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东征为何败得那么惨?

探秘:三国历史上刘备东征为何败得那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76 更新时间:2024/3/17 16:07:10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孙刘联盟的君子协定,

把荆州的一部分归给孙权。孙刘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也不致产生偷袭关羽的悲剧。东西两路北伐的计划,说不定顺利完成。刘备那时候再和孙权好好商量,也说不定形势比人强,整合孙权的力量,共同远复汉室,达成原先的理想。

网络配图

现在时过境迁,再来想这些事情,也没有实质意义。既然最不想看见的事情,已经发生。刘备身负重大使命,在这种关键时刻,理应保持高度的冷静,聆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寻求当前最为合理的决策。即使张飞咆哮公堂,相当情绪化。也应该以领导者和大哥双重身份,

晓以大义。要张飞冷静下来,实际上等于救张飞一命。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先北伐或先东征。由于具有充分的共识,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必然有更大的把握,争取到最后的胜利。

可惜刘备凭一时的意气,连孔明、赵云的真心话都听不进去。刚开始可能凭着人多势大,把孙

桓困在彝陵。大败朱然于江中,使孙权大受威胁。接着老将黄忠中箭受伤,以七十五岁高龄,战死沙场。五虎大将已去掉三人,刘备痛不欲生。孙权趁机把刺杀张飞的范强、张达,以囚车遣回蜀营,向刘备求和说:“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等人,是刘备痛恨的对象,现在都已经亡故。只有范、张二人,尚在孙营,特别把他们囚禁遣返。”刘备如果适可而止,双方尚有转圜余地。偏偏他誓必先灭吴,次灭魏,弄得孙吴同仇敌气,推出陆逊这位年轻的奇才。刘备听说偷袭荆州,出于此人的诡计,更是愤怒。并且和关羽一样,轻视陆逊。于是陆逊的故技,先求和后派遣刺客,然后纵火烧蜀营。和对付关羽的那一套,几乎相同。

网络配图

刘备识才、育才、用才,都十分高明,但是临阵决敌,就不很擅长。得荆州,是孔明的策略。入川成功,由于庞统的规划。现在自己在战场上,必须随机应变,使得刘备虽然以老兵自居,却不如陆逊这位“黄口孺子”。又因为自己认为颇知兵法,以致移营就凉,而惨遭火攻。孔明听到刘备的决定,也觉得“汉朝气数休矣”!

而无可奈何。这一次重大的失误,使刘备毕生的理想,毁于一旦。但是刘备并没有悔意,可以证明他的坚决先东征再北伐。并非起于意气用事,而是意志坚定。当时三国的人才,似乎快要用尽。刘备也许觉得,这样下去,就算汉室中兴,大概也难以恢复元气。不如在教化方面,立下模范。至于政治方面,留待后人去努力和解决。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也十分佩服,能够在继承帝位,权力欲望高涨的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无论

如何,就教化的立场 ,以义为先, 应该是做人的不二法则。关 羽、张飞如此, 刘备当然不应该例外 。

陆逊靠忍辱功获胜,给我们什么示?

彝陵之战,双方相持了半年之久。刘备为求速胜,使尽了各种手段。年仅卅九岁的吴军主帅,始终沉得住气。尽管蜀军一再挑畔,对吴将口出秽言,导致许多将领按捺不住,纷纷要求出击。陆逊毫不动摇,展现高度的忍辱功夫,不受敌方的侮辱和同仁的激情所影响。

陆逊以五万兵力,对抗来势汹汹的二十万蜀军,又是蜀主刘备亲自领军。一方面兵力悬殊,一方面也声势不同。吴军中的将领,有德高望重的老将,有宗室的贵戚,更有跃跃欲试的新人。他们先对陆逊表示不满,认为害怕到如此地步,实在丢脸。后来发展到各自主张,并不听从主帅的命令。陆逊先以刘备是曹操心目中的英雄,非同小可来拖延。被逼到无路可走时,只好拿出孙权的尚方宝剑,把大家的气焰压制下去。任凭蜀军怎样挑战辱骂,硬是坚持下出。

网络配图

诱使刘备在万般无奈下,做出了沿江札营以避暑的兵家大忌。迅速地抓住难得的机会,一把大火将蜀军烧得毫无抬架之力。他年纪轻轻,便能培养出这么大的忍辱功夫,实在难能可贵。当时东吴求和不得,求战不能,已经到了存亡的最后关头。孙权举止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及时起用陆逊,并全力支持,给以最大的信任。才能够起死回生,把刘备逼入白帝城。陆逊的最大贡献,在使东吴延长了寿命,也让曹丕对东吴刮目相看,不敢轻忽。

陆逊的忍辱功夫,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不能忍一时的气愤,终将造成莫大的失败。刘备在这 一方面远不及陆逊来得稳重。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史中刘备与诸葛亮真实关系 并非是铁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刘备为什么不让勇猛忠诚赵云去留守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这个问题很多三国迷都有疑问,赵云与关羽一样勇猛忠诚,而且又谨慎小心。为什么一定要关羽守来镇守荆州而不是赵云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赵云没威信”刘备率大军去打益州,只能留下很少的兵力来守卫荆州,但是荆州这个地方又是四战之地,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随时两只狼就眼馋要来咬上一口

  • 为何刘邦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却败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

    与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刘备的名

  • 揭秘:刘备为什么被众人称之为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导读: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小编认为,枭字具有盛气凌人的霸气,且兼有雄心壮志,这也是枭雄与奸雄的区别。那么这个枭雄的枭字,在刘备身上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网络配图在白帝城托孤一事

  • 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徽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的慧眼发现,再有能耐的千里马也会难免郁郁终老于普通的马厩之下,没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施展自己风驰电掣的突出才能。网络配图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也,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这位伯乐慧眼独

  • 吕布深受部下爱戴 被曹操所杀全因刘备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网络配图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

  • 揭秘刘备为何要冒充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三国志》中有一个情节值得琢磨: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日:“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此情节一眼即可看出是陈寿杜撰的。刘子敬的担心确在情理之中,因为平常百姓乘“羽葆盖车”属于谋反大罪,是要被灭门的,然而一个懵懂小儿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的。陈寿的杜撰

  • 刘备的儿子为什么不如曹操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论“官二代”,刘备和曹操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较多,所以儿子生下一大堆,据说有二十五位。捡骨干的两

  • 揭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赵云

    有人说赵云是匹夫之勇的,有人说赵云没有战略眼光的,赵云在汉水的那个空营计,足够表现赵云的智了。还有,赵云懂得联吴抗曹,懂得以民为本,那就是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但现实中不可否认赵云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下面是网友对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原因的看法。网络配图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原因三点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

  • 三国历史上的刘备为什么要让马超做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马超是小说中的五虎上将之一,此人曾与张飞鏖战,与曹操手下大将许褚也有恶战。不过归顺刘备时间较少,为刘备立的功也比较小,这和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根本没法比。不过刘备对马超似乎很客气,一开始就封为平西将军,赐爵都亭侯。刘备自领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皇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