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代诗词赏析之淮村兵后,戴复古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宋代诗词赏析之淮村兵后,戴复古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91 更新时间:2023/12/8 7:23:19

淮村兵后,戴复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来一一是人家。

野外的村庄,当春天时,最抢眼的是桃红柳绿、碧草绵绵,诗人就从桃花入手,说桃花盛开,绿草上笼罩着一片雾气,望不到边,在夕阳的晖中,乌鸦喧闹着。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

三、四句承上而来。一、二句写景,通过无主的花卉及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点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杀尽逃光了,三、四句就更深一层写,说到处都是毁坏了的矮墙围着废井,这儿原来都住有人家。这两句呼应题目“淮村兵后”,把景物从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具体写时则混写一句,以住家的破败来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败垣废井,屋子自然无存,人就更不用说了。

“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兵后荒村,画出了最典型的图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历来诗人对故宅荒芜、沧桑变迁,多有以井为题材的描写。唐·佚名《过故宅》:“草深斜径灭,水尽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处来春风。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韦应物:“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许浑:“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思念。因为,井旁人家,饮用洗涤,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井,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井,如此感应人们的心灵。“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戴复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实的遗迹,找到了追怀往昔最有力的载体。

诗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实感。戴复古家居浙东,偏安一隅,却能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南宋士忧国忧民,“难禁满目中原泪”,他们对沦入敌手的中原,铭记心中,正如戴复古感叹的那样:“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所以,他在《久客还乡》中写道:“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正因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劫难后的荒村景象。

整首诗以景为主,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江湖诗派的作者固然多应酬之作,但当他们的笔触涉及到现实生活时,同样有自己深沉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诗人通过对战祸的描写,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诗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草木花鸟以抒愤疾。又如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写乱后的城市情况说:“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戴复古这首诗,很明显借鉴了杜、韩的写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标签: 宋代淮村兵后

更多文章

  • 宋代诗词赏析之初夏游张园,戴复古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代,初夏游张园

    初夏游张园,宋代戴复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题日“游”字,自然点出了诗人赏心悦目

  • 戴复古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情感生活有是如何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戴复古,南宋

    对戴复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戴复古生于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

  • 《惜馀春慢》宋孔夷,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

    惜馀春慢(情景)宋代:孔夷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

  • 《南浦·旅怀》宋代孔夷,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

    南浦·旅怀宋代:孔夷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译文画角在寒风中悲鸣,《单于》曲调

  • 北宋著名词人孔夷代表作品一览,诗词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

    孔夷,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85-1100年)的著名词人、书法家。字方平,号三楼。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学者孔旼之子。北宋哲宗元祐间隐士,隐名鲁逸仲。孔夷深受父亲孔旼的影响,终生不求仕进,唯以诗酒自娱。隐居滍阳(今河南),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王灼《碧鸡漫志》卷

  • 北宋官吏李若水是怎么死的?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

  • 忠君爱国的李若水,为何最后结局十分悲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李若水

    北宋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开封城时,有一个大臣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他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此人就是被后人尊为“靖康耻”的第一大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他本名李若冰,或许这个名字给人太过孤傲冰冷的感觉

  • 李若水是谁?为何说他是“靖康之耻”第一大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若水,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若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开封城时,有一个大臣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他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此人就是被后人尊为“靖康耻”的第一大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他本名李若冰,或许这个

  • 唐仲友的身份如何 为什么朱熹一直想抓住他的把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教育家,朱熹

    宋朝的朱熹,号晦庵,是南宋有名的析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在哲学上继承二程理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儒学集大成者。他所著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定为士子必读的教科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孔子的粉丝,他非常反对“孔子杀少正卯说”,认为这个言论是后人以孔子的名义散布的谣言,是故意污蔑孔子的。而朱熹本

  • 朱熹严辞弹劾唐仲友 不但没被告倒反而升了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进士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又称说斋先生,浙江金华人。莒国公唐俭第21世孙。绍兴甲戌进士,父亲唐尧封官至五品龙图阁朝散大夫,其兄唐仲温,1151年进士,兄唐仲义,1160年进士。唐仲友这个人很有才,18岁就中了进士。而且,中了进士后,马上便给宋孝宗写了万言书,就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意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