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最后是怎么死的?

《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9:4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侠五义》中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很多人都知道,在各种有关包拯的传说中,公孙策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不仅是包拯的好友,同时还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两人搭档之下,很多案件可以说都是迎刃而解的。然而还有一些说法,说公孙策最终是被包拯狠心杀掉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包拯真的杀掉了公孙策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公孙策简介

公孙策,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学人物,北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得力助手。开封府三口铡刀的设计制造者,懂医术,心思缜密,和蔼善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人称再世诸葛。

公孙策在审郭槐时制造了刑具杏花雨,为开封府制造了龙虎狗三口铜铡。《少年包青天》中,公孙策少年英姿惊艳红尘,二十年的“目中无人”,一旦为人所折服,一定是心甘情愿,成为包拯的挚友。

关于公孙策的老婆是谁这个问题,在范鸿轩版《包青天》系列剧中,并未提及公孙策的老婆,而名著《三侠五义》中也未提及其老婆。但在《少年包青天》系列剧中提及了他钟爱的情人,在第一部中,女友是庞飞燕;第二部中女友是陆湘湘;第三部中女友是小风筝,他还倾慕木兰,但都没有与他们结婚,所以公孙策没有老婆。

在电视剧中,公孙策并没有死,而在名著《三侠五义》中也未提及公孙策死的信息。而在电视剧中有一桥段是包青天挥泪斩公孙,其实不是包拯非要杀公孙策,而是他问心有愧,决定以死谢罪,不过在行刑过程中,先是展昭出手阻拦、苦苦相劝;然后晴空霹雳,老天爷也不让死,公孙策不再固执求死。

2.包拯真的杀了公孙策吗

其实包拯并不认识什么再世诸葛公孙策,这个人物也是虚构的。这只是人们为了纪念包拯,而演绎出的一则故事,为的是褒奖他一心为民,秉公执法的精神罢了。既然是故事,不妨细说下情节。当时的公孙策由于没有去处,想要依附于包拯讨个一官半职,再说他自己也确实有些本事,不然也不会被叫做再世诸葛。可他刚去,包拯便给他出了道难题,因为包拯当时被宋真宗指定为陈州赈灾的指挥官,还给了包拯三道空白的文书,让包拯勇于献言献策。包拯就问到了公孙策,而那时的公孙策由于刚结识包拯,以为这是在故意刁难于他,便随手画了三口大铡刀来敷衍。没成想这三口铡刀却被圣上批复了,包拯大喜,认定公孙策为有才之人,可以与其一起共事。

就这样误打成招,包拯和公孙策成了工作上的好伙伴,慢慢的更是成为了生活上的好朋友。因为他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都会以天下为己任,处处为民着想。可这么一说,包拯就更没有缘由去斩杀公孙策了呀,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这其中。要知道在当时包拯南下视察途中,就遇到了一个案子,有人告官说是在太湖中发现了一具浮尸。当时的凶手得知了包拯知道此事以后,也是有些忌惮包拯的威望,为了不被追查,就急于一时的决定先来刺杀包拯。

事情的结果不用多想,包拯身边可是有展昭这等高手随身保护,意料之中的失手了。并且在仓皇逃窜时留下了一件证物,就是有一个手镯。当展昭拿着这个手镯正要给包拯看时,却被公孙策抢先截下。因为公孙策觉得这个手镯眼熟,很像当年自己失散多年女儿的随身物件。经过公孙策的一番调查后,事情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原来凶手有一个干女儿叫孟如意,也有参与到此次刺杀中,而掉落的那个手镯也正是此女子的。说来也巧,当初公孙策也给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一个一模一样的手镯。直到公孙策找到孟如意,又细说了这个手镯的来龙去脉后,终于确认了这个协助凶手刺杀包拯的女子,真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内心也很矛盾的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亲情战胜了正义,将孟如意放走了。

父女相认后的公孙策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想到自己放走凶手,为了不愧对良心,他决定替女儿扛下这宗罪。他回去后便包拯坦言了这一切,并且恳求包拯治他的罪。即使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面对一起共事的好兄弟,他也会于心不忍。可事实真的是公孙策放走了凶手,还知法犯法在先,若是不治罪确实也有违天理。再加上公孙策也问心有愧,对自己所为心里甚为明了。这才有了包拯挥泪斩杀公孙策的那一场面。话说在行刑的那天,公孙策被推向了自己当初设计的铡刀时,可整个天空却从晴空万里变成了电闪雷鸣。而这时展昭也是拿着从圣前求来的圣旨及时赶到,这才使得公孙策免于一死。固执的公孙策事后还一心求死,最后还是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得以不再固执。

3.公孙策是怎么死的

公孙策怎么死的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在电视剧中,所有版本的公孙策都没有死,而在原著《三侠五义》中,也并没有涉及到公孙策怎么死的相关信息。但是在电视剧中,有一个桥段是“包青天挥泪斩公孙”,其实说是包青天要斩杀公孙策有点不妥,因为是公孙策自己问心有愧,所以电视剧中的公孙策才决定以死谢罪。但是在行刑中出现了奇幻的一幕,一面是展昭出售阻拦,对包拯苦苦相求,希望可以饶过公孙大人,一面是晴空突然闪过一道霹雳,看来是老天爷也不同意包青天斩杀公孙策,于是一心固执求死的公孙策也放弃了死的想法。

因此公孙策怎么死的问题就此作废,公孙策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是电视剧中的公孙策还是原著中的公孙策,他都没有死。之后的公孙策一如既往地陪伴在包拯的左右,帮助包拯处理案件、查找证据等,表面上虽然两个人还是像原来那样,但实际上公孙策和包拯两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了一些隔阂或者说罅隙。

公孙策和展昭依旧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在电视剧中几个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还是很令人感动的。

标签: 宋朝包拯公孙策

更多文章

  •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为什么还要处死这个助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公孙策

    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拯和公孙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宋朝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非常出名的人物,这些人当中有武将也有文臣,当然他们出名的方式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有些是因为能干令人敬佩而成了名人,有些则是因为做事令后人痛恨而逐渐出名。这次要说的是宋朝出名大臣包拯的故事,保证为什么要处死自己

  • 汪元量是个什么样的人?汪元量的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汪元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汪元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汪元量是南宋诗人,他出生于一个琴而儒的大家庭,年纪轻轻便已精通写诗填词、弹琴作画。因为汪元量在音律方面的突出才能,因此被选为供奉内廷的琴师。除此之外,汪元量还是一位爱国诗人,汪元量的诗词往往能从中洞悉出他的一腔爱国热情,毕竟他

  • 宫廷乐师与皇帝妃子相识,揭秘王清惠和汪元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清惠,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清惠和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宋度宗时期的南宋宫廷宛如一个重症病人,生命岌岌可危,却仍沉浸在美丽的幻像中,不可自拔。没想到,元兵如天降,一下子将这一切摧毁了。上到皇帝,下到宫女,全部沦为战俘,其中就有南宋奇女子王清惠和宫廷乐师汪元量。被俘之

  • 汪元量:宋朝的宫廷琴师,诗作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汪元量,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汪元量(1241年—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

  • 【玉簪记】简介,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玉簪记】

    《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

  • 陈妙常是什么人?宋朝尼姑陈妙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就象仙女下凡,令人目

  • “松阳的梁祝”张玉娘与沈佺的爱情故事,大起大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玉娘与沈佺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生前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与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感天动地,被称为“松阳的梁祝”。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字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所有传奇故事情节相似;官宦世家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擅长

  • 南宋女诗人张玉娘生平简介,才丰而运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女诗人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诗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7年),年仅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

  • 名妓传奇--谭意哥传,谭意哥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谭意哥

    北宋时期,潭州有个名妓叫谭意哥。她出生于英州,幼年丧父,随母亲流落到潭州,在贫困中挣扎。当她八岁时母亲又撒手西归,把她孤零零地扔在世上,无依无靠。一个叫张文的男子见她可怜,收养了她。张文靠编制竹器为生,收入差微,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 王闰之陪着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与繁华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宋词谁的文学成就最高?我们就会想到宋代文学当中成就最高的应该就属苏轼了,在前面很多文章当中,我们都已经了解到苏轼的生平以及他的,各种诗歌等等。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来了解一下这位苏轼有这样高成就背后的妻子是如何支持他的?宿舍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而王闰之是苏轼,第一任老婆的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