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砸魏征的碑并没错 因魏征拿皇帝当垫脚石

李世民砸魏征的碑并没错 因魏征拿皇帝当垫脚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80 更新时间:2024/1/18 10:42:46

唐太宗和魏徵,一个是千古名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一个是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官至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个大肚能容,虚怀若谷,一个直言敢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所器重。君臣相得,共创了一段盛唐佳话。

网络配图

魏征死后,唐太宗悲伤不已,亲临祭奠,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李世民“废朝五日”,并亲笔撰写碑文,可谓极尽哀荣。然而,不到半年,李世民又亲口下令,毁掉了魏征的碑,留下一段千古谜案。后世史家多指责李世民,认为魏征直言争谏了一辈子,让李世民窝火不少,于是死后砸魏征碑以泄愤。其实大家都是错怪李世民,其错主要不在李世民,魏征确实犯下了很大的政治和个人错误。

唐太宗砸碑的原因《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皆有记载。

初,魏徵尝荐(杜)正伦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请以君集为仆射,且曰:‘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上以君集好夸诞,不用。及正伦以罪黜,君集谋反诛,上始疑徵阿党。又有言徵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上愈不悦,乃罢叔玉尚主,而踣所撰碑。(《通鉴》唐纪十三)

网络配图

一、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

魏征曾经力荐过杜正伦和侯君集,认为他们有宰相之才。因为魏征的推荐,杜正伦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后又改任为太子左庶子,相当于中央军委副参谋长之类的重职;侯君集也官至检校吏部尚书,相当于组织部长了。魏征死后,他俩都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之中,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一个谋反尚情有可原,但这两人的谋反都是魏征举荐后不久,魏征难辞其咎。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魏征此举有暗结同党之嫌。

二、犯有严重的纪律和道德错误。

更不应该的是,如果不是当廷朝议,大臣上表给皇帝是要保密的,不能私自将底稿送人传阅。而魏征把他的一些“谏争记录”交给了史官褚遂良,意思是让史官传诸后世。有人说太宗生气是因为怕这些东西有损自己形象,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国家是有制度的,史官就负有整理皇帝奏章资料的责任,内部的资料传递有严格的流程,保密的资料不是准大臣自己交给史官的。否则,这些资料不经皇帝核实,一一记录在案,会为后世的政治运作留下严重的分裂隐患。魏征这种做法,就是想踩着皇帝的肩膀青史留名,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有个严肃的纪律问题。

网络配图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战事不利,给养供应不足,被迫撤军。唐太宗在班师回来的路上,很后悔这一次军事行动,这时他想起了魏征,就对大家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命驰驿祀魏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赐,还以少牢的大礼祭奠魏征,重新立起推倒的墓碑,恢复了他的声誉和待遇。不过那位答许给魏征儿子的衡山公主,已经另嫁他人,无法再改正过来。

李世民,知错过改,即使魏征有错在先,即使魏征已经去世,这是何等的胸怀?相比之下魏征私自交给史官保密资料,想留名青史,倒是有点儿不厚道了。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治国不如李世民:出身乞丐鸡肠狗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

  • 李世民杀兄弑父:李世民走上帝王不折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杀兄弑父

    秦王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后世很多人对李世民的皇位非常感兴趣,他的皇位确实得来不易。根据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真正继位是玄武门之变胜利之后。那么李世民到底与玄武门之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李世民的父亲名叫李渊,是一个贪图享乐,爱好酒色之人。李渊在位期间对朝中政治

  • 李淳风算日食如果不准竟然就要被李世民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淳风

    李淳风,终年68岁,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唐立国,于唐高祖武德二年颁行了《戊寅元历》,首次采用定朔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在此之前历法都用平朔,即用日月相合周期的平均数值来定朔望月。网络配图贞观初年,李淳风上疏论《戊寅

  • 唐太宗李世民竟是第一个被长生仙药毒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量级人物,而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凭借开创了史家赞誉有加的“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让后人交口称赞的“贤君”。可是这位历史上以“纳言”著称的皇帝,在他五十二岁时却因为轻信妖言,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自己

  • 揭秘:看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收人收心收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

    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企业家、管理者网络配图非常推崇唐太宗的管理之道和个人魅力,他们推崇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CEO,并将他的管理之道借鉴运用到现代管理中来。到底唐太宗是怎么管理的呢 ?而我们又要怎么结合到现代…接下去看看一、选才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 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善于

  • 同是大唐王爷战功堪比李世民却因此事不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爷

    唐朝建立之初,政局动荡,在天子脚下有着许多的割据势力,他们各自为政,雄踞一方,谁也容不下谁,然而弱小的李唐王朝能从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其中必然少不了太宗的功劳。可太宗功劳虽然很大,但却不是最大的,因为在偌大的朝廷之中,就有一个人的功劳可以跟太宗媲美,也就只有这个人敢跟太宗叫板战绩,他便是李孝恭,凌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被称为历史上最能打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揭秘:李世民知道预言为什么没有杀武媚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

    天下初定无多,江山真的会迅速埋葬于一个武姓女子之手吗?世民深为不安,大喊:“快快给我找到这个该死的女人!”怒吼在深宫回荡。有近侍劝皇帝安静一下,建议传李淳风入宫,询问究竟。“李淳风?”皇帝疲倦地翻了一下眼珠。“是啊。”近侍说,“他不是我们大唐第一号预言大师吗?听听他的看法,也许有不错的收获哦。”世民

  • 最会作秀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作秀,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这件事在《资政通鉴 唐纪》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