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世民杀张亮的真正原因:杀鸡给猴看

揭秘李世民杀张亮的真正原因:杀鸡给猴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52 更新时间:2024/2/14 14:00:11

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一个叫常德玄的陕西人向唐太宗李世民举报:时任刑部尚书的张亮私养义子500人,企图谋反。张亮曾和术士公孙常说,他的名字应验了一个“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还问过术士程公颖,说他臂上有龙鳞生起,如果举事造反,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成功。李世民接到这个“反状”,吃惊不小,立即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经过一番查证,常德玄的举报居然完全属实。这个常德玄显然是大有来头的。张亮与术士公孙常、程公颖打交道,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能将张亮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幕后肯定有高人指使。

网络配图

不过,张亮始终没有承认自己谋反,他坚称这是无耻小人对他的诬陷。尽管术士公孙常和程公颖都出庭作证确有其事,但张亮反驳他们是由于贪生怕死才作了伪证。张亮还苦苦向李世民求情,说自己曾为大唐出生入死,希望得到宽大处理,从轻发落。可李世民不由分说,坚持将此案定性为谋反。朝中百官见李世民杀意已决,也就顺着李世民的心思说话,赞同处死张亮。只有将作少匠李道裕说了一句公道话,认为张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但李世民仍下令将张亮斩于西市,籍没其家。

对于张亮是否真有谋反之心,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张亮是唐朝的功勋大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六位。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他对李世民是很忠诚的。当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争夺太子之位时,他被李世民派往洛阳拉拢当地豪杰,扩充实力。不料被齐王李元吉发觉,向唐高祖李渊告发。张亮被捕后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把李世民招供出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取皇位后,张亮被封为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张亮的忠诚。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太子承乾勾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七位的侯君集图谋发动政变,侯君集想拉张亮入伙,不料张亮立即向李世民告了密。侯君集被杀后,张亮因此迁升为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当上了宰相。

其实,如果张亮真有谋反之心,应该早就反了。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张亮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精兵4.3万、战舰500艘从莱州湾垮海攻打辽东的沙卑城。此时张亮手中掌握着兵权,想造反的话应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却未见张亮有任何造反举动。《旧唐书》中倒是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张亮进军高句丽时,驻扎在建安城下。一天,大多数士兵都出去打柴与放牧了,忽然一支高句丽人马杀到,军中士兵张皇失措。张亮一向胆小怕事,从未经历过如此惊险的场面,顿时吓得目瞪口呆,“直视而无所言”。他手下的将士见此情景,还以为他临危不惧,于是士气大增。副总管张金树随即鸣鼓出击,竟大破敌军。如此歪打正着,算得上战争史上的一桩奇闻了。此事后来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也知道张亮不是将帅之才,没有责备他。这个故事如果属实的话,说明张亮并不具备夺天下的才干。即便有造反之心,也难有造反之胆。

网络配图

既然张亮不具备造反的胆识,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张亮的名字应验图谶、臂上生出龙鳞,不太可能成为杀他的理由。《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三年(629年)三月,有个叫刘恭的人,因为脖子上的纹理象一个“胜”字,便自称“当胜天下”。此事被人举报后,刘恭被定为叛逆之罪,关进监狱。李世民看了刘恭的罪状,不以为然地说:“怎能凭一个字纹便置人于死地呢?如果上天要把天下交给他,并非我个人的力量所能除掉。如果此人无天命,一个字纹又有何妨?”当即下令将刘恭释放。所以,李世民对图谶、龙鳞这些无稽之谈应该不会太在乎。

李世民在意的应该是张亮私养了500义子。虽然张亮缺少胆识,但私养这么多义子肯定有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史书中没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义子并不是他自己豢养的。唐朝官员的薪水不高,加之李世民在位时期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到位,朝中官员大都很穷。不象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要手中有了点权力,就可以大肆搜刮钱财中饱私囊。张亮为官还算清廉,根本不具备私养500义子的经济实力。所以,张亮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张亮背后的支持者是谁?张亮位居宰相,能够充当其后台的还会有谁?回味一下当时宫中的状况,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因为在魏王泰与太子承乾的争宠斗争中,张亮明显站在魏王泰一边。张亮曾任太子詹事,受排斥被调出东宫,出任洛州都督。太子承乾失宠后串通侯君集谋反,也是张亮最先向李世民告发的。显然,张亮的后台就是魏王泰,他那500义子极有可能也是为魏王泰豢养的。这时的张亮实际上是在重复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时他在洛阳所做的工作,只不过现在的效劳对象是魏王泰。

出人意料的是,太子承乾东窗事发被贬为庶人后,李世民却没有立一度极受宠爱魏王泰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抛弃魏王泰,据说是由于承乾的一番话。承乾被废后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奢求?因为臣被魏王泰算计,担心自身难保,才与朝臣谋求自安之计。不逞之人趁机为我出谋划策,才做出了不轨之事。如果立魏王泰为太子,正使其得计。”承乾的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他对大臣们说:“承乾之言说得也是,如果立了魏王泰,承乾、晋王必难保全。若立晋王治,魏王泰与承乾可安然无恙。”于是,李世民采取“两弃之”的办法,废了承乾,也不立魏王泰,而是立了他平日并不看重的晋王治。

网络配图

李世民既然立了晋王治为太子,自然不会再容许魏王泰的势力坐大,以避免重演“玄武门事变”。如今得知站在魏王泰一边的张亮私养了500义子,当然不会放过他。虽然李世民清楚张亮的所作所为是受了魏王泰的指使,但他却不想把儿子魏王泰也牵扯进来,所以并未深究张亮的后台是谁,而是匆匆给张亮定了个谋反罪,将他杀掉了事。杀掉张亮,不仅削弱了魏王泰的势力,同时也是对魏王泰的一个严重警告。

张亮成了魏王泰争夺太子之位的牺牲品,还背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实在死得有点冤。史籍中说,过了一年之后,李世民对杀张亮之事有些后悔,于是将曾为张亮说过公道话的李道裕提拔为刑部侍郎。但这个做法不太象是弥补过失,反倒有点想封住李道裕的嘴的嫌疑。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最终将皇位传给软弱无能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皇帝个人的素质、能力、品德、喜好等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皇帝的选择、皇位的继承关系着皇朝的盛衰,更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因此除却一些朝代实行嫡长继承制基本没得选外,但凡通过考察、甄选而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朝代,皇帝们都会在皇位继承上千般寻思,万般考虑,反复斟酌,深怕因自己的传为不当,将列祖列

  • 一代明君李世民竟也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有名的明君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驾崩于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1岁,他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样的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虽是次子,但他在位期间,真的创造出来一个太平盛世,对此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但就是这样的一名明君,居然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网络配图宣

  • 唐朝大将秦琼为何不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琼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

  • 李世民纵死囚是一场政治骗局为给自己赢好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除了夜不闭户的和谐局面外,李世民最为后世推崇的,还有两桩事,便是白居易在《新乐府》诗里所歌颂的“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民本精神。“怨女三千出后宫”,事在武德九年(626年)。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载,是年八月初九日,太宗以皇太子的身份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十八日,太宗即颁诏:“宫女

  • 史上最传奇皇后:年近50竟能让李世民倾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后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皇后,她先是嫁给隋炀帝杨广,当了十余年皇后,后又被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掠去做了偏房,甚至远赴漠北,成了突厥可汗的妻子,最终,她被唐太宗迎回,成了李世民的昭容,这就是历史上的萧皇后,一位命运不由己的女人。萧皇后生于约公元567年,出身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自幼读书学文,知书达理

  • 李世民砸魏征的碑并没错 因魏征拿皇帝当垫脚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和魏徵,一个是千古名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一个是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官至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个大肚能容,虚怀若谷,一个直言敢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深

  • 朱元璋治国不如李世民:出身乞丐鸡肠狗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

  • 李世民杀兄弑父:李世民走上帝王不折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杀兄弑父

    秦王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后世很多人对李世民的皇位非常感兴趣,他的皇位确实得来不易。根据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真正继位是玄武门之变胜利之后。那么李世民到底与玄武门之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李世民的父亲名叫李渊,是一个贪图享乐,爱好酒色之人。李渊在位期间对朝中政治

  • 李淳风算日食如果不准竟然就要被李世民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淳风

    李淳风,终年68岁,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唐立国,于唐高祖武德二年颁行了《戊寅元历》,首次采用定朔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大改革。在此之前历法都用平朔,即用日月相合周期的平均数值来定朔望月。网络配图贞观初年,李淳风上疏论《戊寅

  • 唐太宗李世民竟是第一个被长生仙药毒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量级人物,而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凭借开创了史家赞誉有加的“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让后人交口称赞的“贤君”。可是这位历史上以“纳言”著称的皇帝,在他五十二岁时却因为轻信妖言,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