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野利仁荣和李元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野利仁荣和李元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4/1/14 10:16:34

野利仁荣,看他的姓氏就知道,他跟李元昊有着不可分割的裙带关系(李元昊的皇后出自野利氏)。他是野利氏的族人,当年在李继迁最困难的时候,正是野利氏挺身而出,让在地斤泽一败涂地的李继迁又在黄羊平死灰复燃,最后终成“燎原之火”。自此以后到李元昊统治前期,野利氏和李家一直是野利氏自李继迁以来就是李家最亲密的战友。元昊时期,野利氏更是群星璀璨,武有野利遇乞野利旺荣两兄弟鼎力抗宋,文有野利仁荣定制安邦,可谓是李元昊的左膀右臂。

野利仁荣一直是李元昊最可信赖的大臣,李元昊前期制定的如“秃发令”、“改大汉衣冠”等制度,都得到了野利仁荣强有力的支持。李元昊继位以后制定的各项旨在恢复旧俗,唤醒党项人血性的典章制度,曾经遭到过在李德明时代过惯了“衣锦绮”日子的前朝故老的强力阻挠,这个时候又是野利仁荣站出来替李元昊道出了心声:“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兴旺,必须有一整套持之以恒的建国方略。

刚才诸位大臣认为要想使夏国富强,主张照搬中原宋朝的那套制度,这种说法太没道理了。昔商鞅变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变革,秦国才成为一代霸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重视兵备,因而国家才强大起来。我们夏国的实际情况是党项族人与汉族人混居,民性强悍,喜欢打猎,经常与兵马打交道,没有礼乐诗书之气。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顺着民族的习性,根据我们党项族人的风俗习惯进行奖罚。

我们党项族人的风俗习惯就是人民喜欢征战,崇尚强悍,视战死沙场为荣,老死家中为耻。只有这样,才可以与宋朝抗衡,征服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难道只有宋朝的区区礼仪就能打败敌人吗!”野利任荣这种强调根据本国和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确定立国方针,进而进行改革的务实意见,深得元昊的心意和赞同,这场事关西夏何去何从,兴亡盛衰的立国方略的大辩论就这样以野利任荣的胜利而结束,“衣皮毛”终于战胜了“衣锦绮”。

此后,元昊更加倚重野利任荣,视其为知己与心腹,无话不谈,放心地把建国的方略大计、典章制度交给野利任荣指定与谋划。而野利仁荣所提出的“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须务实”等方针,也为李元昊日后制定“以兵马为先务”的国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自此以后,野利仁荣便和党项的各项改革运动联系在了一起,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搜集整理创制西夏自己的文字一“蕃书”我们知道,西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

自党项内迁以来,党项族主体上一直在使用汉字作为自己的官方文字,这是让一直力图恢复旧制的李元昊所无法容忍的。他可以从姓氏、从发型从衣冠上去恢复旧俗,可是却无法从文字上去重建旧制,因为根本就没有“旧制”的存在。为了巩固民族语言,增强民族意识,李元昊迫切地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字的出现,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自己和自己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流传于世。

同时,在使用汉字表达党项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毕竟党项语在语法、语序等诸多方面和汉字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党项人的日常生活中直接用汉字来表达党项语的意思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问题摆在了眼前,不管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日常生活的考虑,创制一种自己的文字都必须提到李元昊的日程上来了。我们前面介绍李元昊的时候,曾经说他是个“语言天才”,精通“汉蕃文字”,这个汉字不用解释,那么这个“蕃字”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文字呢?

既然李元昊年轻的时候已经“精通蕃书”,我们为什么还要说当时的党项没有自己的文字呢?我们不妨做两种推断:第一,李元昊当时所精通的所谓“蕃书”是党项人民为了适应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约定俗成的一种早期文字,还不是真正的“蕃书”。第二,在当时的西北少数民族中,其他民族如吐蕃一直在使用藏文之类,而蕃族又是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的“蕃书”可能是指的另外一个民族的文字,最有可能的就是藏文。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论断,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第一种情况的存在。

我们前面提到了汉字在党项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大的麻烦,在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这些麻烦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到了李德明时期,伴随着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必然有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也随之产生,而文字就是最直接的表现。但是,现在的文字还处于“萌芽阶段”,要是让它自行成熟的话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可是李元昊等不及了,他必须给这种处于“萌芽”的文字打上一针“催熟素”,于是他手下“务实派”的重臣野利仁荣正式承担起了“造字”的任务,扮演了“西夏仓颉”的角色。既然造字不能无中生有,既然已经有了不成系统的“蕃书”,那务实的野利仁荣当然不能让这些东西白白浪费掉了。

他根据汉字与藏文的若干特点,专心研修,废寝忘食,结合早已流传在民间的党项早期文字,终于在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夏大庆元年演绎出了蕃书十二卷,后人由于这种文字主要在西夏境内流行,称之为西夏文。西夏文的正式创制,无疑是党项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从此以后,党项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字,为西夏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李元昊欣喜若狂,马上下令尊西夏文为“国字”,式向全国推广,并改元(广运三年)为大庆元年以示庆祝。中国历史上为了一种文字的创制而改元,李元昊也算是做到了独一无二了。

其实李元昊的行为很容易让人理解。现在的李元昊最迫切的希望就是建国,他之前所做的一切,诸如改姓立号,还有自称那个让无数大宋臣民看着相当不舒服的“吾祖”,甚至说推行“改大汉衣冠”等等制度的推行,都是为了和大宋撇清关系,彻底和大宋做到平起平坐。可是这些表面的东西他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他唯一头疼的就是文字。大宋有汉字这个不说了,大辽也有自己的文字契丹大字、小字,一心立国的李元昊当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有了成为“第三极王朝”的资本。

标签: 西夏野利仁荣

更多文章

  • 野利仁荣是怎么创作出西夏文字的 一共耗时多少时间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西夏

    随着我们对西夏王朝的深入了解,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政权创造的璀璨的西夏文明也开始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的西夏文字便如同茫茫苍穹中划过的流星,在释放出一束耀眼的光芒之后消失在历史的夜空中,成为一种死亡文字,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党项族在历经数百年的辗转迁徙中,不断吸取融入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技术与文

  • 揭秘:历史上的沈珍珠被独孤贵妃杀害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贵妃,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极盛的朝代,在唐朝,民风较为开放,人们的生活也极为丰富。在唐朝中期,出现了一场转变唐朝繁盛的命运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这次事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安禄山、杨国忠、李隆基、李亨、李俶等人都在《大唐荣耀》中出现了,随着他们出现的,还有一代神秘的皇后睿真皇后沈氏。历史上的睿真皇后沈

  • 宋真宗赵恒的妃嫔:沈贵妃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贵妃,宋朝

    沈贵妃(994年-1076年),沈氏,谥号昭静,宋真宗赵恒的妃嫔,宰相沈伦之孙女,父亲沈继宗为光禄少卿。大中祥符年间沈氏入宫为才人。后晋美人、婕妤、充媛,至德妃。沈妃淑俭不华,真宗甚为敬重。嘉佑末,宋仁宗晋尊庶母沈氏为贵妃。熙宁九年沈贵妃薨逝,享年八十三岁。许出殡其家,车驾临奠,辍视朝三日,谥曰昭静

  • 沈贵妃:出身清贵的宰相孙女,一生历经五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贵妃,宋朝

    宋真宗的后妃出身有高有低,有出自将门元后潘氏和继后郭氏、戴贵人,有出身微贱的刘皇后、杨淑妃、李宸妃,还有出身清贵的沈贵妃。在真宗的后宫中,沈贵妃是唯一的清贵出身,宰相沈伦的孙女,因此,皇帝待沈氏与众妃不同,“故待之异众”。沈伦【909-987】,字顺宜,原名沈义伦,因为避讳宋太宗的名讳改为单名沈伦。

  • 沈伦:北宋初年官员,沈贵妃的爷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伦,宋朝

    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后汉乾佑元年(948),白文珂以"使相"任永兴

  • 沈贵妃相貌并不出众为什么能当上贵妃?她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贵妃,明朝

    沈贵妃相貌平平为何能成为明世宗贵妃?只因她猜透了嘉靖的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嘉靖皇帝一生有四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而沈贵妃就是其中一位皇贵妃。沈贵妃是嘉靖册封的九嫔之一,不过据说沈贵妃相貌平平,为何她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贵妃之一呢?实际上这也是因为沈贵妃能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哀叹带给他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煜,南唐,虞美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尼采的话对李煜词的高度评价。独特的生活是什么呢?由皇帝到俘虏这种生活,独特的感受就是那种悔恨,那种反思,那种悲痛,那种忏悔。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

  • 豁达的君王宋太祖:如果未死李煜的悲剧不会上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太祖,宋太宗,李煜,

    两宋以文治国,大宋开国皇帝--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宋太祖赵匡胤在定下这一国策后,为了让后世子孙彻底贯彻这一精神,留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训,并将其刻在一块石碑上,藏于深宫密室。每当新帝即位时,其中一个秘密仪式便是恭读遗训。密室只有皇帝可以进入,甚至重臣都不知“石刻遗训”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后一

  • 南唐后主李煜死亡之谜:《虞美人》背后的内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虞美人,李煜,赵光义,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亲自选的,而且还翻修了一下,院子里种满了梧桐。现在开封城西北角的西城墙外,有一个叫逊李唐庄的村子。“逊李唐”,就是囚禁南唐后主的地方。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千牛卫”是负责保护皇帝和王公贵族的侍卫,当然不可能真的让他去带兵,而“违命

  • 宋灭南唐并不轻松:李煜固守南京城长达一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煜,南京,南唐,

    说到李煜,人们在佩服其文学上辉煌成就的同时,难免慨叹其作为乱世君王的失败。然而,在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授许春在看来,说李煜是面对进攻坐以待毙的昏君,是“不符合史实,也是极不公平的”,不能因为最终失败就忽略不计他曾经作过的抗争。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最为璀璨的明星,这一结论向为众多的文学史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