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儿子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儿子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1/22 13:21:42

李世民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谓是罕有的明君,开辟了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之治!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代明君李世民在家庭方面还是遗憾颇多!首先拿李世民本人来说,弟兄们为了那把椅子,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进行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将自己的哥哥和兄弟杀死。

虽然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毕竟是骨肉相残,这对他父亲李渊来说,也是最不想见到的一面。历史真是有奇怪轮回的,等他逼父退休,自己坐上大唐第一把交椅子后,他的子孙也在皇权的血腥争斗中纷纷中枪。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比他老爸的生育能力弱,共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网络配图

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李世民之子除了高宗李治、赵王李福外,其他人的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沦落而死。

长子:李承乾,唐太宗即位,就被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

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贞观十九年,李太子(645年)郁郁而终。

次子:李宽,武德三年(620年)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李智云早在唐朝建立前便薨逝,李宽继承李智云的楚王爵位,被封为凉州总管、司徒,但不久后病逝。楚王李宽是宫女生的,他在小小年纪就被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但是因为病而过早去世,后代也不曾留下,也就孤单来孤单走了。

三子:李恪,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与其胞弟乃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

他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他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清除威胁,保证李治坐稳江山,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四子:李泰,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贞观十五年(641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遂立为人懦弱的李治为太子,李泰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永徽三年死于郧乡。

网络配图

五子:李佑,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当年又封为楚王。贞观二年,迁移后封为燕王,转为豳州都督。十年,又改封为齐王,被授予齐州都督。他不学无术,爱好打猎,在舅父阴弘智的唆使下,于贞观十二年发动叛乱,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谋反计划被发现。

六子:李愔,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639年(贞观十三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公子,多次为非作歹。李愔在虢州,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

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在今重庆境内);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667年(乾封二年),死于流放地。

七子:李恽,为人胆小怯弱,喜欢安逸享受。李恽在安州,多造器用服玩,到了将离任时,有递车四百辆。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唐太宗特宽宥不问。唐高宗元年,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八子:李贞,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因为与韩王李元嘉、鲁王、霍王反对武则天失败,最后服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九子:李治,李治不用多说了,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说起他其实也蛮可怜的,竟然将大权交给了武则天,让李氏家族被压的抬不起头啊。

十子:李慎,李世民的又一个胆小懦弱的儿子。李慎少好学,善星步,与越王李贞齐名,当世号“纪越”。李贞联合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李慎知当未可,他不肯“同谋”。武则天后来还是将他贬谪巴州,改氏“虺”,死在流放途中。

网络配图

十一子:李嚣,631年进封江王,第二年就去世了,谥号殇。李嚣无后嗣,死后封国江国被废除。看来,他也是个不幸的皇子,虽然有个牛爸爸,却没有享受宝贵的命。

十二子:李简,为唐太宗李世民与宫女所生。李简进封代王后不久就逝世了,无子女,福薄寿短。

十三子,李福,史称赵王李福是李世民的儿子最与世无争的一个,因为他平庸一生,没被武则天盯上,才得到善终。看来他老爸给他取名福字,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十四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后来唐高宗哀悼弟弟,将黔州官僚全部免职。景云元年(710年),将李明灵柩运回京师,陪葬昭陵。

李世民的14人儿子,除了平庸的李福、懦弱的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懦弱的李治继位,娶了父亲的才人武则天,他们的儿子几被武则天杀光!唐被改元为周,李世民一支差点被武氏灭完。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真正的原因是这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

    抛开现代思维的诸多因素不讲,单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武则天绝对算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则是,女人干政,窃取李唐天下。而恰恰是这一壮举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和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李世民对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察觉,如果他察觉到了为何不将她除掉呢?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武则天太优秀了,从而导致躺枪

  • 李世民慧眼识马周:从杂役到一代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最强大的一个王朝,在唐朝时期,百姓的生活富裕繁荣,文化的交流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拔尖的。而造就了这盛世景象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史上最强帝王唐太宗曾经缔造了史上最强帝国,这与他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出身贫寒的马周,从一个四处碰壁的打工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大唐的宰相,与唐太宗

  • 盛唐开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死的时候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盛唐开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仅仅活了50岁,享国23年,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此说也有一些间接的史料为证,何况唐承魏晋之风,服食丹药很流行,诸多唐帝均有此好。李世民服丹当

  • 此女曾嫁六任皇帝,33岁的李世民贪恋48岁她的美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皇后

    萧美娘是隋朝皇帝隋炀帝的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从小就聪慧过人,天生的美人坯子,隋文帝即位后,想从南朝的公主中选一位给杨广当王妃,后来南朝把年仅9岁萧美娘嫁给了杨广,也拉开了萧美娘传奇的序幕。网络配图杨广登基后,萧美娘便册封为了皇后,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隋炀帝虽然荒淫无道,但是对萧美娘还是非常的喜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生活:连弟妹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

  • 李世民为何是高素质流氓:杀兄弟竟还得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网络配图扶苏是胡亥的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都为了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史书上说,李世民之所以来砍窦建德,是因为古罗马人王世充惹的祸。说是王世充在被少林寺十三棍僧逮到之前,曾向窦建德

  • 为何说李世民“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世民:“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毛泽东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著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网络配图李治、李恪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优缺点、长短

  • 解密: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皇帝为何不需要长城了?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

  • 千古名君唐太宗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晚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

    公元636年,也就是贞观十年六月,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身边少了一位“贤内助”,从此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的本性。他经常命人四处搜罗美人,以充内庭。网络配图为满足欲望,李世民连弟媳妇都不放过,弟弟齐王李元吉死后,弟媳妇杨氏迅速成为李世民的枕边人。庐江王被杀后,他的爱姬也被迫钻进了皇帝的被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