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璋杀一叛臣,为何刘备会勃然大怒?难道犯了什么

刘璋杀一叛臣,为何刘备会勃然大怒?难道犯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4/2/17 19:34:04

刘璋本想利用刘备前去替他征讨汉中张鲁,哪知道刘备志不在此,他觊觎的是益州人民地土。刘备屯兵葭萌厉兵秣马、收买人心,显然别有所图。白水关的守将杨怀、高沛对此有所察觉,数次进谏刘璋,希望刘璋早一日发遣刘备还荆州。

如果不先解决了杨怀与高沛二将,刘备举事之后,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建安十七年(212)冬,曹操率大军数十万南征孙权至濡须口,第二年春正月,曹军攻破了孙权江西大营,俘获吴军都督公孙阳。战况很快传至刘备军前,恰好为刘备制造返师提供了上好佳的借口。

刘备立即作书与刘璋道: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今襄阳西北)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为何此前不见有此说?刘备翻云覆雨之辈,可恶之极!在信中,刘备以此为理由,提出要求刘璋施以援手“求万兵及资实,欲以东行”。

刘备的“一封家书”,在成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刘璋投巨资还没有见到任何收益,现在刘备更提出追加投资。刘璋便是再傻,也要考虑一下“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刘备的种种表现,已经让他心生疑窦,故此,刘璋对他提出的“欲以东行”的话,不敢尽信。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答应刘备的要求,投资就是个无底洞,自己投资打了水漂还会为人所讥笑;不答应刘备的请求,又担心因此交恶,导致此前的投资失败。万般无奈之下,刘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对刘备的要求做了打五折处理。

刘璋的吝啬,给了刘备攻击他的口实。他抓住刘璋不愿意如数益兵资粮之事,大作文章。刘备义愤填膺地鼓动手下军兵道:

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悕于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刘备的战前动员工作非常高明,即使他的话经不得认真推敲。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入蜀一年以来,刘备何曾为刘璋“征强敌”?至于跋山涉水,不远千里的从荆州来到益州,“师徒勤瘁,不遑宁居”更不是为了刘璋。刘璋帑藏再多,但也与刘备无关,给的少了就令他勃然大怒?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刘备也不怕怒火攻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刘备没有那么高尚。他不高尚,但高明。把真实意图掩盖起来,用堂而皇之的理由达成龌龊之目的,汉末三国时期,刘备绝对是第一人。

只是,由于刘备作戏极具天赋,加上罗贯中的易容术太过神奇,后人不知不觉间便堕其术中矣。

刘璋就算是再傻,这时也不会相信刘备会轻易退出益州的,但有一人却信了——这个人就是刘璋身边的别驾张松。吃里爬外他天真地相信了刘备主动退军的消息,急忙作书与刘备和法正(法正应该在双方欢会后,就成了刘璋派驻在刘备身边的监军):“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

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事故往往缘于瞬间的麻痹——张松情急之下作书,却疏忽了保密工作。事情被他的兄长张肃得知,张肃“惧祸逮已,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

刘璋杀叛臣,是使乱臣贼子惧。如果刘备真的是“弘雅有信义”的人,应该是拍手称快才是。然而,张松是刘备的内应。刘璋杀了张松,刘备却恼羞成怒。他指责刘璋“君矫杀吾内主乎!”

据此可知,刘备标榜的仁义信义是些什么货色。道德仁义在他眼中是有双重评判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什么,不言而喻。

标签: 刘备刘璋曹操三国

更多文章

  • 刘备喜欢做自我介绍,这个习惯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刘备,袁绍,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说法颇受人们赞同。虽有男人四十一朵花之说,但毕竟人生已经走完了一半。若你在四十岁之时,还发现自己碌碌无为,那也许就这样草草一生了。但人生总有奇遇,曹操曾感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那这天下英雄,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又有如何传奇呢?刘备,他是一个喜欢做自我介绍的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这个忽悠别人的骗子,竟然有人上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汉献帝,曹操,诸葛亮,

    虽然在陈寿所写的三国中魏朝是正统,但是大家更愿意把老罗写的演义中的蜀汉当成正统,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为刘备是皇室宗亲,其二是因为刘备为人仁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样的人物设定才能够让老罗的书籍有销量!刘备借着讨伐袁术之名,逃离了曹操的控制,占领徐州之后,并号称是俸汉献帝旨意讨伐曹操。很多人都觉得

  • 为什么刘备请的是诸葛亮而不是他,难道说他的名气不够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张飞,关羽,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收荆州取西川攻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才智的确称得上卧龙。我们不由得想起当年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谋士的是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说在水镜先生认为卧龙和凤雏的能力是不分上下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是刘备三次相请才请来的,而庞统是自己主动参加刘备

  • 诸葛亮的一句话道破了,刘备伐吴失败,为何落得惨败收场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伐吴,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是东征伐吴之战。虽然是以强打弱,但是最后以惨败告终。刘备不仅没有拿回荆州,还自损大半精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呢?诸葛亮一句话道破玄机,“若是法正尚在,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刘备出征伐吴没有带诸葛亮,许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反对伐吴计划的。其实不然,诸葛亮认

  • 因为诸葛亮刘备重用了他,却埋下了关羽被杀的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刘备,关羽,三国,庞统,廖立

    (一)刘备手下的长沙太守公元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派诸葛瑾去荆州,索要当初刘备所借的荆州诸郡。哪料得到的答复却是:等我刘备拿下凉州后,再还给你。孙权不听刘备那一套,亲自任命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的长史前去接收地盘,又都被关羽给“礼送处境”了。孙权望着狼狈不堪的三位长史,终于怒了,派吕蒙出兵!

  • 刘备孙权忙着抢地盘的时候,曹操在干嘛?做了一件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身上有非常的浪漫的一面。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名诗人。而他的身上也有非常注意实用的一面。当年打下荆州的时候,曹操发现刘表养了一头上千斤的大牛,每天需要吃很多的饲料,但这头牛却什么也做不了,他就把这头牛杀了,用来犒劳士兵。事情虽然不大,却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这是治理国家,征伐天下

  • 刘备病逝前,吩咐诸葛亮一件事,若诸葛亮听从的话,历史将会被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诸葛亮

    汉末三国,刘备作为蜀汉的建立者,可谓是从一穷二白到夺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可想而知,这其中的过程有多么艰辛,相比于曹操,孙权等人,刘备可谓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最终却也笑傲了三国, 这其中无疑有他非常人般的努力,还有其识人用人的眼光。《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 刘备一生那么多次失败, 为何夷陵一败就会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三国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27岁涿郡起兵的刘备,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在赤壁之战前,基本居无定所,时刻依附着别人。而且经历的战事,基本都是失败告终。直到遇到诸葛亮,凭借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之后,才开始拥有自己的地盘,随后入川作战,拿下益州,夺得汉中,成就一番王业。那么刘备一生那么多次失败,为何夷陵一败就被气死?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投奔刘备是败笔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曹操

    话说诸葛,就出师表和隆重对来说,眼光与才气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但为何,作为如此聪明之人,难道不明白北强南弱,甚至是联吴抗曹也难以统一北方的道理?(南北经济、人口早已决定力量对比),为何诸葛亮没有选择实力更胜一筹的曹操,而选择一无所有的刘备呢?确实 跟身边的朋友讨论起三国 有人就会说,孔明好蠢,刘备那么

  • 宁可冒险也要夺回荆州,这才是刘备的战略眼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荆州

    在古代条件下,南北割据对峙的时候,战略要点一般是三个,江淮地区,荆州地区,汉中地区。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地理通道,其它地区都是崇山峻岭,或者江河湖海限制,只能走这三条通道。所以,南北割据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南北双方的战争主要就是在这三个地区进行。北方能先夺取这三个地方,就有机会突破南方的防线,统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