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出自哪里?公孙策犯了什么罪?

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出自哪里?公孙策犯了什么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3/12/26 12:52:3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包拯挥泪铡公孙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以下说法全为戏说,请勿当历史来看。

首先《三侠五义》中并没有提及公孙策死的桥段,更没有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包拯挥泪斩公孙策”一说源于金超群版《包公奇案》的第二单元“怒铡公孙”。当然在这部电视剧中,包拯虽是挥泪斩公孙策,但是在开铡之际,镇南田平春突然出现,从铡刀下救出了公孙策,并说服包拯重申此案。

那很多人不明白,在书中一以足智多谋,和蔼善良,遵纪守法形象出现的公孙策为在这里会被包拯下令以狗头铡处死呢?难道公孙策真的犯了法?答案当然不是。

公孙策虽犯法(包庇真凶,替真凶顶罪,置律法于不顾),但却是情有可原,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即使是被誉为“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亦有犯糊涂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曾经的恋人韩翠英(镇南王王妃)被斩首,也为了不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冰儿(名为镇南王之女,实为公孙策之女)失去自己的母亲,同时为了弥补这数十年对她们母女俩的亏欠,公孙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他替韩翠英承担了杀害常彪(镇南王让他以小冰身世向韩翠英威胁以此作试探,韩翠英为免小冰身世曝光,将他杀死)的罪行,向包拯投了案。

而包拯、展昭等人虽明知此案另有隐情,但碍于公孙策至死都不愿意说出实情,而是一口咬定常彪就是他所杀,再加上苦无证据,因此虽心急如焚,但却没有任何办法。与此同时,公孙策曾经的恋人,现在的镇南王妃韩翠英,她见自己现在还深爱着的男人居然去为自己顶罪,承担着这杀头的罪行,她实在是难以接受,于是准备自己去投案,还事情一个真相。

但是,深知内情的镇南王却不准韩翠英这么做,他也不想自己深爱的女子身首异处,但也不想自己的情敌公孙策活在这世上。于是他一面哄骗韩翠英,说自己会出面力保他,另一面又暗命亲信秦志刚去与公孙策说,只要他咬死是自己做的,他一定会想办法保住韩翠英。

可韩翠英还是没能逃过良心上的折磨,她还是跟包拯说了事情的所有真相,将二人之关系、小冰为公孙亲女及常彪所作所为和盘托出(唯独没有说出常彪是自己所杀)。但是韩翠英的这般作为却并为让包拯相信公孙策是无辜的,反而是让包拯相信公孙策确为凶手,而后在众人求情下仍不徇私,忍痛升堂,下令将公孙策斩首示众,明正典刑。

此后,韩翠英见包拯不但没有放过公孙策,反而是要将公孙策明正典刑,惊慌失措下,她欲赶紧向包拯投案,保住公孙策的性命。可此时,镇南王依旧阻止她去投案,并答应她会亲自前往公堂救出公孙策,而后在行刑之际,他说服了包拯重申此案,公孙策幸免于难。

当然,镇南王可不会真的有那么的好心,他只是不想公孙策的死是替韩翠英而死,从而让韩翠英永远都忘不掉他,他要的是让公孙策身败名裂,是因自己而死,这样自己心爱的女人就不会再想念着他。于是,在公孙策被重新关入狱中时,镇南王就在暗地派其亲信秦志刚将其劫走,囚禁在王府之中,而后又掳走冰儿以嫁祸之,誓要使他身败名裂。但镇南王这般作为,却是适得其反,包拯开始怀疑公孙策真的是被冤枉的,他决定彻查免公孙含冤。

此后,在种种机缘下,包拯了解到了事情的所有真相,并也得到公孙策就被囚禁在王府中,就率人攻入王府解救公孙策。之后韩翠英为维护王府的尊严自杀身亡,而镇南王因受不了打击,得了重病,公孙策的亲生女儿冰儿不忍抛下这位养育了她二十余年的父王,于是决定留在王府而不跟随公孙策。

就这样,公孙策怀着满心的伤痛离开了故乡,继续追随着包拯巡狩天下。

标签: 宋朝包拯公孙策

更多文章

  • 《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公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人都知道,在各种有关包拯的传说中,公孙策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不仅是包拯的好友,同时还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两人搭档之下,很多案件可以说都是迎刃而解的。然而还有一些说法,说公孙策最终是被包拯狠心

  •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为什么还要处死这个助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公孙策

    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拯和公孙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非常出名的人物,这些人当中有武将也有文臣,当然他们出名的方式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有些是因为能干令人敬佩而成了名人,有些则是因为做事令后人痛恨而逐渐出名。这次要说的是宋朝出名大臣包拯的故事,保证为什么要处死自己

  • 汪元量是个什么样的人?汪元量的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汪元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汪元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汪元量是南宋诗人,他出生于一个琴而儒的大家庭,年纪轻轻便已精通写诗填词、弹琴作画。因为汪元量在音律方面的突出才能,因此被选为供奉内廷的琴师。除此之外,汪元量还是一位爱国诗人,汪元量的诗词往往能从中洞悉出他的一腔爱国热情,毕竟他

  • 宫廷乐师与皇帝妃子相识,揭秘王清惠和汪元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清惠,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清惠和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宋度宗时期的南宋宫廷宛如一个重症病人,生命岌岌可危,却仍沉浸在美丽的幻像中,不可自拔。没想到,元兵如天降,一下子将这一切摧毁了。上到皇帝,下到宫女,全部沦为战俘,其中就有南宋奇女子王清惠和宫廷乐师汪元量。被俘之

  • 汪元量:宋朝的宫廷琴师,诗作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汪元量,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汪元量(1241年—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

  • 【玉簪记】简介,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玉簪记】

    《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

  • 陈妙常是什么人?宋朝尼姑陈妙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就象仙女下凡,令人目

  • “松阳的梁祝”张玉娘与沈佺的爱情故事,大起大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玉娘与沈佺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生前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与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感天动地,被称为“松阳的梁祝”。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字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所有传奇故事情节相似;官宦世家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擅长

  • 南宋女诗人张玉娘生平简介,才丰而运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女诗人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诗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7年),年仅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

  • 名妓传奇--谭意哥传,谭意哥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谭意哥

    北宋时期,潭州有个名妓叫谭意哥。她出生于英州,幼年丧父,随母亲流落到潭州,在贫困中挣扎。当她八岁时母亲又撒手西归,把她孤零零地扔在世上,无依无靠。一个叫张文的男子见她可怜,收养了她。张文靠编制竹器为生,收入差微,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