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3/12/7 20:15:02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奇迹的出现,首先要从王弗开始。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苏轼这里并没有说王弗陪他读书是在新婚之后。“其始”应为刚认识时,“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也不知是在苏家还是王家,抑或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之中?小户人家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如果说伴读、提示在年轻的恩爱夫妻之间时常出现,那么苏轼为官之后,王弗的“相夫”之功早就超越了“贱内”的范畴。苏轼还记载: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苏轼性情率真,口无遮拦,满眼没有一个坏人,这一点是苏洵所最不放心的,也是王弗终日挂牵的。然而她对苏轼在外面所作所为,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这显然有违“女戒”。王弗不仅为此,她还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苏轼在这里无法指名道姓说那些人是谁,但像张、章惇两个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恶人,当初在凤翔都是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可以看出,王弗对苏轼有劝诫,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王弗对苏轼的不良行为,经常予以制止。苏轼曾回忆道: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由于受到欧阳修编《集古录》和刘敞到处挖掘青铜器的影响,苏轼在凤翔时,有一阵子喜欢收藏文物,至于道人炼丹之事,更是自小迷恋。王弗借婆婆的话,劝戒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让苏轼十分惭愧。由此可见,王弗在苏轼心目中,不仅是个贤妻良母,有时还是自己行为的监督人。二人如果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生硬结合,依苏轼天马由缰似的个性,决不会容忍他所不爱的人干涉他的事务,更不会让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王弗对他的规劝,他不仅听从了,而且终生铭记在心。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两心相属之情。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苏轼与陈季常一起在正月二十日去“女王城”禅院“招魂”之事。也许苏轼在口头上会调笑陈季常,说他家中有个终日怒吼的“狮王”,可陈季常心里也明白,王弗在世之日,苏轼何尝不把她当“女王”看待?如今由王闰之和王朝云组成的港湾固然温暖,但王弗所能给苏轼的规劝乃至针砭却永远消失了。像苏轼这样“毛糙”的人,永远都需要好女人来“打磨”,也许这一点,才是他心灵上最大的失落。

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

下边要重点谈谈“短松冈”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短松冈”指王弗的墓地,那它就与前面的“千里孤坟”相重复。这首词副题为“乙卯正月二十四日记梦”,梦中出现的主景是王弗再度出现在“小轩窗”里。前面已提孤坟,若是清明时节,或亡妻祭日,那以孤坟为主,后面再次照应,还有些道理。这首词既不是以凭吊“孤坟”为主,作者就没有必要在短短的六十八字中再次使用。

历来学者们都把“短松冈”说成王弗的墓地,依据是苏轼的《戏作种松》诗,那里有“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之句(《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第248页)。事实上苏轼回川安葬父亲、同时安葬王弗时,他已是三十二岁的鳏夫,哪里还是“少年时”?

苏轼少年时确曾跟随祖父耕田、放牧、种树,他的祖父苏序死于庆历七年(1047),当时苏轼十二岁,这才是“少年时”的确指。苏洵等人于“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曾枣庄《苏洵评传》后附苏洵年谱),那里才是真正的“东冈”。而“二月”也是种松的大好季节。至于王弗的坟地,苏轼明言在“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里可龙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亡妻王氏墓志铭》)“眉之东北”,与他“少年种松”的东冈在年代、方位、植树时间上都不相符。

苏轼在著名的《东坡》诗中还说:“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稍稍留心,便可算出,从苏轼祖父苏序之死到在密州梦到王弗,时间已过了二十八年。苏轼少年时所种的松树二十八年后若还是“短松”,那他选的树种也太差了,或者说眉山的水土太糟了!

当然,苏轼诗里也曾载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送贾讷倅眉》)。老翁泉才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王弗就葬在其侧不远,可那里水源十分丰富,按照苏轼“十年斫松”的理论,到这时也决不会是“短松冈”。

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谒这两座墓时,发现老苏先生和程夫人的墓,周围全是香樟,王弗的墓在西北角,整个墓地之上,竟无一棵松树。

寻访山边老农,得到的回答是:祖祖辈辈人都在说,苏坟从来都种香樟,松树会生毛毛虫,有钱的人家哪会在墓地种松?香樟树从不生虫,而且名贵,乡里人都说,有了这些香樟,苏家子孙才芳名远扬的①!

也许有人会说,九百多年前当地情景不是这样,苏坟边的松树在“文革”期间被眉山愚公大肆造田时砍伐了。那么,让我们看看苏洵当初在给程夫人(也给自己)寻找墓地时,当地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呢?

请看苏洵的《老翁井铭》: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山止而泉冽,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就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

“高大壮伟”之山,汩汩流出之泉,这是神仙居住场所,谁能看出“短松冈”的影子?

《万古风流苏东坡》第1卷《人望》问世之后,有关苏轼与王弗自主恋爱的描写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2002年夏,我赴河南郏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苏轼研究会,一位来自成都的记者找到我的房间(对不起这位记者,他当时没给我名片,因此忘记了他的大名),告诉我说,他就是眉山青神人,算作王弗同乡。他郑重其事地说,青神确实有个王家庄,在王家庄通往中岩山的途中,确实有个山冈,上面全是乱石,松树只能在石缝中生存,自古迄今,这些树一直只有数尺高,是个名符其实的“短松冈”。

三年之后,我到王弗老家青神县和苏轼读书的中岩寺之间,按照那位记者提供的线索再次寻访,发现许多地方都是短松林立的山冈,究竟与苏轼词中的“短松冈”是不是类似,读者看了便会自己做出结论。

那么好,在弄明白“明月夜”是男女欢爱意象、“短松冈”并非王弗墓地之后,我们进而探讨前面那句“料得年年肠断处”。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却不是“时时刻刻”。这两个字连用,带有明显的周年、周期色彩。“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这是卢照邻《同崔少监同作双槿树赋》的雅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刘希夷《白头吟》中的名句;二者都是以花的荣枯作为周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年年望月”的意象,更符合当时苏轼的心情。这里的“年年”,分明在描述一种周期性的纪念日。

王弗病逝那天是十年前的五月二十八,归葬眉山之日是九年前闰六月二十九,而苏轼这回是“正月二十日记梦”,与那两个日子毫无关系。那个令他们年年断肠的“明月夜”只能是他们定情之时,而“短松冈”分明是他们的定情之地。

如前所述,王方是小户人家,小户人家之女悄悄外出,那是常有的事。如果十七八岁的苏轼将王弗带到他六年前种的松树林里,或者去祖父坟前讲讲老人家当年如何砸菩萨、救灾民的义侠之举,那不是很正常的吗?松龄六年左右,不是“短松冈”又是什么?

那轮皎洁的明月,恰是青年男女情爱的见证。

标签: 苏轼王弗宋朝

更多文章

  • 王弗王朝云什么关系 王朝云的墓志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王朝云,王朝云的墓志铭

    王弗王朝云王朝云和苏轼的关系比较特别,王朝云原来是一位歌妓,在她12岁那年就决定更随苏轼,她和苏轼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尤其是在苏轼被贬的连个艰难时期,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安慰他。但是她却一直没能得到苏轼夫人或者妻子的名号,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她和苏轼一同生活了十一年,但是英年早逝,苏轼的第二任

  • 王弗怎么死的 王弗墓志铭上记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怎么死的,王弗墓志铭

    王弗怎么死的王弗,梅州青神人氏,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原配妻子,十六岁便嫁给十九岁的苏轼,王弗沉着冷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关怀备至,夫妻二人情深,恩爱有加,但是王弗仅仅跟苏轼在一起11年便香消玉殒了,令人遗憾。王弗死的时候只有27岁,那么她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王弗不同于苏轼的另两个妻子,

  • 宋朝苏东坡和他的三位夫人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人的婚姻难以捉摸,有的两相厮守白头偕老,有的骤然生变劳燕分飞……苏东坡属于某种另类婚姻,请听笔者细细道出。(一)第一次婚姻幸福美满,夫人芳年早逝苏东坡和王弗原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好玩伴。至和元年(1054年)春,苏东坡奉父母之命娶王

  • 王弗是什么人?怪不得苏轼一辈子忘不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弗,宋朝

    苏轼妻子王弗贤惠漂亮,而且极其聪明,怪不得苏轼一辈子忘不了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苏轼的才华在当时宋朝早已声名鹊起,宋英宗非常的欣赏苏轼,而且在他还未继位的时候,就听说过苏轼的大名,因此,宋英宗一登基,这位新皇帝就想破例将这位才子提升为翰林学士,想让他负责

  • 19岁苏轼娶16岁王弗,新婚之夜写下一首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爱情和婚姻,成为了很多一生之中所需要经历的重要事件。对于爱情,人们大多都是向往,但是对于婚姻,喜欢之人的比例却下降了不少。因为在结婚之后,或许你的感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然,在结婚的那一刻,人们的喜悦之情还是难以抑制的,

  • 苏轼结发之妻王弗: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王弗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轼的《亡妻王氏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轼,北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自古人生四大喜,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1055年,19岁的四川青年苏轼,迎来了人生四大喜之中的一大喜“洞房花烛夜”,与16岁的同乡女子王弗喜结良缘。现代人崇尚婚姻自由,男女双方在结婚之

  • 《宋史·洪咨夔传》原文翻译,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应博学宏词科,直院庄夏举自代。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弱,不特

  • 洪咨夔南宋诗人生平简介,字舜俞,号平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个人履历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今南京市北),扬州形势

  • 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寿楼春·寻春服感念》原文、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史达祖,南宋,《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寿楼春·寻春服感念》宋朝:史达祖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