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爱惜才人 竖起招贤大旗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爱惜才人 竖起招贤大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77 更新时间:2023/12/6 10:34:59

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被很多后来的帝王效仿,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无一学到精髓。现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乾隆和珅纪晓岚的故事,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存在,仅是戏说而已,是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想法。作为君王,李世民对魏徵赏识但不宠爱、威慑但有点儿害怕,说多了烦,没有了又想,是一种恨、敬、爱、怕、烦、想等叠加的感觉。

网络配图

为什么恨呢?史料记载,魏徵本是太宗李世民的“权”之劲敌大哥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徵也毫不含糊,多次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幸亏李世民“线人”较多,再加上李建成的犹豫不决,李世民总能化险为夷。由此,李世民十分痛恨魏徵,暗自盘算日后一定要除去魏徵。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势力瓦解,余党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立即转向托关系、找门路向李世民示好。这些人的很多话语现在仍广为流传,比如说,“这事儿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当时我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都是×××的错”、“×××最坏了,都是他干的”。当时,李世民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趼,烦得要命。突然有一天想起来:“对了,魏徵这小子呢,看他说啥,得好好收拾他,不能便宜了他。”盘问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说魏徵在家等死呢,谁都没找。这把李世民气得:“好啊,你想一死了事,没那么简单。我得先羞辱他一番,之后再想办法好好折磨他。”于是,差人把魏徵押上来。

正在李世民迫不及待要见这个丧家之犬时,魏徵被带了上来,其实李世民的属下早就控制了魏徵,防止他出国外逃。魏徵昂然而立,注视着李世民,没说什么,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样子。

网络配图

李世民心想:“行啊,老小子,还有点儿骨气。”“魏徵,你知罪吗,为什么老是跟我作对?”魏徵很淡定:“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儿,可惜你大哥太优柔寡断,要不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就这一句话,把李世民噎住了,突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审问了。这些天,听的尽是些服软求饶的话,有点儿不习惯。思索片刻,李世民接着说:“魏徵,你知道我会怎么对待你吗?”魏徵笑了一下:“如果你聪明,就不该杀这些余党。”“我问的是你,不要说别人。”“我无所谓,杀了,也不会有人议论你残暴。”李世民又是一停顿:“好了,把他押下去。好吃好喝照顾着,不能这么轻易把他杀了。”左右人员狠狠地推着魏徵下去了:“老小子,你还嘴硬。”其实,李世民对魏徵的态度,已经由恨转为敬佩。

两天后,李世民公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消息,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人。虽无实权,但无人敢小觑。

魏徵也是很意外,瞬间明白了李建成是不可能赢的,自己站错了队伍,遂发誓要好好辅佐李世民。此后,魏徵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官职也一升再升,李世民也越来越喜爱魏徵。

网络配图

随着政局的稳定,李世民也想放松放松。有一次,弄了一只小鸟玩,正高兴的时候,魏徵来了。李世民想都没想,就把小鸟藏在了袖袍中。等二人谈论完事情,魏徵走了后,李世民这才发现,小鸟已经死掉了。李世民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做啊?我是皇帝啊!难道我怕魏徵?不,我是在给他面子。”再后来,李世民开始渐渐烦魏徵。“每次争论,总是他有理,而且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两次,唐太宗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决定要杀掉魏徵。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虽获得胜利,但唐军也伤亡惨重,且效果不佳。李世民又不禁想起魏徵,十分感叹地说:“假如魏徵在世,一定不会让我有这番举动。”

点评:李世民不杀魏徵,一方面是爱才;另一方面也是要竖起一面旗。让众臣子知道,皇帝是个明白人,要想上位,必须有真才实学。之后,李世民对魏徵的不断重用以及对魏徵死后的怀念,都体现了李世民的用“术”理念。

标签: 魏徵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铁腕君王李世民如何用眼泪避免了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为铁腕君王,一生杀伐决断,杀兄逼父,这样的皇帝是如何用眼泪避免一场大祸的呢?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帝王李世民的眼泪更不会轻易流下来,且不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李世民爱兵如子也被广为颂扬。可如果战况危急,涉及到亲情、将士,以及未来的命运,李世民会如何抉择呢,他的眼泪又会为谁流呢?

  •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史上十大伪君子:唐太宗李世民欺骗国人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上十大伪君子

    中国史上十大伪君子,我们评选的标准是,他们虽是伪君子,但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因此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其次是那些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如今还受到称赞,至少存在争议,如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属于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因此也没列入。我们来看下这十大伪君子分别有哪些?伪君子

  • 揭秘: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为何会单单少了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兵变

    作为功绩足以与秦始皇赵匡胤齐名的君主,李世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估计就是发动了那场玄武门兵变。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起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对李世民来讲,自己当皇帝总比当个闲散王爷天天冒着被哥哥杀掉的危险提心吊胆的好,对后世来讲,一个开明的君主势必比即将即位的废柴好得多,至少保证了之后贞观之治的盛世。但这

  • 揭秘李世民的女儿为什么会爱上一个野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房遗爱才是羞耻。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是骄傲。辩机已死,已经不再骄傲了个性聪慧,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网络配图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三位僧道怂恿高阳公

  • 帮李世民横扫天下的神秘兵种:大唐玄甲军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玄甲军骑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汉光武帝扫平天下,幽州突骑功不可没。李世民纵横驰骋,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只玄甲军了。对于这只玄甲军,史书中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拼凑这只精锐骑兵的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

  • 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有何辉煌的历史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

    玄甲军的字面理解:玄指黑色,甲指盔甲。全称意思为穿黑甲的军队。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士兵身着黑铁盔甲,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不爱武则天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13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类似品质的还有徐贤妃,也受到唐太宗的宠爱。综合徐贤妃和长孙皇后这两个人的特点,我们

  • 揭秘武媚娘究竟凭借什么神曲吸引了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媚娘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武如意凭借一段《兰陵王入阵曲》将李世民吸引,但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入阵曲》是什么样?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柴进悄悄进宫,在宋徽宗书房屏风后面看见皇帝御书四大寇的姓名,但在日本无穷会藏本中的《水浒传》变成了三大寇。记者跟随“行走书香重庆”全民阅读采访活动走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驾驭下属有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大摇大摆,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顺手牵羊占点便宜。网络配图不料这“麦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