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权德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权德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3/12/6 9:02:52

权德舆为天水略阳人,后徙居润州丹徒。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

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

建中元年(780年),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改任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佶从事。

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任江西观察使李兼的判官。

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迁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二十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以减轻灾区人民的赋税。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

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

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郞、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永贞元年(805年)七月,改户部侍郎。

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宾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职。

元和五年(810年),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与朝政。他为政以宽厚为本。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813年)正月,权德舆被罢去宰相职务,任礼部尚书。

旋即以检校吏部尚书任东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转任刑部尚书。

元和十一年(816年),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因病求还,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权德舆在入朝途中于汉中洋县纸坊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左仆射,谥号“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主要成就

文学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浑瑊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政治,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湜《谕业》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

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政治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未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遗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玉台体原文、翻译及赏析,权德舆古诗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玉台体

    玉台体唐代: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译文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注释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铅华:指脂粉。藁砧:丈夫的隐语。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

  • 唐代神童知多少?唐代文臣权德舆四岁就能赋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代,神童,文臣,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有

  • 李藩:唐宪宗时期宰相,人品清正自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藩,唐朝

    李藩(754年—811年),字叔翰,赵郡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唐朝唐宪宗时宰相,湖南观察使李承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藩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四十多岁时,由节度使幕僚起家,唐宪宗时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官至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卒年五十八,册赠户部尚书

  • 李吉甫不信风水强行拆了“食床”,最后下场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吉甫

    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因军功官拜宰相。初进政事堂,李吉甫既兴奋又好奇,好奇的是华丽异常的大厅中竟摆着一张样式古旧的“食床”(饭桌),床下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垃圾。更出乎意料的是,往来穿梭的官员仆役都对这处“卫生死角”视而不见。想到一会儿就要在这么肮脏的地方用餐,自幼养尊处优的李吉甫差点没当场呕吐。

  • 唐朝元和名相李吉甫简介,主要功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吉甫,唐朝

    李吉甫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以门荫补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二十七岁便担任太常博士。他学识渊博,尤精国朝典故,历任屯田员外郎、驾部员外郎,受到宰相李泌、窦参的器重。贞元八年(792年),李吉甫被外放为明州(治今浙江鄞州)长史,后起复为忠州(治今重庆忠县)刺史,历任柳州(治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治

  • 唐朝宰相武元衡之死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元衡

    武元衡简介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 大唐帝国宰相武元衡竟当街被杀 谁是幕后主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武元衡

    大唐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早晨,当朝宰相武元衡从靖安里的宅邸出来,像往常一样乘坐车轿前去上朝。当时天还蒙蒙亮,当车轿走到靖安坊东门时,突然从路边闪出一群黑衣蒙面人,他们射灭侍从的灯烛后,向车轿中的武元衡扑来。先是一箭射中武元衡的肩膀,然后一刀砍中了他的左腿。这些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身手极好,

  • 郑余庆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与堂叔郑絪同朝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余庆,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余庆(74

  • 杜黄裳:不会用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黄裳

    网上有一则管理热文《三个和尚是怎么被管理折腾死的》,大致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寺庙总寺得知此情,派来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经过

  • 杜佑:唐朝时期宰相、史学家,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佑,唐朝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佑出身京兆杜氏,门荫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并随其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年),入为工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