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把佩刀交给尉迟敬德:叛我者取其首级

李世民把佩刀交给尉迟敬德:叛我者取其首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4/2/14 9:42:23

唐高祖——不听话的孩子

比较一下当时三个人的势力,李世民最为雄厚,李建成与李元吉根本不能和他相比。所以李世民的亲信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劝他说:“以大王的威望与力量,袭杀他们二人,如拾地芥一样容易。”

当初皇太子李建成给秦王李世民下毒,李世民中毒病重,一时之间,秦王府上下一片恐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商议对策。房玄龄认为危机就在眼前,如果不立刻出手,只怕大祸将至。他说:“嫌隙已成,祸机将发。为国者,可以不拘小节。如果秦王不果断行事,只怕要身败名裂。”

网络配图

长孙无忌深以为然,说:“这也是我一直的想法,只是没敢说出口来。”

长孙无忌,字辅机,好读史书,早年跟随秦王李世民,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互相之间非常信任。现在他向李世民说明必须痛下杀手,除去两位兄弟,李世民不同意。长孙无忌举出舜帝做例子,希望李世民学习舜帝,做一个孝顺、仁爱的君主,不要在小节上拘泥退缩。

李世民不想残杀骨肉兄弟,依然犹豫不决,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催促他早下决断,说:“大王不下决心,社稷危险。人人怕死,大家以死追随大王,大王如果不敢作为,我可不想束手被杀,现在就与大王告别!”

长孙无忌说:“大王不听尉迟敬德的忠告,敬德要走了,我们要完了。”

李世民说:“我不是要放弃,此事大家再好好商量。”

尉迟敬德说:“如今八百勇士已经潜入秦王府,披甲带箭,做好了准备。到了这种地步,大王还想退却吗?”

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

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冷酷。唐高祖要削减李世民的势力,把房玄龄和杜如晦赶出秦王府。当李世民决定行动之后,派长孙无忌去找房、杜二人,两个人回答说:“皇帝有旨,不许我们再接近秦王,如果我们私自去秦府,身家性命必然不保。”

这种话在李世民听起来,似乎是两个人想要撇清自己,有临阵脱逃的嫌疑。于是李世民把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让他去找房、杜二人,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想背叛我吗?你去找他们,如果他们确实不想过来,你取他们的人头给我拎回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换上道士的袍衫,潜入秦王府,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分别从别的路径,秘密进入秦王府。

网络配图

一切准备妥当,六月三日,李世民进宫去见父皇,指责李建成等人与后宫的妃嫔私通,又说起兄弟三人的关系:“我对两位兄弟问心无愧,可他们一直想杀死我,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我要是被自己的亲兄弟杀死,到地下都没脸再见旧日的仇人。”

李世民对皇太子的指责相当严重,而且把兄弟三人的矛盾公开摆到了父皇的面前,是在逼迫父亲表态。

一时之间,唐高祖不知道如何才好,只能使用惯常的手段,先把事情往后推一推,说:“明天早上召集群臣,大家当面把事情谈清楚。到时候你早早进宫来。”

李世民离开,虽然他已经决定起事,却对行动的结果没有信心,行动之前又找来一个占卜者,烧灼龟甲占卜。

张公谨正好从外面进来,上前去抢下龟甲,狠狠摔到地上,说:“占卜的目的,是决嫌疑、定犹豫。咱们的事已经做到了这种地步,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无论是吉是凶,只能做下去。请秦王三思。”

张公谨的话很有道理。李世民等人的图谋一旦被外人知道,大家都面对死路一条。无论成败,这个时候必须果断地做下去,也许会有一线生机。

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带带上九名勇士埋伏到玄武门。

网络配图

唐高祖通知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等人早早进宫,商议如何处理皇子之间的矛盾。张婕妤听到消息,派人飞报皇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量,李元吉嗅出几分杀机,认为不能进宫朝见父皇,应该留在自己府中做打仗的准备。

李建成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可是,咱们不进宫,怎么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情况?”

商议之后,二人决定还是要进宫看一看形势。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起兵:元老三句话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中国经历了三国争霸的乱世局面后又出现了南北朝的分隔时期,随后李渊建立了唐朝后才统一了中国。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当时李世民太远起兵是还有一位元老辅佐,今天就来讲他的故事。刘弘基,陕西池阳人。大业末年跟随隋炀帝征伐辽东,走到山西汾阴没了路费,想到如期不能按时到达集合地,去了也是军法论处

  •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有没有被挖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有没有被挖过?唐太宗李世民死后被埋在昭陵,昭陵也是“关中十八陵”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2万公倾,陵园周长60公里,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在一起,那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有没有被盗过?或者被挖过。李世民的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挖掘,但是他的墓穴已经被盗过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骏》的巨大浮雕

  • 唐高祖李渊为何禅位给二子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李世民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网络配图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 李世民不杀魏征的真相!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征

    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有个皇帝叫李世民,他手下有个敢直言犯上的“勇士”,名叫魏征。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魏征的直言进谏的个性在唐朝是出了名的!常常把太宗气的火冒三丈,尽管这样,李世民也不会对魏征痛下杀手,其原因不止是“宽宏大量”,还有其他原因。网络配图其一:稳固人心。细想唐朝不过刚刚建立不到十年

  • 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但其明白难以消除其逼父、弑兄、杀弟、屠侄的一系列恶行对当时及后世造成的极其恶劣影响,而李世民本身又尤其在乎身后名。终于有一天强忍不住向史官索看实录,当发现实录中如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种种不堪后。李世民为了挽救弥补自身的形象与声誉,一方面通过篡改实录,弱化其父李渊的开国

  • 魏征与唐太宗:谏臣魏征给李世民出的“选择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征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拨乱反正,刚坐稳位子,就开始了内部人员的整改与肃清。这次,魏征必死无疑。因为,是他献计献策给李建成,让李建成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如何处置他的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呢?就在李世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魏征不请自来。魏征来后,摆弄起两个透明的杯子,每个杯子都是半杯水,一个杯子里水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宫廷秘史:连弟妹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的晚年生活: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

  • 李世民坑了自己的爹,才有了后来的大唐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

    唐高祖李渊,是今天河北赵县李氏。隋文帝文献皇后也就是孤独皇后是李渊的亲姨妈,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关系,其身份可谓是高官显爵,位高权重,根本没有想过要当皇帝。李世民要说服其父李渊起兵造反没有点心机是不行的,于是他便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刘文静商量,两人密谋后给李渊设了个温柔圈套,由宫监裴寂安排实施

  • 李世民不杀魏征的真相!“宽宏大量”还是另有他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征

    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有个皇帝叫李世民,他手下有个敢直言犯上的“勇士”,名叫魏征。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魏征的直言进谏的个性在唐朝是出了名的!常常把太宗气的火冒三丈,尽管这样,李世民也不会对魏征痛下杀手,其原因不止是“宽宏大量”,还有其他原因。其一:稳固人心。细想唐朝不过刚刚建立不到十年,帝位尚

  • 揭秘:面对“女主武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刚出生不久,唐朝相面大师袁天罡就来到其父武士彠的官邸,当时在繈褓中的武则天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罡看过后大惊:〝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说完,没分清男女的袁大师走了,空留下武士彠在那里愣神。武则天十四岁被选入宫,如果说她美丽,当然无庸置疑的,否则就不会被选入宫。唐太宗确实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