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真要把江山让给诸葛亮?不开玩笑是真的

刘备真要把江山让给诸葛亮?不开玩笑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0 更新时间:2024/2/17 14:26:54

蜀汉章武三年(223)4月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一般理解为“你可以自己干”,也就是把蜀汉皇帝的位子让给诸葛亮。诸葛亮闻言涕泣不已,对刘备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于是成就了一段君臣托孤的佳话,《三国志》、《后汉纪》等认为刘备说这些话出自一片坦诚,是真心的;以《魏氏春秋》为代表的一些史书则认为这是刘备的试探,是“诡伪之辞”。

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结果,刘备是“真君子”抑或“真小人”?或者又是“先小人后君子”?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刘备的性格上去分析,因为英雄人物的性格有时会制造出一些历史的偶然性来,但比性格更关键的是形势,分析一下当时蜀汉的内外部形势,也许就能找出正确的答案了。

当时的形势是,刘备亲率数万大军征吴,结果兵败夷陵,几乎全军覆没,蜀汉国力大损,蜀中惊惧。这是蜀汉面临的大形势,刘备个人还有一个“小形势”,分析一下情况更恶劣得多。

网络配图

蜀汉内部一向复杂,派系特点历来鲜明,这不是刘备造成的,因为在他入蜀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刘焉刘璋父子时代蜀中至少存在三大派系:一是本土派,即益州本地的官员;二是东州派,即刘氏父子从外面带进来的官员;三是游离于二者之间的政治势力,既不是出身于本土又与刘氏父子关系没那么密切,如出身于关中扶风地区的扶风派。

本土派人数多但不处在权力核心,东州派人数不占优势却大权在握,扶风派等处在权力的边缘地带,渴望改变现状,刘璋引刘备入蜀,就是扶风派的法正、孟达等人极力促成的,本土派对此强烈反对,东州派则野幻想刘备的到来可以充实本派的力量。

刘备夺取益州后,为稳固局势对各派兼容并收,不仅重用了扶风派,又大量吸收了本土派官员,还招纳了刘璋原来的嫡系东州派,表面看来建立起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但各派之间的分野仍然明显。

与法正、孟达等人不同,本土派希望安定,排斥外来势力,也没有向外扩张的兴趣,刘璋也罢、刘备也罢,或者换成曹操、孙权,谁来统治益州他们都没有意见。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原有的派系没有弥合,又增加了刘备带来蜀中的一派,而这一派又可分成两个阵营:一是早年追随刘备的旧部,如关羽、张飞、赵云、麋竺等人;二是追随刘备时间较晚、出身于荆襄或长期在荆襄任职的人士,如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杨仪、蒋琬、刘巴、习桢、魏延、黄忠等。

所以在刘备生前蜀汉即事实上形成了“五派林立”的局面,对刘备这个汉中王和蜀汉皇帝而言这是极为不利的,刘备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比如对荆襄派的不断崛起刘备就抱有警惕,一向待人宽和的刘备曾不假掩饰地表达过对一些人的不满:打压过庞统,要杀蒋琬,一再对刘巴表示反感,对马谡评价很差,上面这几位都属于荆襄派。

网络配图

刘备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壮大嫡系力量:一是拉拢东州派,娶刘焉的儿媳吴氏,后来扶为皇后,重用吴壹、吴班;二是重用扶风派成成员,将法正视为谋主,重视程度超过诸葛亮,又重用了孟达、马超;三是破格提拔荆襄派中的将领,如魏延、黄忠,将其发展为嫡系;四是提拔本土派中的后起之秀,最具代表的人是黄权;五是巩固与早年追随自己的这一派的关系。

关羽死后,刘备特别重视与张飞的关系,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让太子刘禅娶张飞之女为妻,以后成为皇后,与张飞结成“血亲之盟”;二是让张飞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司隶校尉,汉代的司隶校尉类似州牧,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张飞当时长期屯兵阆中,并不在成都,为何有这项安排呢?

司隶校尉不仅只是行政官,它还是一项重要职责:纠举百官。刘备让张飞兼任此职其实是为以后布局,是想在自己百年后儿子刘禅接班,张飞这个岳父可以更好地保驾护航。

从张飞、法正、孟达、黄权到吴壹、吴班、魏延,刘备为儿子铺了很多路,如果一切如愿,刘禅接班后位子应该是稳当的,刘备足可以放心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切又都发生了改变:先是法正早逝,让刘备痛失“谋主”;接着关羽遇害、孟达投降、养子刘封被杀;夷陵之战前张飞又突然遇难,刘备始料未及;刘备执意进兵结果惨败而归,个人名望大损,主将吴班虽然没有战死但嫡系损失殆尽;被刘备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黄权竟然投降了曹魏。

可以说,刘备之前的几项重要布局几乎全线崩溃,他虽然还在皇位上但地位已相当不稳,刚退到白帝城时成都附近便发生了汉嘉郡太守黄元叛乱事件,其实已敲响了警钟,这恐怕也是刘备宁愿呆在白帝城也不愿意回成都的原因。

就刘备个人而言此时已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对于一生几起几落的刘备来说这也不算什么,但他此时身体状况极度转差,已无重新振作的可能,只能考虑后事了。

网络配图

此时唯一能将蜀中各派力量整合在一起的人只有诸葛亮。诸葛亮很注重“统战”,对本土派和东州派都十分尊重,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更得到荆襄派毫无保留的支持,张飞、关羽、马超、法正均已故去,诸葛亮事实上成为蜀中各派政治势力共同的核心。

刘备显然清楚这些,所以他让诸葛亮“自取”并非谦虚客套,也不是有意试探,而是对事实的清醒判断,正如当年陶谦把徐州让给他、刘表也表示过把荆州让给他那样,对刘备来说这件事很正常。

但诸葛亮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学和礼法教育的人,自追随刘备起就视其为明主,没有动过自立的念头,所以拒绝了刘备的盛情,甘心辅佐后主。

这让刘备深为感动,所以临终前把理王刘永叫到床前,对他说“汝兄弟父事丞相”,告诉他们与丞相的关系不是君臣而是“共事而已”。

当时太子刘禅不在身边,刘备又专门交代他“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句话不是顺口一说或让人转达的,而是以诏令的形式正式发布,说明刘备对这件事很认真。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刘备比刘邦和刘秀差?换成刘备后不一定有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各自面对的情况完全不同。刘邦是在秦末大乱的局势下崛起的。他之所以能够走南阳这一线,攻入关中,是因为秦军和诸侯联军的主战场在河北和山东,他并未遇到强敌,也没有遇到多少秦军主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顺利的。进入关中之后,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就应该当秦王。但是项羽认为他是抗秦和灭秦主力,不愿意被刘邦抢了秦国。

  • 揭秘: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两个人当时的处境。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

  • 刘备陵墓之谜:刘备陵墓到底是真还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据说是三国英雄刘备的埋骨之处。武侯祠是历史上少见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惠陵两部分组成。网络配图惠陵在武侯祠内,占地约2000平方米。据史料载,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遗体运回了成都安葬。两宋时有人提出质疑:刘备真的安葬在惠陵了吗?自古以来帝王

  • 刘备墓地之谜:刘备的墓地真的在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俗话说,名人身上是非多,“刘皇叔”即使死后,关于他的墓地也是颇多说法,莫衷一是。目前关于刘备墓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网络配图据西晋著名历史学家、原蜀国旧吏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23年,昭烈帝(即刘备)的遗体被人从奉节运回了成都,葬在了惠陵。北宋熙宁年间

  •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何让刘禅继位?答案让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的播出,让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三国。对于三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人喜欢曹操,有人喜欢孙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还是喜欢蜀国。对于蜀国的开创者刘备,人们除了对他仁义和能力的称赞以外,还对他最后让刘禅继位这件事表示不解。刘备有四个儿子,那为何会让刘禅继位?网络配图刘备一生有四个儿子:刘

  • 刘备为何不重用一代名将赵云 原因居然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说起蜀汉五虎上将,常被提到的就是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这五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放在任何时候都能成就一番事业。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刘备识人能力是极其强悍的,这点连诸葛亮也自叹不如。网络配图大家

  • 刘备称帝前的言论什么水平?十足的伪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

    之前孔明劝他称王: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长策。”玄德曰:“汝等虽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后来劝他称帝:汉中王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汉中王勃

  • 解读:刘备为何统一的梦失败会出现在两个兄弟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张飞,

    说起刘备的一生,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

  • 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刘备的?为何说刘备“爱才不惜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刘备,陈寿,三国志

    关于刘备的为人,实质上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讨论。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个十足的落魄贵族。虽说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刘备的母亲却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所以节衣缩食,终于在刘备15岁这一年将其送到了名师卢植的门下。按理说,刘备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应该努力进学才是,可是,史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

  • 刘备为何会被各路诸侯看重?难道就光靠刘皇叔的头衔?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曹操,刘表

    要说三国里面谁的人缘最好,那必然非刘备莫属。无论是大势力的当家人袁绍、曹操,还是公孙瓒、陶谦、刘表等割据势力的头头,起初都对刘备另眼相看,奉为上宾,没有因为他势单力薄而看不起他。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刘备为汉室宗亲,是刘皇叔(汉献帝)这么简单。自高祖刘邦立国以来400年,刘家开枝散叶,宗亲遍及全国,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