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用人为何百无一失?刘备出神入化的用人技巧

刘备用人为何百无一失?刘备出神入化的用人技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44 更新时间:2024/2/17 8:01:53

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不是民间传言“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他之所以能在尔虞我诈乱纷飞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在用人之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那么,刘备的用人之道究竟有如何厉害之处值得世人钦佩呢?刘备首次下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心,毅然决然的决定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是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

网络配图

而在当时,跟随刘备起家的有关羽、张飞、简雍三人。关羽为人,好读圣贤书,体恤士卒却傲于士大夫;张飞与关羽恰好相反,非常敬仰士大夫,却不体恤士卒;而简雍其人,恰好与二人互补,他为人谦和,待人有道,且善于以事喻谏。就这样,刘备、关羽、张飞、简雍四人组成的绝佳组合开始了起家之路。

刘备在起家之时所组建的组合决定了他成为政坛常青树屹立不倒的地位。历史也证明,最后关羽、张飞、简雍三人终成大器,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独到的用人眼光。而在刘备奠定蜀汉帝国基业的过程中,刘备的数次“出格之举”,更加让世人见识到他用人的成功。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原是公孙瓒的部将。公孙瓒派刘备援助田楷去抵御袁绍时,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刘备的主要骑从。据说,在刘备依靠公孙瓒的时候,每次与赵云相见,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赵云亦是如此。后来,赵云兄长去世,赵云拜辞公孙瓒回家守孝。刘备知道赵云恐怕很难再归来,就向他告别,赵云说:“一定不会背离您啊!”后来,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刘备转投袁绍,赵云果然前来投靠刘备。而刘备则与赵云同床卧眠,密托心事。果然,在刘备逐鹿天下的道路上,赵云誓死捍卫刘备及其家人的性命,终于保护刘备永久的安全。

网络配图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世间流传已久,这也正是体现刘备用人之道上不拘小节的事例。刘备为寻求得以的军师,不惜屈尊降贵,三番四次前往草庐之中拜会诸葛亮。最终与诸葛亮隆中密谈,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奠定了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刘巴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赤壁之战前夕,江南的世人大多随刘备而去,独有刘巴一人北上投靠曹操。

后来曹操委派刘巴劝降荆南三郡,可是刘备此时恰好进攻三郡,刘巴惨败而归。最终他又改名换姓投靠交趾太守士燮,可因与士燮不和,在前往益州郡时被捉住送到刘璋那里,随后他就在刘璋那里担任官职。可是不巧的是,刘备又得到益州,终于将不计前嫌刘巴收为己用。后来,刘巴为刘备也提出了许多有建树性的意见,同时他也和诸葛亮等五人拟写《蜀科》。

刘备平定益州后,想派遣大将镇守汉中,当时官员都以为刘备会派遣张飞前去。可是刘备却突击提拔魏延前往镇守汉中。魏延其人,本是刘备的部曲,在担任汉中太守前一直没有太大功绩,但是刘备能慧眼识英才,破格提拔,亦可见其用人之高明之处。刘备在去世之前,与诸葛亮有过一番谈话。

网络配图

他说:“马谡为人言过其实,好纸上谈兵,不可重用。”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刘备不光善于观察臣子之间的关系,更能知道臣子的能力。历史又一次证明刘备的先见之明。诸葛亮不听刘备的遗嘱,最终导致马谡失街亭。刘备用人,主要体现在不拘小节、不计前嫌上,而且他能体贴入微,发现人才的优缺点并且善加任用。他此生用人无失,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罕见的了。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备托孤直言诸葛亮可取而代之 此话有几分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刘备病危之时接到重任、负责辅佐刘禅一事,想必大家也是有几分了解的。说起这接班人的大事,刘备其实并没有在自己死前完全安排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刘备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病症,完全没有自己会这么早逝世。否则的话,当时的刘禅也不会如此经验、历练不足。二则是可以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事中看出来。

  • 揭秘刘备究竟有什么真本事?那么多人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小编我有两种看法,第一个是,大家都说的,刘备他是个英雄。第二个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话。小编先说第一点:刘备他是个英雄。说刘备是英雄的,肯定会有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的心中,刘备是贴别窝囊的。他有两个本事,一个是会跑,第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其实这是大家对我们刘备的误

  • 曹操教子家风:刘备教子女与曹操相比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奸雄曹操是个名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谜:并非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导读: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刘禅其实当时并不在场,所以感情的色彩实际上并不那么浓厚,至少没有了去抱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刘备在托孤现场的言行就完全是针对诸葛亮和李严赵云等人的,充满了政

  • 刘备是如何让智谋诸葛亮绑为其卖命一辈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 揭秘刘备从草根变成一方霸主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

  • 解密:关羽失荆州让刘备损失了哪四位重要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

    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寄人篱下、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徒具英雄的声名却不能用武,空有复兴汉室的志向而不得伸张。之所以会这样,在于没有人才辅佐。诸葛亮出山后,不但帮助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还使他获得荆襄士族的大力支持。至此,刘备终于有了三分天下的本钱,有了中兴汉朝的基础。网络配图不过,刘备集团里却有一个异数,这

  • 巅峰对决:三国中曹操和刘备哪一个更值得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在三国时期,每个英雄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备和曹操就好像是两个人格的对立。曹操被人们称为枭雄,其文采和军事才能被后人所认可。而刘备凭借仁德之心广纳人才,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二人谁更值得后人推崇呢?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

  • 此人背叛刘备投靠曹操 临别时还发明了个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词可以形容关羽,也可以形容徐庶,不过徐庶这个情节是在《三国演义》里虚构出来的,小说中说道徐庶进入曹操阵营之后,不献一计直到死,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真正的历史上徐庶跟刘备、曹操之间关系比小说中还要复杂得多。网络配图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刘备得到徐庶后,曹操就把徐庶的母亲抓过来,

  • 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阴谋还是真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这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