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何参与前代史书撰写?用意让人深思

李世民为何参与前代史书撰写?用意让人深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1/15 17:11:42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参与修撰史书,很多人想到的是其三番四次向史官索观初唐起居注、从而干预史官编修国史的丑事。诚然,骨肉相残的玄武门事件使李世民背上了无比沉重的道德包袱,也使他终极一生都不能摆脱该事件留下的心理阴影。但本文说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所谓二十四史,即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被历朝历代纳为正统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又称“正史”。

网络配图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为“正史”,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规模巨大,卷帙浩繁,计3213卷,约4000万字,编写始自公元前二世纪,即西汉武帝刘彻时代,到清朝乾隆时代为止,整个编写过程长达一千九百多年,用统一的体裁,比较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明亡以前有文字可考的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

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属于私修史书,书的作者是谁,那是清清楚楚。

可是,后面的大多数官修史书都是由“宰臣”监修,书成之后,由“宰臣”领衔呈送给皇帝过目,因此,“宰臣”就俨然成为了这部书的作者。

实际上,这些“宰臣”中,有的根本就没为自己所监修的书写过一字一语,比如说后晋的刘昫、元朝的脱脱等,但他们的身份,使他们分别成为了所监修的《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的作者。不过,象刘昫、脱脱这类人还是属于少数,大多数监修者在修史过程中都有参与了撰写的比如说《隋书》的监修人魏征,就在《隋书》中撰写了大量史论,这些史论,在书中都标有“魏征曰”的字样,历历可考。

网络配图

其实,除了《隋书》,其余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也都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修成(此六部官修史书和《南史》《北史》两部私修史书合称“唐初八史”),这六部史书的监修人都参与了撰写。

令人惊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还参与了《晋书》的修撰!

旧版的《晋书》都会特别题为“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这也使得《晋书》在同类史书中的地位高出了若干倍。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司马懿时期,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参与编写的有二十多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执笔者有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李怀俨等。

之所以会题上“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是因为书修成之后,房玄龄领衔呈送给李世民过目,李世民逐篇阅读,感触良多,分别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

所以,《晋书》便题为“御撰”,也就是说皇帝也参与了修撰。这里有一个问题,《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都是李世民统治时代所修的前代史书,为什么李世民独独选择《晋书》来写史论呢?究其原因,是由于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但它的统一却是如此的短暂,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有宏伟的治国抱负,于是对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了深入探索。

网络配图

李世民在他撰写的史论中,鲜明地指出了司马炎“居治而忘危”,“不知处广以思狭”,“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的种种缺点。

由此可见,李世民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那是有原因的。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他自比李世民:却被自己的侄子放在铜缸中烤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在明朝初期的历史上,有两位叔叔处心积虑想要窃夺侄子的皇位。一位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后来他成功了地当上了明成祖。另一位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这位王爷可没有自己的父亲这般幸运,最后,他被自己的侄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放在铜缸中活活烤死,死法惨烈,令人唏嘘。朱高煦曾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在军营中立过大功,多

  • 千古一帝李世民死后陵墓被盗 脑骨成土豪玩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有三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出身豪门贵族,但是却没有躺在祖宗积累的万贯家财上享受,而是跟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平定群雄,于戎马倥偬之中,建立了大唐王朝。成为帝王之后,李世民更是励精图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听取诤臣魏征的建议

  •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刘邦曹操李世民均不可匹及,原因竟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无可争议的“千古一帝”。他第一次统一了当时所能知道的世界领土,他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帝国,他第一次确立了沿用两千年的官僚统治体系···所以,当群臣在议论尊号时,文治武功超过三皇五帝的嬴政,敢于给自己加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皇帝”头衔。他有这个资本!网络配图秦始皇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

  •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

  • 李世民知道武氏当皇帝:为啥不直接处死媚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一来关于她的野史很多。有人说李世民早就知道宫里有个“武”氏女子会当皇帝,可为何不直接杀了武媚娘?武则天刚出生没几个月时,唐朝著名面相大师袁天罡意外来到武则天家。那天武家的人给她穿上男孩的衣服,袁天罡看着躺在摇篮里的武则天说:“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儿,当为天下主

  • 女皇武则天将篡李唐:李世民竟让他当了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其实早有预言。唐代贞观年间,长安民间流传一本叫《秘记》的书,上面就有关于武则天篡唐的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后来,李淳风根据天象占卜,证实了这个预言。网络配图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惊现“太白屡昼见”天象。时任太史令的李淳风根据此天象占卜,得出“

  • 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为什么竟因和尚上吊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的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可是他的下场凄凉,死于自尽,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而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些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 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他们能够聚拢这些能人异士为他们效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用驭人之术,能够因人而异领导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什么事寒了忠臣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我们所了解到的那么好,因为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了魏征的墓碑。正是唐太宗的这一举动,寒了许多忠臣的心。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

  • 明君的晚年:揭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