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故事流传

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故事流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3/12/10 20:43:01

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比易水(今河北易县)人,他自幼聪敏,8岁应“童子举”,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而落榜,遂弃仕从医。洁古重视脏腑辨证及扶养胃气的思想,对李杲创立以“补土”为特色的系统的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

据史料记载,张元素大概生活在金世宗初年。他自幼聪慧过人,8岁时参加童子经学的考试就一举中的。27岁时,他参加进士考试时却因试卷中犯了金章宗完颜璟的庙讳而落榜。从此,张元素不再迷恋仕途,弃文从医,开始在家潜心研究医学。

《金史》记载:他对医学书籍博闻强记20余年,但在施治实践中却与人不分高下,为此经常焦虑。有天夜晚“梦人柯斧长錾,錾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见其题为《内经主治备要》。骇然惊悟,觉心疼,以为凶事,不敢语人,自是心目洞彻,便为传道轩岐指秦越也。”用现在的眼光看,“神人赠书”是他不分昼夜诵读揣摩、灵感显现的结果。自此茅塞顿开,渐而形成了自己的医学观点和施治主张。

据记录,张元素弟兄3人,长兄名元泰,仲兄名元和,元素最幼。创立“易水学派”后,他曾被保荐为涿州学正。他的儿子叫张璧,号云岐,秉承家学,也享有盛名。张元素功存后世,金史有传,方志也有记略,逝世后葬于故里张氏祖坟。到了元代,他的子孙迁到外地。现在水口村仍有张氏数十户,均为他两个哥哥的后代。

张绵祥笑着说:“张元素之后,我们家好像再没出过什么名医,不过我奶奶活着的时候还经常给人看病呢。不过在现在看来,那会儿看病还包括着驱鬼呀,看风水什么的,好像不太正统了。”

张绵祥介绍,以前村旁就是他们张家的祖坟,还有一块张元素的石碑立在那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村中原本祭拜他的塔和一本厚厚的医书也在“破四旧”中付之一炬。

怜贫济世,

治好刘守真让他名气大增

虽然在家乡后辈无人,但张元素在家乡仁慈行医的故事和他的高超医术却被后世广为传颂。

在《金史》中记载,同朝名医刘完素(刘守真)对他的观点十分蔑视。有一天刘完素得了伤寒病,给自己开药方时,自恃手法高明,竟然下了一味反药,闹得头疼脉紧,呕恶不食,数日不愈。弟子及家人手足无措,请来张元素帮助诊治。张元素到后,刘完素面向墙壁不看他一眼。张元素为他诊脉后问:“先生服过反药?”刘完素说:“是。”张元素说:“你用的反药味寒,走太阴,伤了你的阳气,我给你开剂药吧。”

听了张元素的话,刘完素觉得非常有理。用药后果然很快痊愈,刘完素对张元素的医术称赞不已。此后,两人成了医学上的好朋友,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更多的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与此同时,治愈名医刘完素的故事也让张元素名气大增。

除了医术高超的记载,在水口村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张元素治病救人的传说。相传有一天,张元素行医回来,在街上看到了一位面黄肌瘦的人。张元素主动上前询问得知,那人患了脾胃病,找了不少医生调治,也吃了不少药,却不管用。由于家境贫寒,现在已经没钱治病,只好等死。

张元素听了那人的诉说,顿生同情之心:“这倒不妨,你到我家里取几服药回去,吃下去就会好的,我保证分文不收。”那人听后,半信半疑,按照先生留的地址取回了药。他服完药后过了一段时间,先前的病态就消失了,身体也恢复了元气。此后,他逢人就讲张元素是个救苦救难的活神仙。

还有一次,张元素从山里采药回家,路过一处山庄,看到板凳上停着一口棺材,从棺材底还不时滴着血。一群人正围着棺材大哭不止。张元素忙劝住了众人的痛哭,说里边的人并没有死。

众人听了都认为张元素是个疯子,跑到这儿胡言乱语。几个年轻人更是怒不可遏,抓住张元素举手就要打。一位老者猛然看到张元素身后背着的草药,马上拦了下来,并令“死者”家属打开棺材盖。只见一名孕妇紧咬牙关,双拳紧握躺在棺中。张元素仔细观察一番后,微微点了点头,伸手将“死人”的手腕抬起号了号脉,又拿出银针照准穴位连扎了几针。

时间不长,只听见婴儿呱呱坠地,妇人也慢慢睁开了眼睛。“神了,神了!”伴随着一声喊叫,所有的人全给张元素跪下磕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医术了得,

终成中医“易水学派”鼻祖

张元素怜贫济世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同时,他对中医学的潜心研究也让他在医学界久负盛名。

他治病救人的方法与当时众多医生均不相同,别人都是按照古方抓药,而张元素每次都是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表现开出新的药方。张元素也曾说过:“运气不齐,古今异轨。用古方去治疗新病怎么能有效果呢?”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原则,才让张元素在药物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元素在《内经》脏腑理论的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系统,较前又有提高,使脏腑辨证说由此而渐被众多医家所重视,脏腑病机理论也被不少医家所研究。他先后撰写了《医学起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药注难经》、《医方》等著作,后人搜集整理了《洁古家珍》一卷,分别就破伤风、疬风、伤寒、咳嗽等病症进行了病例分析,并列举了很多药方。

由于金元以前佛老玄学泛滥,中医囿于世俗,因循守常。张元素能够有“运气不齐,古今异轨”的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因而后人不仅尊他为“易水学派”鼻祖,还称他为“医学改革家”。明代李时珍称赞他“大扬医理,灵素而下,一人而已”。

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成为一派医家之开山。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成为易水学派师徒相传的家法,其弟子李东垣、王好古均为中国医学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张氏对药物学的贡献很大,其所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一文,探讨药物功效及临床应用,后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之中,其学术影响可见一斑。

说起名医,与“金元四家”并称的张元素虽然名气不及四人,但在中医理论和学派上的影响却丝毫不逊。这位身在易州的神医,依靠自己对《内经》的不断临床实践,独创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许多中医理念流传后世。他不但医术惊人,医德更是受人敬仰,在家乡易县水口村,他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传颂。

标签: 张元素

更多文章

  • 张元素资料介绍 张元素行医故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元素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画像张元素弃医从政,但是他不是从小学医医术,虽然也是中医世家,但是他却没有经手过。但是好在他聪明肯学,又有天分

  • 科举失败改行 开始研习医术 金朝名医张元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元素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画像张元素弃医从政,但是他不是从小学医医术,虽然也是中医世家,但是他却没有经手过。但是好在他聪明肯学,又有天分

  • 中医大家张元素:为什么张元素没成为金元第五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元素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画像张元素弃政从医,但是他不是从小学医医术,虽然也是中医世家,但是他却没有经手过。但是好在他聪明肯学,又有天分

  • 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弃政从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张元素画像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他出于医者态度,主动上前询问,一问果然如此。这个男子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常年旧疾了。一直以来也找了不少医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来家境还算

  • 名医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名医张元素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张元素画像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他出于医者态度,主动上前询问,一问果然如此。这个男子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常年旧疾了。一直以来也找了不少医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来家境还算

  • 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弃政从医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张元素画像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他出于医者态度,主动上前询问,一问果然如此。这个男子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常年旧疾了。一直以来也找了不少医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来家境还算

  •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有人说,“元素周期表”的创始者是朱元璋。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且看明代宗室子孙的名字。朱慎镭 朱同铬 朱同铌朱公锡 朱在钠 朱成钴朱成钯 朱恩铈 朱恩钾朱帅锌 朱寘镧 朱徵钋朱效钛 朱

  •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后人亦称“朱奉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肱,宋朝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

  •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从正,金代医学家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人。张从正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

  • 解密:蒋介的石“两大功”与“两大过”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蒋介石,民国

    从中学校园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用了18年;由人民教师变成历史学家,杨天石差不多用了30年。如今,拥有中国社科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诸多身份的杨天石,因为长期研究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而广为人知。杨天石是中国大陆最早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之一。2006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