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全家都是皇帝,世人总认为他软弱无能,他却完成了李世民所不能完成的事

他全家都是皇帝,世人总认为他软弱无能,他却完成了李世民所不能完成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2/19 5:12:01

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649-683年在位。提起李治,我们马上会想到他是武则天的丈夫,是武则天登上皇位的重要推力,至于李治本人却少被提及。武则天是历史上惟一的女帝,在大唐王朝璀璨的的星空中,高宗是寂寞的,千百年来大家提起他只会说他是一代英主李世民的乖儿子,或者说他是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

关于他本人的记载我们反而模糊不清。在现有的历史课本上,上面一句话带过高宗的历史,“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协理朝政”,无数的影视剧给我们传递的高宗形象要么是懦弱,要么是无能,要么是好色。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甚至把高宗认定为“昏童”。让而他真的如影视剧表现的那样吗?历史终归不是小白文。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如此,据史书记载分析唐高宗也有很多值得认可之处。

第一、 高宗凭借智慧获得太子之位。

贞观后期围绕太子之位诸皇子展开激烈的争夺。首先是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试图谋反,不久阴谋败露,李承乾的太子生涯宣告结束。接下来魏王李泰这个实力最强,深得太宗宠爱皇四子浮出水面。当时支持魏王的朝臣不计其数,大家都认为皇太子之位非李泰莫属,李泰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不料最后结局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名不见经传的九皇子李治却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如愿以偿拔得头筹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很多历史学家在评论这段历史得出的一个观点是李治运气好,天上掉了馅饼。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可能大家就奇怪了,李治为什么能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呢,答案是“智慧”。

在诸皇子忙着争夺皇位时,李治在干什么呢?他什么都没干,他既没有像大哥承乾去结交天下豪杰,也没有像四哥李泰一样去勾结朝臣。其实这就是道家所讲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无人与之争”。尤其身在帝王之家,众多皇子为了皇位相互残杀,拼命地培植势力,殊不知这是帝王最反感的。

历史上像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康熙的四皇子胤禛能够最后继承大统不也是靠这种不争吗。高宗最终胜利除了长孙无忌等颇有实力的大臣的支持,靠的恰是这种不争的智慧。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第二、高宗借立后破除顾命大臣的藩篱,最终实现乾纲独断君主专权。

太宗临终之际为高宗指定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作为托孤之臣。起初高宗和两位大臣相处也比较愉快。然而让高宗郁闷的事朝廷的大事基本上都是长孙大人一个人说了算,高宗和群臣讨论治国之道群臣不发一言,递上来的奏折大部分都是无用之论。俗话说国无二主天无二日,有权力的名号却无权力之实。然而此时的高宗深知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他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埋藏起来,静待时机。

由于前朝被长孙无忌控制的很严,各部门几乎都是长孙的亲信,高宗决定选取薄弱的后宫作为突破口。高宗做太子时和同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相识,二人产生了爱情,太宗去世后武媚娘去感业寺出家,再后来在太宗周年忌日那天,难忘旧情的皇帝见到了这个曾经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女人,最终经过重重努力把她接回宫中。由于高宗不喜欢现任王皇后,最终高宗在以许敬宗李勣等一大批寒门子弟的支持下最终改立中宫。

通过“废王立武”高宗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接下来他一步步剪除长孙无忌的党羽,由易到难,在此过程中,高宗未曾有丝毫的莽撞,而是步步为营最终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赶出朝堂,最终实现君主专权。在此过程中高宗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素养,试问这是昏童也就是傻小子的所作所为吗?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

第三、高宗在位时关心国计民生,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明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故永徽年间,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史称“永徽之治”。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第四、高宗在位时解决西突厥高句丽这些太宗朝不曾解决的问题,重新确定了大唐帝国的东亚霸主地位。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叛,自号沙钵罗可汗,公元657年,高宗派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实现了隋炀帝唐太宗荡平辽东的夙愿。这个功劳完全是高宗自己取得的。

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但是这个未完成的事业在高宗手中得以完成。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由此看来高宗

绝非等闲之辈,他是一位进取心和开拓性极强的帝王,否则也不可能超越唐太宗,完成太宗未完成的事业。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

第五、高宗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平心而论,唐高宗的能力、魄力虽然不如自己的父亲,却也绝非昏聩之主。

他曾询问以敢言著称的监察御史魏元忠:“外以朕为何如主?”素来直言不畏的魏元忠道:“周成、康,汉文、景也。”由此不难看出,在时人心中,高宗是文帝、景帝这样的明君。“时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频征伐四夷,厩马万匹,仓库渐虚,张文瓘谏曰:‘隋鉴不远,愿勿使百姓生怨。’上纳其言,减厩马数千匹。”“高宗将发兵讨新罗,侍中张文瓘卧疾在家,自舆入见,谏曰:‘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高宗乃止。”

仅从上面这两则史料,我们便能看出,李治是一位能够克制自身欲望,颇为体恤百姓的仁君,在张文瓘劝谏之后,他立即便放弃了征伐新罗的打算,足见其并非那种为了自身的帝王功业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自私自利之徒,与为了追逐虚名而穷兵黩武,逼得百姓走投无路的帝王有本质的不同.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图

唐高宗不同于以往史学家笔下的唐高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进退,有分寸,懂得隐藏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待百姓他能够做到爱民如子,不劳民伤财;对待强敌他敢于亮剑,最终奠定大唐的盟主地位。他继承和开拓了唐太宗的事业,并把它不断地向前推进,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而不是传统史学课本里懦弱多病的无能鼠辈。

标签: 李治,唐高宗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将亲兄弟斩尽杀绝 竟纳弟媳为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

    有一天,杨媚对太宗李世民提出个要求,希望能够恢复她前夫李元吉的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号。对太宗而言,这样做无疑相当于否定自己过去的行为,等于打自己一巴掌。但是太宗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立即付诸行动,这一半是为了取悦杨媚,一半也是为了追念兄弟骨肉之情。从此,杨媚一改旧态,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对唐太宗

  • 得知此人被敌国俘虏,李世民流着泪说:我愿用亲生女儿换他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的帝王,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备受后世推崇。李世民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很善于用人,因此能将大量的优秀人才揽入麾下,并且给予充分的信任,使他们各显其能。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只要具有出众的才能,不论出身立场,他都能大度接纳、大胆任用。比如,魏征、王珪、薛万

  •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对付贪官污吏的方法各有妙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一位兴邦治国的能手,更是一代明君,他即位以后,受以褒代贬的启发,对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不是惩罚,而是奖励。若哪个官员贪了多少钱财,李世民就会奖给他多少钱财,前提是你要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将这些钱财一次背回家,虽说是奖励,试想古代的钱财都是金银铜币什么的,该有多重啊,估计没几个人能

  • 此人是李世民的舅姥爷,若多活三年,历史必无隋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邕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灭掉陈国,实现了大一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杨坚之前,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本可完成杨坚所作的一切,甚至会比杨坚做的更好。若此人能多活三年的话,历史恐怕就没有隋唐了此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 几千人搞出了十万大军的声势!李世民用这一招救了隋炀帝杨广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今公认的千古一帝,他在年少的时候就知道隋朝必将灭亡,因此早早就筹划起兵反隋了。后来李渊起兵造反也是他策划和逼迫的,隋朝后来确实也是灭在了李渊父子手上的。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一开始就铁了心要造隋朝反的李世民,却曾不顾自己的安危,救过隋炀帝杨广的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隋炀帝杨广

  • 李世民的这项政治创举,后世难以比肩,隋炀帝更是望尘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对政治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的吏制改革不但避免了大臣专权的现象,还加强了皇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李世民自己亲身经历过隋王朝从强盛到衰败的整个过程,隋炀帝刚刚登基的时候,隋朝还十分兴盛,储备的粮食够全国食用五十年之久,但是仅仅用了十三年,隋王朝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落得了

  • 汉武帝和唐太宗谁更厉害?为何刘彻无法灭匈奴,李世民却能灭突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

    在历史上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非常少有的雄才大略者。不过要论历史功绩而言,还是汉武帝的威名更胜唐太宗,但是有人却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唐太宗可以一举歼灭了突厥人,而汉武帝在世时,却没有将匈奴人灭亡?难道汉武帝不如唐太宗?实际上这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很多人把唐朝时期的突厥人和汉朝时期的匈奴人等同

  • 揭秘李世民黑历史,抹黑囚禁亲生父亲是为不孝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渊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门,也就是玄武门前,展开了一场血战。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秦王李世民向自己的同胞兄弟举起了罪恶的屠刀。当尉迟恭手持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示众时,太子余党作鸟兽散。政变成功的那一刻,李世民和父亲李渊的关系也悄然改变了。李世民在取得优势后,第一时间派大将尉迟恭“擐甲持矛

  • 李世民东征高丽!没有这个奸臣,就会要了唐太宗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

    说到高丽很多人就会想到隋朝,而不是李世民,其实隋朝真正的瓦解并不是李渊造成的,而是曾经多次进攻高丽,为了拿下高丽,隋朝军队前后几十万士兵都惨死在辽东大地上,当时高丽还把隋朝死亡的将士们尸骨做成了城楼。在古代战场上,胜利方为了显示卓越军工就会收集对方的尸骨。隋朝瓦解之后,直到李世民上台后,也重蹈覆辙走

  • 他死后遗留下来的一道难题,让李世民解了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李世民

    三国时代有两条龙,一条龙是卧龙诸葛亮,一条龙是潜龙司马懿。诸葛亮这条龙有名无实,一辈子勤勤恳恳给刘备刘老板打工,丝毫没有非分之想。而司马懿则不同,他煞费苦心,隐忍坚持数十年,司马家族最终成龙化凤,篡夺曹魏江山,开创晋朝天下。不过,司马懿辜负曹家重托,叛主自立,也落下千古恶名。司马懿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