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杨暕的故事 历史上如何评价杨暕

隋朝杨暕的故事 历史上如何评价杨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3/12/17 6:26:55

杨暕生于公元58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第二个儿子,其生母是萧皇后,他的同母哥哥就是当朝的太子杨昭。杨暕字世朏小字阿孩,长得很是俊美,浓眉大眼,非常有帝王家的气质。从小备受宠爱,隋文帝杨坚非常喜欢杨暕,但是杨暕做起事来却常常不合法规,很是骄纵,经常亲近小人。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隋文帝任命杨暕为内史令,仁寿元年,杨暕被任命为扬州的总管,负责统领淮河以东的军事事务。

仁寿四年,隋文帝去世,杨广即位。公元606年,杨暕被任命为豫州牧,后来隋炀帝到东都的时候,杨暕曾向隋炀帝展示过不少户籍的图册。606年的六月二十九日,杨暕被封为齐王,食邑被增加了四千多户。公元607年,杨暕转任雍州刺史,同年的九月改任河南尹和开府仪同三司。因为606年太子杨昭去世,所以杨昭身边的两万多人都归到杨暕手下,隋炀帝杨广对杨暕也是越来越宠爱,满朝文武对杨暕更是争相致礼。直到后来杨暕发生了和韦妃的姐姐私通的事情,杨暕的地位才渐渐降低。杨暕不仅和这个女子私通,还剩下了一个孩子,一个看相的人说杨暕孩子的母亲以后是要做皇后的,这也就暗示杨暕以后是要做皇帝的,杨暕听说后,便做了许多诅咒之事。后来这些事情被杨广知道了,杨广便不再像以前那样恩宠杨暕,还慢慢架空了杨暕的权利。后来宇文化及作乱,杨广和杨暕都被杀死了。

杨暕是隋朝隋炀帝杨广的第二个儿子,长得非常俊美,浓眉大眼,所以杨广也颇为喜爱这个孩子。但是杨暕为人非常骄纵,一身的公子哥坏习性。那么杨暕的故事有哪些呢?

说起杨暕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他平盗护驾的故事。大业六年即公元610年的正月初一的早上,有十几个强盗身穿白衣,头戴白色的帽子点着香拿着花,并且自称是弥勒佛,然后从建国门进入城内。守城的士兵还都向这些人叩头致意,但是不一会,这些士兵的武器就被这些强盗抢了,开始准备作乱。当时杨暕正好遇到了这些强盗,带着人将这群强盗杀死了,还在京都进行了大搜捕,整个京城受到牵连的有一千多户人家。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开始到北部边塞巡视。东突厥准备袭击隋炀帝,义成公主派使者向隋炀帝报告,于是隋炀帝便开始向雁门走,但是突厥却是越喊越勇,随军节节败退,隋炀帝心中非常害怕,隋炀帝想亲自带兵去图为,但是被当时的尚书劝阻了,这时候杨暕变带领西军在崞县筑造了城堡来保护隋炀帝,九月,东突厥便解除了对雁门关的包围。

杨暕后来之所以被隋炀帝厌恶主要还是杨暕自己不检点,当时乐平公主和隋炀帝是活有个姓柳的女子长得非常美丽,因为当时隋炀帝没有说什么,于是乐平公主就将这个女子给了杨暕,后来当隋炀帝再次问起这个女子,乐平公主说被杨暕带走了,于是隋炀帝心中便非常不高兴,觉得杨暕在和自己抢女人。后来隋炀帝对杨暕越来越不喜欢,因为杨暕做事确实是太放荡、任性。

杨暕的评价

历史上对杨暕的评价大多都是负面的,如魏征在《隋书》中对杨暕的评价是为人骄纵,亲近小人,远离贤臣,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李延寿也在《北史》中评价杨暕是为人骄奢,对外没有好名声,对内和他的父亲隋炀帝最后也闹得不愉快。

杨暕是隋炀帝杨广的儿子,因为长得非常漂亮,所以隋文帝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非常喜欢杨暕,对杨暕也非常宠爱。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的时候,隋文帝就封杨暕为豫章王,食邑达一千户。杨暕长大后也读了不少书,还很擅长骑射。所以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杨暕还是很不错的。

前期的杨暕虽然骄纵,但是做事还是有些分寸的,跟随隋炀帝一起出征过,还曾护驾过隋炀帝,所以隋炀帝对杨暕还是很有好感的。但是自从杨暕将一个姓柳的女子从隋炀帝身边夺走后,隋炀帝就开始有点讨厌杨暕。后来有一次杨暕跟随隋炀帝去榆林打猎的时候,杨暕打了很多猎物献给隋炀帝,但是隋炀帝因为自己没打到,所以隋炀帝非常生气,加上手下的人说因为杨暕的人马堵在路上才导致隋炀帝没有打到猎物的,于是隋炀帝大动肝火,还专门让人查杨暕的过失。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杨暕不是个机智的人,也不懂得功高盖主的道理,所以在宫廷的斗争中,地位只能是越来越低下,形势也越来越不好。最后杨暕和隋炀帝都被乱军杀死了。

标签: 杨暕

更多文章

  • 苏孝慈墓志,文物研究、碑文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六〇三)。墓志正方形,边长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

  • 韦云起不费一兵一卒,从突厥借兵打服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韦云起

    隋朝猛将如云,韩擒虎、杨素、高颎、张须陀、史万岁、贺若弼等都是万中选一的百战之将。其中有这么一位将领,其貌不扬,其名不显,在隋朝的存在感极低。但他不花费隋朝一分钱军费,也不动用一兵一卒,竟然单枪匹马从突厥借兵两万,然后征伐契丹,将契丹打得服服帖帖。他叫韦云起。直言不讳批驸马韦云起是雍州万年(今陕西西

  • 韦云起是翻译祖师爷 仅凭一张口灭掉一个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云起,翻译,隋朝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此诗借汉朝两位呼韩邪单于归顺的典故,气势豪迈,神采飞扬,能写出此诗的,非大隋天子杨广不可!实际上,当年杨广刚即位时,不知好歹的契丹人听说大隋新皇帝登基,就出兵攻打辽西营州,想趁

  • 魏德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隋朝官员魏德深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

    隋 巨鹿(今属河北)人。初为文帝挽郎,迁贵乡长。为政清廉。炀帝出兵辽东,赋役苛重,加以官吏赃贿,民不聊生,而贵乡则较安定,寻转馆陶长,贵乡人请留,两县争讼,断归贵乡,馆陶居民有因而迁居贵乡者。郡丞元宝藏嫉其能,迫令率千人增援东都,后与李密军交战时阵亡。生平经历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

  • 《北史魏德深传》原文及翻译,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魏德深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

  • 魏德深隋朝好官,调任后数百家跟随搬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魏德深

    唐朝大臣魏徵、大儒颜师古、孔颖达等人共同修史,编撰《隋书》。他们在循吏传中提到:“古语说,善于治水的人,引导水流使之平缓;善于教化百姓的人,能安抚百姓使其安宁。水流平缓,就不会冲毁提防,百姓安宁,就不会触犯律法。”治理好国家,除了需要贤明的帝王之外,还需要公正廉明的能臣干吏。明 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

  • 北汉勾结辽国兵临城下:周世宗郭荣为何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世宗,郭荣

    由于在乾佑之变中,郭威的子女都被汉隐帝杀光了,所以柴荣就过继给他的姑父郭威,更名为郭荣,立为皇太子。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镇宁节度使郭荣继位,即为周世宗。这下郭威死了,剩下郭荣这个毛头小子,刘崇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立即集结兵马,并且向辽国强烈要求派出大军助阵,

  • 大隋高僧灵裕法师为何看到韭菜气得扭头要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灵裕法师

    灵裕法师,隋代高僧,定州(河北省)钜鹿曲阳人,俗姓赵。十八岁(一说十五岁),从赵郡应觉寺明、宝二禅师出家。二十岁(一说二十一岁),前往邺都,从道嚫习地论学。三年后,返回定州受具足戒。依昙隐学律;随安、游、荣三师学《杂心》;从嵩、林二师学《成实》。此后,致力于着述。师通达《华严》、《涅盘》等大小乘经典

  • 张镇周是什么人?隋朝名臣张镇周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朝

    张镇周,隋、唐交替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本是隋朝大将,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将军。对于这位跟随李渊在征战立过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元勋之列的人物,虽因某种原因没有被写进新、旧唐书的列传,但对他就任舒州都督的吏治精神,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他作为教育地方官员的优秀典范而加以颂

  • 张镇周的为官之道,六亲不认,公私分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镇周,隋朝

    《资治通鉴·唐纪·张镇周治舒州》记载: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春季,张镇周出任舒州都督。舒州是张镇周的故乡。他来到舒州后,便马上买了酒菜,招待亲朋故友,并将金银绸缎分赠给大家。随后,张镇周流着泪对他们说:“今天我张镇周还能够与亲朋好友一起畅饮,明天以后我就是舒州都督,要治理百姓了。礼法上下相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