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瑗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流传在世的作品有哪些

胡瑗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流传在世的作品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32 更新时间:2024/1/18 15:10:19

历史地位

胡瑗一生的人格风范,成就业绩,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充分肯定和北宋学子、学者的倾心敬仰,而且受到后世历代人们的钦佩。

宋神宗《御题胡安定先生》赞曰:“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运而尊,如泰山特屹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方欣慕不远千里而翕从。召入天章,辅先帝日侍沃万言而纳忠。经义治事,从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联躬。敦尚本实,还隆古之淳风。倡明正道,开来学之颛蒙。载瞻载仰,谁不思公?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

宋代的许多名贤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蔡襄、米芾、司马光、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或为之作像赞,或为之写墓志、墓表,称颂他为“苏湖领袖”、“东南模范”、“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功臣”、“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王安石《书赠胡翼之》更曰:“孔孟去世远矣,信其圣且贤者,质诸书焉耳。翼之先生与予并时,非若之远也。”把胡瑗与孔孟置于同等的地位。

至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下诏,尊胡瑗为“先儒胡子”,“从祀孔庙”,至今山东曲阜孔庙内,“先儒胡子瑗之位”的牌子,仍与韩愈、朱熹等先儒牌位排列在一起。

胡瑗与孙复、石介在历史上还有“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先生”之称。理学又名宋学,是宋代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故名理学。胡瑗坚持朴素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认为“命者禀之于天,性者命之在我”,开宋儒性命之学的先声。以传统的儒学伦理为核心,大胆质疑,自立新解,开宋代义理易学之宗。全面阐述性、命、天、人、政、教的内在关系,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性命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人全望祖撰的《宋元学案》称:“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文中所指“安定泰山”,因宋初胡瑗讲学于南方称南派,孙复、石介讲学于北方称北派,亦称泰山派。“程、朱二先生”,是指程颐、朱熹。其中程颐是胡瑗的学生,朱熹是程颐的学生。现代编的《辞海》所载“理学”条目,虽承认胡瑗、孙复、石介有“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学生”之称,但又说:“其实理学的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颢、颐),至朱熹始集其成。”而把胡瑗、孙复、石介完全置于理学之外。胡瑗在如皋的后裔传至今已35世,其大门楹联历代相传都是写的“乡贤世泽,理学家声”,或“苏湖世泽,理学家声”。笔者曾在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有幸看到1933年编写的《江苏省志稿》和1937年出版的《江苏乡土志》,都记载:“胡瑗,理学先驱,为二程所宗,朱熹总其成。”这应该是最符合历史的定位。

深远影响

胡瑗一生著作颇丰,可惜大部散佚,传世很少,且多为门人记录整理而成。现存世的经学著作有《周易口义》12卷、《洪范口义》3卷,音乐著作有《皇佑新乐图记》3卷(与阮逸合撰),余已散佚。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把古代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起来,编成《小学》一书,作为儿童读本,其中就详细记录了胡瑗一生的教学活动和事迹,认为可作“百世之法”。南宋书院举起,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在胡瑗讲学之处,亦创办了“安定讲堂”。明代学士程敏政断言:“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明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正式以胡瑗从祀,尊称为“先儒胡子”。泰州亦在“安定讲堂”之地,建立胡公祠,纪念胡瑗先贤,清乾隆五年(1740年)改称“胡公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胡公祠移至泰州岳墩南麓,现存祠三间,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初学者黄宗羲直接继承了胡瑗“明体达用”的衣钵,开创学贵践履的经世致用新学风,其实质就是胡瑗倡导的“实学论”。胡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不仅示范于当时,而且也垂法于后世,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无怪乎他的名字和“苏湖教法”为人们所熟知,且享有很高的声誉。当代研究胡瑗及其教育方法的不乏其人,国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者均涉足此领域,当代出版的《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辞源》等权威性著作,对胡瑗都列有专条,翔实介绍。当然,胡瑗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学者和教育家,其思想与行为不可能不打上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然而,历史地、公允地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诚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流传作品

石壁

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

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

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睢阳五老图

始同优烈晚同间,五福俱全戴角冠。

典午山河遵大道,调元宗社对穷桓。

羌夷谁敢窥中夏,朝士猜疑畏岁寒。

肱股赓歌遗韵在,惟吾后进祗膺看。

著述

明代程敏政在其《考正祀典疏》中,曾称当时学者“大约以为(胡瑗)少著述,而不得比於濓洛”。然则根据《宋史·艺文志》以及其他目录书籍的记载,胡瑗著述多达十三种,当不在少数。这十三种著述分别是:《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皇祐新乐图记》、《尚书全解》、《景佑乐府奏议》、《皇祐乐府奏议》、《春秋口义》、《春秋要义》、《胡先生中庸义》、《吉凶书仪》、《武学规矩》、《论语说》、《资圣集》。但可惜的是,除了《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皇祐新乐图记》三书今天尚能看到之外,其馀几种皆已亡佚。

后世影响

安定广场

如皋安定广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秀水路、福成路、广济路、安定街之间,四面环街,广场中心有安定先生的雕像。

标签: 宋朝教育家

更多文章

  • 从一介布衣到当朝太子的导师 胡瑗的开挂人生却是从落榜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思想家

    北宋仁宗朝时,活跃着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胡瑗。从一介布衣到当朝太子的导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与学者、官员等各界人士的敬重。胡瑗的人生不可谓不成功,而他的开挂人生,其实是从他落榜开始的。胡瑗祖籍陕西安定,祖父时举家迁至泰州。胡瑗打小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志向和才智。小小年纪背五经,作文章啥得都不在话

  • 宋初三先生之一 中国北宋教育家胡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思想家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生平祖籍今陕西子长县的安定堡。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4年)生于于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市)的一户官吏家庭。其家族世代显赫,始祖胡遵为晋车

  • 解密 刘备连刘璋的嫂子吴皇后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刘璋

    首先先问大家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知道刘备入蜀称王后的王后,甚至是后来称帝后的皇后是谁吗?这个蜀汉第一位皇后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生了阿斗的甘夫人,也不是哥哥是三国马云糜竺的糜夫人,当然也不会是完全是因为政治才嫁给刘备的孙夫人。这个皇后叫穆皇后,我们只知道她叫吴氏,什么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所以下文还是直接称

  • 为了江山:刘备连刘璋的嫂子吴皇后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

    首先先问大家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知道刘备入蜀称王后的王后,甚至是后来称帝后的皇后是谁吗?这个蜀汉第一位皇后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生了阿斗的甘夫人,也不是哥哥是三国马云糜竺的糜夫人,当然也不会是完全是因为政治才嫁给刘备的孙夫人。这个皇后叫穆皇后,我们只知道她叫吴氏,什么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所以下文还是直接称

  • 不解!刘备为何连刘璋的嫂子吴皇后也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首先先问大家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知道刘备入蜀称王后的王后,甚至是后来称帝后的皇后是谁吗?这个蜀汉第一位皇后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生了阿斗的甘夫人,也不是哥哥是三国马云糜竺的糜夫人,当然也不会是完全是因为政治才嫁给刘备的孙夫人。这个皇后叫穆皇后,我们只知道她叫吴氏,什么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所以下文还是直接称

  • 穆皇后吴氏是谁的皇后,穆皇后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穆皇后

    穆皇后吴氏(?—245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吴氏早年丧父,其父生前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后刘焉听相面者说吴氏有大贵之相,于是为儿子刘瑁迎娶吴氏。刘瑁死后,吴氏成为寡妇。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纳吴氏为夫人。建安二

  • 历史上能和皇帝走完金婚的皇后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赵构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比男子要低的多。女子们都被要求要学会琴棋书画,而且女红也一定要做的很好。常读的书籍是三从四德,是男子的附属品。一般来说,他们都与自己的父兄,丈夫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是当时女子中地位最高的皇后,也是要听从皇帝的话的。以皇帝为主,可以说一生都是要以皇帝之事为主,照顾皇

  • 宋高宗继妻吴氏:吴皇后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皇后,宋朝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1115年-1197年),开封人, 其名史书无记载。吴氏14岁入宫侍奉康王赵构,赵构登基后封吴氏为义郡夫人,又累进封为才人、婉仪、贵妃。1143年(绍兴十三年)被册立为皇后。83岁去世,谥曰宪圣慈烈皇后,攒祔于永思陵。吴氏一生,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

  • 吴皇后是一位怎样的人?得到皇上这么久的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皇后,宋朝

    相信大家对于金婚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在国外的风俗是指结婚五十周年,其实在结婚之后的纪念日都有着不同的称号,都象征着不同的意义,这个结婚其实就象征的感情非常坚固,而且爱情永久的意思,在生活中也是一些晚年的夫妻,除了饱受疾病的煎熬之外,还有一些感情上的这些,除了当时的环境的原因,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

  • 吴皇后明朝最“短命”的皇后,便因杖打老宫女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皇后,明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明朝最“短命”的皇后,在位仅仅一个多月,便因杖打老宫女被废黜。在帝制时代,皇后看似是最有权势的女人,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论,她的地位、权势和所受恩宠无不是得自于皇帝,若一旦得罪夫君,极有可能会落得一无所有的地步。历朝历代因得罪皇帝被废的皇后都不在少数,其中,明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