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玉台体原文、翻译及赏析,权德舆古诗鉴赏

玉台体原文、翻译及赏析,权德舆古诗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46 更新时间:2023/12/6 11:03:48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注释

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铅华:指脂粉。

藁砧:丈夫的隐语。

鉴赏

南朝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蝽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以铁斩之。言稿椹则言铁矣,铁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创作背景

正盛唐过后,随着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及审美尺度的变更,诗歌的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之趋势。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

标签: 玉台体

更多文章

  • 唐代神童知多少?唐代文臣权德舆四岁就能赋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代,神童,文臣,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有

  • 李藩:唐宪宗时期宰相,人品清正自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藩,唐朝

    李藩(754年—811年),字叔翰,赵郡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唐朝唐宪宗时宰相,湖南观察使李承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藩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四十多岁时,由节度使幕僚起家,唐宪宗时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官至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卒年五十八,册赠户部尚书

  • 李吉甫不信风水强行拆了“食床”,最后下场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吉甫

    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因军功官拜宰相。初进政事堂,李吉甫既兴奋又好奇,好奇的是华丽异常的大厅中竟摆着一张样式古旧的“食床”(饭桌),床下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垃圾。更出乎意料的是,往来穿梭的官员仆役都对这处“卫生死角”视而不见。想到一会儿就要在这么肮脏的地方用餐,自幼养尊处优的李吉甫差点没当场呕吐。

  • 唐朝元和名相李吉甫简介,主要功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吉甫,唐朝

    李吉甫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以门荫补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二十七岁便担任太常博士。他学识渊博,尤精国朝典故,历任屯田员外郎、驾部员外郎,受到宰相李泌、窦参的器重。贞元八年(792年),李吉甫被外放为明州(治今浙江鄞州)长史,后起复为忠州(治今重庆忠县)刺史,历任柳州(治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治

  • 唐朝宰相武元衡之死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元衡

    武元衡简介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 大唐帝国宰相武元衡竟当街被杀 谁是幕后主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武元衡

    大唐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早晨,当朝宰相武元衡从靖安里的宅邸出来,像往常一样乘坐车轿前去上朝。当时天还蒙蒙亮,当车轿走到靖安坊东门时,突然从路边闪出一群黑衣蒙面人,他们射灭侍从的灯烛后,向车轿中的武元衡扑来。先是一箭射中武元衡的肩膀,然后一刀砍中了他的左腿。这些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身手极好,

  • 郑余庆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与堂叔郑絪同朝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余庆,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余庆(74

  • 杜黄裳:不会用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黄裳

    网上有一则管理热文《三个和尚是怎么被管理折腾死的》,大致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寺庙总寺得知此情,派来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经过

  • 杜佑:唐朝时期宰相、史学家,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佑,唐朝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佑出身京兆杜氏,门荫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并随其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年),入为工部郎中

  • 解梦故事之王播梦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解梦,故事,王播梦高升

    导读:王播少年时十分贫苦,住在扬州,没有人知道他。只有一个军官常来接济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当时,一位姓杜名亚的仆射来在淮南。端午节那天,举行盛大的赛龙舟表演,各州均征招参赛人员,两个县争胜负。各种颜色的棚子鲜艳夺目,照耀着江水,几十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凡旅居扬州的外地人,无论是有才还是无德无能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