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自比李世民:却被自己的侄子放在铜缸中烤死

他自比李世民:却被自己的侄子放在铜缸中烤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2/19 21:47:32

在明朝初期的历史上,有两位叔叔处心积虑想要窃夺侄子的皇位。一位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后来他成功了地当上了明成祖。另一位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这位王爷可没有自己的父亲这般幸运,最后,他被自己的侄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放在铜缸中活活烤死,死法惨烈,令人唏嘘。

朱高煦曾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在军营中立过大功,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有功在身,又颇得皇帝宠爱,朱高煦自视甚高,常自比李世民,一直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太子兄长朱高炽。太子这人其实没多大才能,肥胖而且有腿疾,但胜在有一个出色的儿子朱瞻基,可以说,能被立为太子也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朱高煦平日里飞扬跋扈,毫不掩饰自己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朱瞻基对此非常不满。朱高炽即位一年就因病而死,此时朱瞻基恰好不在北京,居心叵测的朱高煦暗地派人埋伏在太子回京的路上伏击,结果没有成功。

网络配图

宣宗即位后不久,朱高煦再也等不及了,趁着北京地震在山东正式谋反。在众位大臣的劝谏下,宣宗御驾亲征,半个月后,也就是宣德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朱高煦出城投降,开始了自己的被软禁之路。

翻开《明史》你会发现,在为朱高煦所作的传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他的死亡,只以“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概括性描述了他的结局。朱高煦究竟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从宣宗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朱高煦被囚禁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宣德四年四月,仍有曾经在靖难之役中援助过朱棣的宁王,也就是宣宗的叔爷爷朱权为他求情。朱权的原话是:“不避斧钺之诛,干冒天听,伏望赦免”。若不是宣宗动了杀心,岂会有如此阵仗?因此可以推断,朱高煦在被囚之后堪堪活了两年多就被杀了。

虽是被囚,朱高煦并没有身为阶下囚的自觉,还在尽力给自己侄子使绊子。在谋反失败后,朱高煦被贬为庶人,在宣宗专门为他建造的监狱中过上了牢狱生活。这个监狱的名字起得比较讽刺,叫“逍遥城”。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朱高煦被囚之后,一日,宣宗前往探视,“熟视久之”。宣宗的这个表现就耐人寻味了,过来探视和自己不对盘的亲叔叔,光是久久地看着,一句话也不说,是想干什么呢?朱高煦或许是心有不甘,又或许是受不了此刻自己侄子的眼神,趁着宣宗不注意的时候,一脚伸过去,堂堂天子就这样趴到了地上。这下宣宗恼羞成怒了,命令身边的卫士们用一口大铜缸将朱高煦盖在下面。这口大缸足有三百斤之重,朱高煦竟然也能把缸顶着站起来。宣宗有令人在缸上放置木炭,点燃之后,炭火烤化了铜缸,朱高煦的一生就这样被终结了。

网络配图

斩草除根是每个上位者守住自己宝座的必要准则,所以在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将他的妻子和儿子全部杀掉,一个不留。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些皇亲是怎么死的,但大家可以想象,盛怒之下的宣宗根本不会顾忌什么社会伦理,也根本不会在意自己要杀死的堂兄弟们名字里都带“瞻”,和自己血脉相连。朱高煦的妻子和儿子们最后的死状,就算没有自己这般惨烈,恐怕也好不到哪去吧。从自己侄子手里夺取大明江山的朱棣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也自相残杀,以至于自己儿子遭遇灭门惨祸,这或许也是他的报应吧。

历史掌握在史官们手里,史官们又受成王败寇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文献记载中,朱高煦都是一个狂妄自大、言动轻佻的家伙,即使有功再身,也被刻画得莽撞无能。这些记载显然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我们要想了解到这位败寇的真实面目,还得从别处细细考证才行。

网络配图

据香港著名学者考证,朱高煦并不只是一个莽撞的武将,他颇通文墨,在文学上很有造诣。诗作方面,朱高煦可成一代之规模,书法上也是雄伟飞动,十分英气。剥去被刻意扭曲、丑化的一面,朱高煦的形象瞬时高大了起来。相比于自己的父亲,朱高煦的失败可能是因为自己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欠缺,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对手是英气十足的朱瞻基,而非儒雅怯懦的朱允炆

或许他比朱高炽更适合这个皇位,但他比不过宣宗。朱高炽父子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繁荣,有难得的治世之景,这样看来,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李世民死后陵墓被盗 脑骨成土豪玩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有三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出身豪门贵族,但是却没有躺在祖宗积累的万贯家财上享受,而是跟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平定群雄,于戎马倥偬之中,建立了大唐王朝。成为帝王之后,李世民更是励精图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听取诤臣魏征的建议

  •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刘邦曹操李世民均不可匹及,原因竟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无可争议的“千古一帝”。他第一次统一了当时所能知道的世界领土,他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帝国,他第一次确立了沿用两千年的官僚统治体系···所以,当群臣在议论尊号时,文治武功超过三皇五帝的嬴政,敢于给自己加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皇帝”头衔。他有这个资本!网络配图秦始皇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

  •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

  • 李世民知道武氏当皇帝:为啥不直接处死媚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一来关于她的野史很多。有人说李世民早就知道宫里有个“武”氏女子会当皇帝,可为何不直接杀了武媚娘?武则天刚出生没几个月时,唐朝著名面相大师袁天罡意外来到武则天家。那天武家的人给她穿上男孩的衣服,袁天罡看着躺在摇篮里的武则天说:“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儿,当为天下主

  • 女皇武则天将篡李唐:李世民竟让他当了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其实早有预言。唐代贞观年间,长安民间流传一本叫《秘记》的书,上面就有关于武则天篡唐的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后来,李淳风根据天象占卜,证实了这个预言。网络配图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惊现“太白屡昼见”天象。时任太史令的李淳风根据此天象占卜,得出“

  • 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为什么竟因和尚上吊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的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可是他的下场凄凉,死于自尽,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而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些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 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他们能够聚拢这些能人异士为他们效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用驭人之术,能够因人而异领导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什么事寒了忠臣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我们所了解到的那么好,因为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了魏征的墓碑。正是唐太宗的这一举动,寒了许多忠臣的心。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

  • 明君的晚年:揭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唐太宗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李渊造反 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对于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来说,那就不仅要改变这个人物自己的命运,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起带改朝换代的动力作用。中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为“一夜风流”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这一事件的男主角便是大唐王朝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