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揭秘:李世民一生戎马为什么却驾驭不了李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4/1/28 18:42:58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他们能够聚拢这些能人异士为他们效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用驭人之术,能够因人而异领导这些能人异士。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就是一位深谙驭人之术的帝王。但就是这位帝王,一生戎马,却有一个人始终驾驭不了,他就是李绩。

太宗李世民凭借多年在外征战的有利条件,不断地吸收和拉拢各地方的势力,最终成功的夺取了皇位。利用驭人之术,使得他手下的能人异士各尽己能。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将唐王朝推向了中国历史的巅峰。

网络配图

让我们看看李世民如何驾驭他的那些股肱之臣。

公元632年,皇上大宴群臣。宴会上,尉迟敬德在喝醉酒之后,因为琐事将李世民的堂弟给揍了一顿,李世民听说后非常愤怒,但在当时,他还是理性的抑制了自己的不满情绪。等到几天后,李世民找来尉迟敬德跟他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向来对于诛杀那些帮助皇上打天下的功臣这件事情,是憎恨至极的。能够与自己的心腹之臣共享荣华富贵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可你们却偏偏利用我的这种心态干一些使我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个国家要想传承千秋万代,靠的就是严明公正的法律。过分的宠幸身边的重臣就会乱了纲常法纪。即使王侯将相犯了罪,一样要受到严惩。从今往后,你一定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不然别怪我没有提醒过你。

可见李世民还是很有办法的,他们之间的这一次谈话使得尉迟敬德不但没有怨恨他,反而检点自己的不当行为,并且对他更加地忠心了。

李世民对待不同的臣子用不同的驭人手段,武将直来直去,头脑相对要简单,他便用专治强硬的皇权来加以震慑。而文臣们一肚子的学问,吃软不吃硬。他则以安抚、封赏等手段来拉拢。

贞观年间,房玄龄因为犯了一点错误,惹得龙颜大怒,被李世民罢免了官职,赋闲在家。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出宫游玩,房玄龄便马上就将自己的府邸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恭迎圣驾。果不其然,皇上得到这个消息,就顺着这个台阶下了,没过多久,房玄龄便官复原职。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他们两人的都是聪明人,各自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一个表现出了一个明君的大度,以及对下属臣子的安抚之意。而另一个则表现出的是一个忠于圣上,识大体的老臣的形象。

网络配图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中,始终都在玩弄着他的权术。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没能够驾驭李绩(也就是隋唐演义的徐茂公)这个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将他发配到边关地区,并且要求李治日后将他再提拔上来,李世民认为他是个忠心的老臣,得让李治亲自给他恩惠,他就能死心塌地的为李治效劳了。在李治即位后,首先恢复了他原先的职位。而后,又给他加官进爵。可是让唐太宗万万没想到的是,李绩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正如俗话说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公元655年,皇上要封武媚娘为皇后,掌管后宫。但朝中的大臣却都不赞成,而当皇上问到他时,他却回答道:这是皇上您自己的家里的事,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于是,皇上便坚定了立武媚娘为后的决心,他也因为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和皇上皇后站到了一起,将唐王朝引上了一条惊险的不归路。这可能是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都不会想到,自己一辈子都在玩弄着帝王之术,通过驭人之术不断制衡他与大臣们的关系。开创了大唐江山的基业,被历代史学家尊为千古一帝。但却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看错徐茂公而致使他一手建造起来的大唐帝国转眼成为了武周的天下。

网络配图

但是唐太宗他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知道自己再厉害也有比不过各位臣下的地方,唐太宗是水,就像大海,势低才能万流归宗。但历史是公正的,绝它对不会因为些许的小瑕疵而抹杀掉唐太宗李世民的光环。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什么事寒了忠臣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我们所了解到的那么好,因为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了魏征的墓碑。正是唐太宗的这一举动,寒了许多忠臣的心。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

  • 明君的晚年:揭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唐太宗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李渊造反 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对于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来说,那就不仅要改变这个人物自己的命运,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起带改朝换代的动力作用。中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为“一夜风流”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这一事件的男主角便是大唐王朝的开国

  •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竟是:李世民好色看上弟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史书上严正声明说,大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兄弟媳妇杨氏之间:未及以乱……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李世民是个正经人,没有和自己的亲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上过床,真的没有……好端端的,突然声明这事干啥?因为李世民真的和杨氏上过……这事太龌龊,还是阳光点说吧。阳光点就是,当李世民讨平窦建德,回师之后,惊发现隋炀帝

  • 不一样的帝王:李世民冲动好杀人 事后再反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 而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同为非法皇帝 为何朱棣的口碑不如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

    明朝朱棣最终成为永乐大帝,李世民成为千古大帝,这两个人的出身都是正宗的皇室,但是上位的手段都差不多,但是李世民的名声更加好一点,朱棣的就差了一些,但是,今天我要为朱棣抱不平。网络配图 我的看法是:朱棣是不折不扣的“建国皇帝”他的江山明显是“自己打下来的”,和李世民完全不一样。朱棣应该用“夺位”一词更

  • 这人在李世民面前说谋反 不但没被杀还得到赏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尉迟恭这个人物在唐朝可是非常有名气的,如果没有他,恐怕李世民想要上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实从长相来说,这个人并不是很好看,因为他真的非常黑,但是性格却十分的忠厚,在战场上创造了太多的功劳,每一次作战,他都是最勇猛的那个,面对钱财冲不动心,只要得到赏赐,那么肯定会分给手下的士兵。然而或许是功劳太多了,

  •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

  • 此人差点杀了李世民一家 最后竟还称他为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万彻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能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在突厥铁骑下定下渭水之盟,之后隐忍一鼓作气派遣李靖击溃突厥。他能在尚武的唐朝建立盛世,被后世一直传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君王典范,这就是对这四位帝王最高的评价了。玄武门之变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政变使本来不是太子的李世民当上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