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是靠女人得天下的!与父亲妃子乱伦谋权

李世民是靠女人得天下的!与父亲妃子乱伦谋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4/1/23 22:59:24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原本隋朝人,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的他,在七岁的时候就袭封唐国公。李渊的大姨是隋文帝的孤独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则是姨表关系。而且李渊因为着其特殊的身份关系,备受重要,曾先后当了荥阳和楼烦这两个郡的太守,并在不久之后正式留任于太原。

照理说,李渊身为皇亲国戚,并且备受表弟隋炀帝的信任和重用,几乎可以说隋朝的江山有一半是属于他的了,那为什么在后来他还要起兵造反呢?其实除了隋炀帝的无能和天怒人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导火线,那就是因为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曾设局,骗他与隋炀帝的两位妃子通奸,最后将他逼上了反隋起义之路。

隋炀帝即位之后,昏庸无道,劳民伤财的修建了隋朝大运河,给普通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终日沉迷于酒色,荒废国事,导致了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纷纷起义。而这其中包括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

当时李世民看到隋炀帝如此昏庸,预感到隋朝的气数将尽,于是他就在暗地里的广交天下豪杰,招纳了许多能人异士,为之后的起义做准备。但是想要起义,就必须得先说服父亲李渊起兵,方能成事。不过李渊是一个对国家尽忠职守的人,而且和隋炀帝杨广两人还是表兄弟的关系,所以想要劝服李渊愿意公然起兵反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当李世民为此事烦恼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名进入他的脑海中,那就是——裴寂。其在隋末时期任晋阳宫副监,负责管理行宫的官吏,因此前与李渊就是旧时,所以当李渊留守太原时,两人就经常彻夜交谈,情同手足。

于是李世民就私底下拿出数百万钱财,买通当时的龙山县令高斌廉,叫其在赌博时故意输给裴寂。后来裴寂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的高兴,与李世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因为裴寂本身也早有谋反之意,所以在听完李世民的拜托之后,二话不说的就答应了。

裴寂利用自己在晋阳宫任职的职务之便,邀请李渊前往晋阳宫叙旧,因为当时李渊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要逼他起兵造反的句,所以就欣然前往了。在酒席上,裴寂和李渊两人把酒言欢,聊到兴起还叫了一群宫女前来跳舞助兴,并在裴寂的示意之下,不断的向李渊敬酒,让他酩酊大醉。

等李渊醉倒之后,裴寂安排了当时晋阳宫里的两位女子扶他去房间休息,并在醉意间发生了关系。这两位女子正是隋炀帝当初前来晋阳行宫巡视时,由当地官吏所贡献的两位侍寝美女,后来隋炀帝离开之后,虽然被留在了晋阳行宫,但是依然被册封为妃子的尹氏和张氏。这两位妃子之所以此次会答应帮助裴寂,是因为裴寂是晋阳宫的副监,具有一定的权利,并且与她们关系不错,所以在裴寂花言巧语的唆使之下就答应了。

第二天日上三竿了,宿醉的李渊迷糊糊的才醒过来,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床上躺了两位女子,询问之下得知她们竟然是隋炀帝的尹氏和张氏两个妃嫔,顿时吓得脸都白了,胡乱的穿好衣服之后,李渊慌慌张的逃出房间,去质问裴寂为何不阻止他,是不是故意陷害他不仁。

裴寂此时自然是打死不认,并假装反过来斥责李渊,说他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与隋炀帝的妃嫔通奸,这要是被知道可是要杀头的大罪啊。被质问的李渊顿时垂头丧气了,心里没底了。于是裴寂就趁机说,竟然大错已铸,懊悔也是没有用的,不想死的话,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起兵造反了,事成的话还能获得天下。刚开始李渊依然犹豫不决,但是思虑再三,觉得自己所犯下与皇帝妃子通奸的事情,已是不可回头的了,所以便答应了起兵反隋。

大业三年(617年)二月份,李渊管治下的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了当地太守并发动兵变,三个月之后更是占领了汾阳宫,并于突厥人勾结,欲南下争夺天下。隋炀帝知道此事之后,要捉拿李渊问罪,于是李渊的心腹们再次提起了起兵的事情,犹豫再三的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反隋起义......

大爷年三年七月份,李渊率兵三万正式起兵,并在同年的十一月份,攻入长安,逼隋炀帝杨广退位成为太上皇,拥立隋炀帝年仅15岁的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改元义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在江都的隋炀帝被禁军将领兵变而杀死,同年五月,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位,改国号为唐,开了200多年被世界公认中国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盛世。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倚重的老臣长孙无忌死在武则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武则天

    长孙无忌,看过关于唐太宗的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曾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又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当上了皇后,他自己的为官之道也一路通途,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可是最后长孙无忌也死的很惨,被人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身亡。可以说,在李世民当皇帝时,长孙无忌真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隋炀帝,罪名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

  • 李世民一生精于帝王心术辨人无数 却败在李绩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李绩,李治

    每一段历史都会由某个人去承担起创造的责任,那些“领头羊”们,无一不是千古留名的英雄伟人,周武王、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历史上有一批极具领导才能的人,他们自己本身也许并非知天文地理,通晓万物的大智慧者,但他们之所以都能成为领袖人物,成就一番帝王霸业,就是因为这些人熟练地掌握了帝王权术的奥秘。他们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竟靠这种手段迷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也有着一定的胆量与机智才能达到女皇的境界。武则天的聪慧,让她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勾住了李世民的心。她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得了如此厚爱呢?15岁就入宫的武则天并没有赢得李世民的关注。有一次打听到,皇上近日要宠幸徐惠,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徐惠。与徐惠熟悉后,武则

  • 血腥的明君!李世民处死单雄信还疯狂大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单雄信,唐朝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有两种野蛮的行为最令人反感,其一杀降,其二屠城!李世民绝对是中国古代明君的典型,但这两件事偏偏他都干过。做就做了,至少要敢作敢当吧,但李世民恰恰又敢做不敢当,把这两件事全推到李渊的身上,让老爹做起了“背锅侠”。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李世民为啥也这么疯狂血腥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

  • 李世民和李隆基:谁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世民,李隆基,皇帝

    “开元”和“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加上其父唐睿宗李旦禅位时的“先天”,他在位44年间,共用了三个年号。整个唐代,年号变换最多最快者,当数他的祖父高宗李治与祖母武后,两口子前后执政50余年,共使用32个年号,其中一年一换者11起,一年两换者5起,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估计这是武则天的主意,那个

  • 解密: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为唐太宗李世民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李世民,唐朝

    武则天的入宫,曾引起许多小说家的遐想,在他们的笔下,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入宫就被太宗所“宠幸”,而且得到了“专宠”,是很不易也是很香 艳的。在初入宫的几年,武则天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哪个不漂亮能被选进宫?若论才华,至少还有一个比她更高的徐惠。武则天和徐惠是太宗命诏入宫的说法是可信

  • 唐朝真实的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皇帝,李治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

  • 揭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与李渊脱不了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历史

    随着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李渊的思想开始松懈下来,安于享乐,不再对政治事务像以前那么关心了,这直接导致了皇储问题的产生。他作为父亲,想让几个儿子和睦相处,但又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没有明确的主意,使得兄弟相争不已。在刘武周大举南下,攻陷太原威胁长安的时候,李渊亲自为儿子李世民送行,还许诺得胜回来后立

  • 解密:一代雄主李世民到底共杀掉多少嫡系子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子侄,李承乾,

    “玄武门政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虽然已被李世民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这对于新皇储李世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六月四日这一天午后,当秦王府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的时候,李唐皇族的这些金枝玉叶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嚎。那十个年轻和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