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刘备真是“一条心”吗?答案让你触目惊心

诸葛亮和刘备真是“一条心”吗?答案让你触目惊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28 更新时间:2024/1/24 21:47:59

刘备之德近乎伪,诸葛亮之智近乎妖”,刘备诸葛亮这对主仆在历史风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以蜀国的成败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明显的讨好分不开。然而世人皆知,刘备集团的大脑诸葛亮几乎左右了整部小说的前进摇摆。刘备之所以能够赢,与诸葛亮的智慧密不可分。得到诸葛亮的他,胜战连连。所以对诸葛亮也不仅仅是君臣的关系,更多是一种尊重,甚至是敬佩。

不得不说,这种关系太过理想。于是我们不禁会发问:诸葛亮和刘备真的是同一条心,从来没有过意见相左的时候吗?

网络配图

可惜,是有的。而且是非常大的分歧,这一颗同时烙印在诸葛亮和刘备心口上的朱砂痣——是吴国。

一听这话,很多人会怀疑,刘备诸葛亮感情那么好,这所谓分歧是不是言过其实?这疑问来得确实有理有据,让我们先看看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

刘备自己曾说过,有诸葛亮在辅佐他 ,他就好像回到水里的鱼儿一般,悠然自得,从此对他是言听计从。相比之下,甚至连张飞关羽这些结拜的老兄弟都比不上他们二人来得亲密。这尤其表现在曹操的儿子代替他老子坐上皇位以后,众人都一致认为,刘备应当称帝,刘备的伪善让他拒绝了大家的提议。而诸葛亮轻描淡写的一番话就让刘备改变了想法,还夸赞:“诸葛亮不仅能帮助我克服弱点,协助我布施天子的福泽,让汉室的光辉满照天下。”往后,更是把刘禅和整个国托付给诸葛亮。从此在青史上,他们俩就是君臣的模范。

然而,这些亲密下掩盖的裂痕却是惊心怵目的。刘备在坐上皇帝的宝位后,一心想报复当年将荆州失给孙权,杀死关羽的仇。于是在黄袍加身的第一年秋季兴兵,亲率诸军伐吴,为关云长报仇。出发时虽然意气风发,结果却是惨不忍睹,刘备被孙权打败,不得不撤退到永安驻兵,一年以后因重病而死。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不是没有先兆的,在刘备出发前,蜀国的群臣谏书堆了厚厚一沓,而刘备固执地不听任何建议。那么,提意见的群臣里有没有诸葛亮呢?然而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关于诸葛亮的传记里,都没有提及诸葛亮的态度。可是,既然是天子御驾亲征,又是群臣都反对的一次战争,就算诸葛两没有随军前往,也总该有和刘备有过交流吧?

网络配图

在《三国志·蜀书》中有一句话,写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西行,必不倾危。”,这是在彰武二年,刘备大败而归回退到白帝城时,诸葛亮说的。可以轻易看出,不管刘备有没有参与或者这次刘备的御驾东行,他实际是不赞同这次东征的。

历史让我们看到,尽管诸葛亮对这次决定并不赞同,可是他并没有阻止。其原因就是我们在上文提到过的——刘备和诸葛亮在东吴上的分歧已久,并且刘备内心固执,不会让步。不劝谏不等于同意,纵观他们在对东吴的问题上,两人始终有很大矛盾。诸葛亮一生都不愿对东吴动武,而是亲和为上,这已经是诸葛亮观念里不可改的一笔。曹孟德在长坂坡击退蜀国兵将时,诸葛亮就向刘备请命,主动去说服孙权,促成了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从那时候开始,诸葛亮就形成了坚定不移的联吴想法。在诸葛亮成了蜀国的掌权人以后,他立马就派出使臣,与吴国建立同盟关系。不论是小到军事冲突,还是大到发动战争,诸葛亮都没有再对东吴动过兵。

可就算诸葛亮的观念再深,刘备却和他截然不同,他对于东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需求,有益于自己的则联合,不利于自己的则兵刃相见,来得直接。与诸葛亮的情感虽然深厚,但他毕竟才是掌握蜀国所有权利的天子。就算是在联合的时候,他也始终保持着警惕。如刘备得到宜州后,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却说等到得了凉州再还给他。又到了二十四年,刘备并没有报备,就自己率先坐上了龙椅,打破了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孙刘联合局面。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对待东吴的做法的明显区别。

网络配图

可是为什么鲜有人发现呢如此大的分歧呢?这便要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了。一个处于前进趋势的团队是不可能不出现矛盾的,可内部的分歧绝不可以轻易让别人看到,尤其在封建社会的君臣制度下,臣子更是不能表现对天子的不满,和他们的不一致。诸葛亮作为臣子的典范,他十分懂得,既然没有办法阻止刘备的这次不妥的决定,就全心全意支持他。所以诸葛亮没有再劝,而是负责前方粮草军火供应的同时,也在朝中稳住了局面,让刘备没有半点忧虑。

这种分歧在《三国志》等等师叔的刻意趋避下,大家并不能很容易看到,但它确实存在。不过诸葛亮的委曲求全,却让这种分歧,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君臣之情,在不完美上臻于完美。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刘备一生败多胜少 却能三分天下建立西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西蜀的创立者刘备在一生征战过程中败多胜少,在兴师伐吴,当马良提醒他小心陆逊时,刘备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相信当时谁看了心里都犯嘀咕:这么一个被打得东奔西走的爱哭鬼,哪里来的这么大自信?网络配图但是如果我们细究起来,刘备在历史上的形象,其实还是

  • 刘备曾经的谋士因不被重用 竟一怒之下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陈群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刘备算是一位贤明之主,具有一双识人用人的慧眼,有些时候比诸葛亮的眼光还要犀利,如重用魏延,看出马谡不堪重用等。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刘备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曾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咖,他曾经是刘备账下的谋士,却因得不到重用,一怒之下投靠了曹操,很快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并最终

  • 暗藏玄机!刘备为什么会选择愚笨的刘禅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刘禅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很,后来从三个儿子里,一定要选最蠢笨的阿斗做接班人,大概也是为了报答阿斗的老妈糜夫人。刘禅,一直以来被大家热议。也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确实不止一个儿子。历史记

  • 三国:枭雄刘备风流私生活 一生换妻如换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谓蜀汉昭烈帝。幼贫,后入军旅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诸葛亮的筹划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占荆州、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定都成都,次年在吴蜀之战中败北,不久病故。网络配图刘备是涿郡涿县人,自称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

  • 刘备用人为何百无一失?刘备出神入化的用人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不是民间传言“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他之所以能在尔虞我诈乱纷飞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在用人之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那么,刘备的用人之道究竟有如何厉害之处值得世人钦佩呢?刘备首次下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心,毅然决然的决定抛头

  • 刘备托孤直言诸葛亮可取而代之 此话有几分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刘备病危之时接到重任、负责辅佐刘禅一事,想必大家也是有几分了解的。说起这接班人的大事,刘备其实并没有在自己死前完全安排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刘备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病症,完全没有自己会这么早逝世。否则的话,当时的刘禅也不会如此经验、历练不足。二则是可以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事中看出来。

  • 揭秘刘备究竟有什么真本事?那么多人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小编我有两种看法,第一个是,大家都说的,刘备他是个英雄。第二个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话。小编先说第一点:刘备他是个英雄。说刘备是英雄的,肯定会有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的心中,刘备是贴别窝囊的。他有两个本事,一个是会跑,第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其实这是大家对我们刘备的误

  • 曹操教子家风:刘备教子女与曹操相比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奸雄曹操是个名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谜:并非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导读: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刘禅其实当时并不在场,所以感情的色彩实际上并不那么浓厚,至少没有了去抱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刘备在托孤现场的言行就完全是针对诸葛亮和李严赵云等人的,充满了政

  • 刘备是如何让智谋诸葛亮绑为其卖命一辈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