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52 更新时间:2024/2/14 13:52:39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

网络配图

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大多由魏徵负责起草,因此,在元宝藏归降李密以后,魏徵又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以后,魏徵随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归顺了唐高祖李渊

归唐后,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徵便自请去安抚山东(即太行山以东),授衔秘书丞,并在河南浚县劝说了好友徐世勣(即李勣)归唐(当时徐世勣仍属李密旧部);又不久,夏王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徵被俘后,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魏徵再归长安,太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徵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其间,魏徵曾劝太子除掉李世民;直至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魏徵责问,为何离间他们兄弟?

魏徵面不改色的回答:太子当日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因李世民器重魏徵之才,用为詹事主薄,议谏大夫。魏徵就这样最终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网络配图

魏徵早期的政治生涯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归降换主。“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徵的频繁跳槽换主,不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见,就是在奸臣队伍里也无人能与之比肩。不过,魏徵跳槽换主的特点也是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无一例外均属于被动跳槽,即原“单位”或破产了,或被兼并了,他就归顺了新的领导。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他最后归到了最强的领导李世民手下。

特点之二就是,每一任领导都很器重他,而他对每一任领导又都能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时,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

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一旦跳槽到了对手公司,也不会受感情因素左右,而公私不分。如此看来,魏徵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另类忠臣。

当然,魏徵这样的频繁跳槽,就难免为高尚人士所不齿。李渊父子,就曾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论,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对此,魏徵作过自我辩护。譬如,献策窦建德屯田一事,魏徵解释为:“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窦建德)军队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还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在为百姓做事。”

看,这就是魏徵用纵横之说的民本思想:“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为自己辩护。这是与绝大多数“只知忠君,不知为民”的“忠臣”不同的。

网络配图

魏徵之所以是魏徵,另一个醒目的亮点就是直,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我国古代的大臣,在上奏君王时,都讲求含蓄,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了各级政府办事的效率低下。

而魏徵的谏议历来都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判断准确。不过,像魏徵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另类忠臣,是需要遇到像李世民这样虚心纳谏的明君才行的。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并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爱过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碰过武则天,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没有性爱关系。理由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长达7年,竟然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而李世民死后,新皇帝李治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进后宫“幸”了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就是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的最直接的注解。这话说来就长

  •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 李渊起兵的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起兵的时间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文人为什么爱李世民 文人为什么喜欢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文人为什么爱李世民,在中国古代人眼中,皇帝是一个无比崇高的职业,能够坐上皇位的人肯定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人。对此历史中的一些杰出皇帝尤其明显。接下来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李世民以及文人为何如此喜欢皇帝吧,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

  • 魏征死后李世民做出此事真的寒了忠臣们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征

    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不用我多说什么,我只想说,其真实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掉魏征的墓碑。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但是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其不

  • 揭秘历史上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僧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在去“取经”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唐僧也因之一路被称为“御弟”。然而,真实的玄奘与之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而是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国王麴文泰。据历史记载,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玄奘到来,遣使迎候,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网络配图他

  • 揭秘李世民杀张亮的真正原因:杀鸡给猴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一个叫常德玄的陕西人向唐太宗李世民举报:时任刑部尚书的张亮私养义子500人,企图谋反。张亮曾和术士公孙常说,他的名字应验了一个“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还问过术士程公颖,说他臂上有龙鳞生起,如果举事造反,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成功。李世民接到这个“反状”,吃惊不小,立即成立专

  • 李世民为何最终将皇位传给软弱无能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皇帝个人的素质、能力、品德、喜好等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皇帝的选择、皇位的继承关系着皇朝的盛衰,更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因此除却一些朝代实行嫡长继承制基本没得选外,但凡通过考察、甄选而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朝代,皇帝们都会在皇位继承上千般寻思,万般考虑,反复斟酌,深怕因自己的传为不当,将列祖列

  • 一代明君李世民竟也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有名的明君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驾崩于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1岁,他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样的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虽是次子,但他在位期间,真的创造出来一个太平盛世,对此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但就是这样的一名明君,居然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网络配图宣

  • 唐朝大将秦琼为何不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琼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