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3/12/12 2:17:07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有人说,“元素周期表”的创始者是朱元璋

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且看明代宗室子孙的名字。

朱慎镭 朱同铬 朱同铌

朱公锡 朱在钠 朱成钴

朱成钯 朱恩铈 朱恩钾

朱帅锌 朱寘镧 朱徵钋

朱效钛 朱效锂 朱诠铍

朱弥镉 朱諟钒 朱翊铕

朱勤烷 朱孟烷 朱悦烯

小编惊奇的发现,

这些名字竟然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这么高,

不信看对比图。

红圈的地方,就是朱元璋子孙的名字与无素周期表重合的字

为什么朱元璋子孙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这么高,

难道,朱元璋真的能“未卜先知”。

其实,这是一个“巧合”,

而这个巧合和朱元璋的强迫症有关。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全部都是木字旁:

朱标、朱樉、朱棡、朱棣

朱橚、朱桢、朱榑、朱梓

朱杞、朱檀、朱椿、朱柏

朱桂、朱楧、朱植、朱栴

朱权、朱楩、朱橞、朱松

朱模、朱楹、朱桱、朱栋

朱㰘、朱楠

朱元璋对子孙取名字有着严格的规定,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执著呢?

原来,朱家取名有一个传统,

就是根据出生日期取名,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为他是八月初八生的。

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

曾祖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

五世祖叫朱仲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的父亲和兄弟都重新取了“好”名字。

为了让子孙后代也有个好名字。

朱元璋早早就给朱氏子孙定下了字辈。

规定后来朱氏子孙要按这个字辈命名。

朱元璋26首五言绝句,

给26个儿子定下了后代的字辈,

字辈用完之后,

就从第一开始,从头再来。

长子太子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次子秦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三子晋王

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四子燕王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是字辈,明代宗室子孙命名,

以这个字辈作为第二个字,

第二字定了,对于第三个字,

朱元璋也有规定。

朱氏子孙名字的第三个字以五行作偏旁,

即金木水火土作偏旁。

并且,根据五行相生来定顺序。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宗室命名的两字都已定下来了,

于是明代宗室子孙的名字就是这样的:

如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

曾孙朱祁镇、朱祁钰

……^....

这些命名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规定来的,

字辈+五行偏旁。

可话说,字辈是定了,

这五行偏旁的字也不多呀。

而明代子孙逐渐壮大,

洪武初年,皇家仅有5位子孙,

到了永乐年间朱氏子孙增至127人,

而从嘉靖年间到万历三十二年,

皇子皇孙的数目从19661激增至8万多人,

对于如此多的皇子皇孙来说,

起名字成了头一个麻烦事。

于是,我们看到了朱慎镭、朱成钯这样生僻的名字。

名字实在不够用的时候,

不得已,他们只得造字。

而朱元璋子孙的名字怎么和化学元素表扯上关系,

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徐寿

徐寿是清末著名科学家,是我国近代化学的蒙者。

1868年起,徐寿从事翻译工作,专门翻译西方化学的书籍。

他想把元素周期表翻译成中文,

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

给这个化学元素起了个中文名。

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

那个时候 ,化学元素应用并不普遍,

所以,徐寿就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替代,

而这与朱氏子孙起名的方法颇为相似。

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定下了“金木水火土”的命名规则,

而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金属元素。

于是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时,

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金字旁的字,

于是,巧合就这样产生了。

元素周期表里包含许多金属元素,

而在中华文化中,又多以金字旁来构造与金属有关的汉字。

与其说是偶然,

不如说是人类文化对自然万物认知上的必然。

而徐寿将这些汉字运用于元素周期表上,

加强了这些生僻字的运用和传播,

所以,对于传播生僻字,徐寿应记一功。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后人亦称“朱奉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肱,宋朝

    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

  •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从正,金代医学家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人。张从正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

  • 解密:蒋介的石“两大功”与“两大过”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蒋介石,民国

    从中学校园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用了18年;由人民教师变成历史学家,杨天石差不多用了30年。如今,拥有中国社科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诸多身份的杨天石,因为长期研究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而广为人知。杨天石是中国大陆最早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之一。2006年3

  • 北宋初学者,思想家:石介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介,宋朝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

  • 徂徕先生石介:君子固穷,穷且益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介,宋朝

    春日的徂徕山峰峦叠翠,钟灵毓秀。山丘西南麓有竹溪汩汩西流,潺潺依旧。近一千年前,徂徕先生石介躬耕于此,他结庐授徒,崇儒兴学,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徂徕文教为之兴盛。石介汲汲救世,却因刚介激越的性情而寂寞孤苦,不仅遭政敌构陷英年早逝,更险受斫棺验尸之祸。理学兴起后,他刚介的品格及对儒学的弘扬,愈发受到理

  • 《清平乐》富弼石介谋反是真的吗?官家相信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平乐》

    由王凯和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凭借一颗仁爱、忧国、忧民之心受到网友的喜欢。但是这个庙号为“仁”的官家,除了空有一颗仁爱之心外,做事优柔寡断,在朝堂上也是任由一帮庸官昏官把范仲淹、欧阳修等忠君爱国之士逼出京城,谪守边地。在最新的剧情里,朝霞廷内外都在风传石介和富弼秘

  • 为什么说北宋著名大臣夏竦是重要的文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著名大臣夏竦

    夏竦一生工于文学,创作丰富,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其中他的一首《鹧鸪天》更是被后人奉为经典,传唱千年。这首词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词,作者假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来抒发她和爱人分别时候的痛苦。夏竦的这首《鹧鸪天》上片一开始就刻画了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坐在自己家中画眉,自从得知爱人将要远行,女主人公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点精

  • 让宋朝宰相夏竦痴迷的寒食散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夏竦的死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宰相,寒食散

    这几天乱翻书,看到一段描写北宋初年夏竦的文字,挺成心思,缮写不才面:夏文莊性豪侈,稟賦異於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覺,須令人溫之,好久方能動。人有見其陸行,兩車相連,載一物巍然,問之,乃綿賬也,以數千兩綿為之。常服仙茅、鐘乳、硫黃,莫知紀極。晨朝每食鍾乳粥。有小吏竊食之,遂發疽,幾不成救。

  •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夏竦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 北宋宰相:夏竦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竦,宋朝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