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凭借的是什么?

解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凭借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4/1/22 7:25:48

在《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

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不可分的。李世民麾下的能人,大多来自于敌营,大名鼎鼎的魏征就是来自自己的政治对手李建成的幕府。这些非嫡系之人,如何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李世民对于他们的使用只有四个字——用人不疑。

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敬德,这尊门神本是李世民的战场上的敌人,但后来却成为李世民最忠实的守护者,这就离不开李世民的用人不疑。

尉迟敬德乃隋末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李世民派兵去攻打,屡败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只好收拾残部守介休。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是一位难得的猛将,有了收为己用之心,于是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游说,就这样,尉迟敬德以介休、永安二县降唐。

能得如此良将,李世民当然高兴,在接风洗尘的宴席上,李世民一兴奋,就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并让他仍然统领八千旧部,和各营相杂在一起。见李世民如此宠爱一个降将,并且没有改编他的部队,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们着急了,生怕尉迟敬德如黄盖投降曹操,身在李营而心在刘武周,影响大唐军队的全国解放战争。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屈突坐不住了,他恐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屡次提醒李世民要提防尉迟敬德,说尉迟敬德有三国时期的吕布只勇,不可不防!但李世民就是不听,对尉迟敬德信任有加。

残酷的战争,导致降将寻相等多叛逃而去。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们又开始怀疑起尉迟敬德,于是偷偷的把尉迟敬德囚禁起来。李世民手下的谋士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对李世民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绝伦,现在被囚禁,内心必然怨恨,留着恐怕会成为后患,不如索性杀了他。”李世民说:“不能杀他,假如敬德真要叛离,早就叛离了,又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马上下令放出尉迟敬德,并派人把他带入卧室之中,赐给他金子。李世民说:“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点小仇怨而介意,我最终没有相信谗言而害了忠良,您应该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这点金子就算作路费以表这一段共事之情。”尉迟敬德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话,感激涕零,感恩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他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军营。

后来李世民与王世充展开决战,有一天,身先士卒的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等五百骑兵巡视战区地形,登上魏宣武帝陵,王世充率领一万多步兵骑兵突然而至,包围了李世民!王世充手下的猛将单雄信挺长枪直奔李世民而来,就在此危难之际,尉迟敬德跳上马将单雄信刺下马。王世充的手下见尉迟敬德一枪挑落大将单雄信,宛如关羽温酒斩杀华雄,大家被尉迟敬德的勇猛给吓住了,畏惧不前、纷纷后退。就这样,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突出包围圈。李世民、尉迟敬德重新率骑兵回击,出入王世充队伍,如入无人之境。屈突通带领大军随后赶到,王世充军队大败,王世充只身逃脱;唐军活捉了王世充的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一千多级,俘虏六千手持盾牌长矛的士兵。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怎么这么快就得到了您的回报?”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尉迟敬德从此更受李世民的信任。

由于秦王府拥有许多骁勇的将领,李建成与李元吉打算引诱他们为己所用,便暗中将一车金银器物赠送给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并且写就一封书信招引他说:“希望得到您的屈驾眷顾,以便加深我们之间的布衣之交。”尉迟敬德推辞说:“我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战乱不息、百姓流亡的时局,长期沦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秦王赐给我再生的恩典,现在我又在秦王府注册为官,只应当以死报答秦王。我没有为殿下立过尺寸之功,不敢凭空接受殿下如此丰厚的赏赐。倘若我私自与殿下交往,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因贪图财利而忘掉忠义,殿下要这种人又有什么用处呢!”李建成大怒,便与他断绝了往来。尉迟敬德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说:“您的心就像山岳那样坚实牢靠,即使他赠送给您的金子堆积得顶住了北斗星,我知道您的心还是不会动摇的。他赠给您什么,您就接受什么,这又有什么值得猜疑的呢!况且,这样做能够了解他的阴谋,难道不是一个上好的计策吗!否则,祸事就将降临到您的头上了。”不久,李元吉指使勇士在夜间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将层层门户敞开,自己安然躺着不动,刺客屡次来到他的院子,终究没敢进屋。于是,李元吉向高祖诬陷尉迟敬德,敬德被关进奉诏命特设的监狱里审问处治,准备将他杀掉,由于李世民再三请求保全他的生命,这才得以不死。

我在想,如果李世民也是一位“用人要疑”之徒,他还能赢得尉迟敬德的信任吗?当李世民身陷王世充的包围圈时,如果李世民没有对尉迟恭有知遇之恩,说不定尉迟恭会砍了李世民的脑袋,作为投降王世充的见面礼。可见用人之道,在于用人不疑。

标签: 唐太宗唐朝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是靠女人得天下的!与父亲妃子乱伦谋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原本隋朝人,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的他,在七岁的时候就袭封唐国公。李渊的大姨是隋文帝的孤独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则是姨表关系。而且李渊因为着其特殊的身份关系,备受重要,曾先后当了荥阳和楼烦这两个郡的太守,并在不久之后正式留任于太原。照理说,李渊身为皇亲国戚,并且备受表弟隋炀帝的信任和重

  • 李世民最倚重的老臣长孙无忌死在武则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

    长孙无忌,看过关于唐太宗的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曾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又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当上了皇后,他自己的为官之道也一路通途,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可是最后长孙无忌也死的很惨,被人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身亡。可以说,在李世民当皇帝时,长孙无忌真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隋炀帝,罪名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

  • 李世民一生精于帝王心术辨人无数 却败在李绩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李绩,李治

    每一段历史都会由某个人去承担起创造的责任,那些“领头羊”们,无一不是千古留名的英雄伟人,周武王、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历史上有一批极具领导才能的人,他们自己本身也许并非知天文地理,通晓万物的大智慧者,但他们之所以都能成为领袖人物,成就一番帝王霸业,就是因为这些人熟练地掌握了帝王权术的奥秘。他们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竟靠这种手段迷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也有着一定的胆量与机智才能达到女皇的境界。武则天的聪慧,让她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勾住了李世民的心。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得了如此厚爱呢?15岁就入宫的武则天并没有赢得李世民的关注。有一次打听到,皇上近日要宠幸徐惠,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徐惠。与徐惠熟悉后,武则

  • 血腥的明君!李世民处死单雄信还疯狂大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单雄信,唐朝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有两种野蛮的行为最令人反感,其一杀降,其二屠城!李世民绝对是中国古代明君的典型,但这两件事偏偏他都干过。做就做了,至少要敢作敢当吧,但李世民恰恰又敢做不敢当,把这两件事全推到李渊的身上,让老爹做起了“背锅侠”。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李世民为啥也这么疯狂血腥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

  • 李世民和李隆基:谁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世民,李隆基,皇帝

    “开元”和“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加上其父唐睿宗李旦禅位时的“先天”,他在位44年间,共用了三个年号。整个唐代,年号变换最多最快者,当数他的祖父高宗李治与祖母武后,两口子前后执政50余年,共使用32个年号,其中一年一换者11起,一年两换者5起,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估计这是武则天的主意,那个

  • 解密: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为唐太宗李世民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武则天的入宫,曾引起许多小说家的遐想,在他们的笔下,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入宫就被太宗所“宠幸”,而且得到了“专宠”,是很不易也是很香 艳的。在初入宫的几年,武则天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哪个不漂亮能被选进宫?若论才华,至少还有一个比她更高的徐惠。武则天和徐惠是太宗命诏入宫的说法是可信

  • 唐朝真实的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皇帝,李治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

  • 揭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与李渊脱不了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历史

    随着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李渊的思想开始松懈下来,安于享乐,不再对政治事务像以前那么关心了,这直接导致了皇储问题的产生。他作为父亲,想让几个儿子和睦相处,但又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没有明确的主意,使得兄弟相争不已。在刘武周大举南下,攻陷太原威胁长安的时候,李渊亲自为儿子李世民送行,还许诺得胜回来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