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朝义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他已经走投无路了吗

史朝义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他已经走投无路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3/12/23 5:30:02

宝应元年十一月,史朝义从模州北渡黄河。仆固怀恩进攻滑州,取得滑州后,又追击史朝义于卫州。这时,史朝义的滩阳节度使田承嗣率4万余人前来与史朝义会合,史朝义得到这一批力量,又与唐军交战,结果被仆固怀恩子仆固踢击败。史朝义退到昌乐〔今河南南乐)东,又率其在魏州的余部与唐交战,结果又被击败而走。

由于史朝义屡战屡败,其所属各部也都人心惶惶,纷纷自找出路。其邺郡节度使薛篙,以相州、卫州、侣洲、邢州、恒州、深州、定州、易州等五州之地,向唐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薛篙,张忠志的投降是不得已的行动,一方而是他们看到史朝义的大势已去;另一方面是唐在全国的统治正在逐步恢复。面临这种形势,何去何从,必须有所选择。张忠志的投降,就是认真考虑这种形势的结果。当史朝义退回河北的时候,唐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正要东出井陉,打击史朝义。井隆正在史朝义的恒阳节度使张忠志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辛云京东出井陟,张忠志首其冲,故而其裨将王武俊向其分析形势道:“今河东兵精锐,出境远斗,不可敌也。且吾以寡当众,以曲遇直,战则心离,守则必溃,公其图之。”这里除了说明双方军力的悬殊以外,又提到“以曲遇直”,实际上这就是说,河东兵是名正言顺的国家军队,而张忠志部则是被人们视为贼的叛军。张忠志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才不得不向辛云京投降的。薛嵩的投降也颇类似。史朝义北走的路线,正和薛嵩的地盘接近:唐军大兵压境,不可能放过他这个史朝义的节度使;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投降,必须有所选择。当然,他只能选择生路,不可选择死路,所以,他投降了李抱玉。

薛嵩、张忠志的投降,李抱玉等对他们进行安抚。但不久,仆固怀恩又命他们各复原位。于是,李抱玉、辛云京惑疑仆固怀恩另有企图,对唐朝廷有了二心,故而他们各自上表,向代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仆固怀恩也上表申述了自己所作所为的理由。当时,仆固怀恩手握重兵,代宗也未掌握其另有打算的事实,当然不便对仆固怀恩有所举措。故而只好对仆固怀恩慰问勉励了之。为了使史朝义内部分崩离析,促使史朝义部属有更多的人降唐,代宗于十一月初六下诏规定:东京及河南、河北曾为叛军官员者,一律不追究其罪过。这道诏书,必然对叛军内部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史朝义在魏州失败,北走贝州,与其大将薛忠义会合,力量稍增长。唐右厢兵马使仆固踢兵进至临清,考虑到史朝义兵力有所增加,遂暂时停止前进,观察形势的发展。史朝义从衡水引兵3万人,向唐军反击。仆固踢命其所部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三人,分别于沿途埋伏,待史朝义率军到来时,伏兵四起,史朝义失败而走这时,回绝已到,唐军的军力大有增长,仆固踢遂对史朝义进行追击,追至下博东南,双方又一次大战。史朝义背水而阵,唐军勇猛冲击,史朝义全军溃乱“积尸拥流而下”,史朝义被迫逃往莫州。仆固怀恩的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庭玉,还有田神功、辛云京等各部军队,共同会集于下博,进围史朝义于莫州。史朝义与田承嗣多次出战,都遭失败。这时,田承嗣看到史朝义败局已定,残局不堪收拾,欲摆脱史朝义而单独行动。故而他向史朝义建议,要史朝义亲自去幽州发兵、自己留守莫州。史朝义接受了他的建议,选精锐骑兵5000人,突围而出。史朝义刚离莫州,田承嗣就向唐军投降,同时,将史朝义的母亲、妻、子都送到唐军。

唐军既然取得莫州,仆固踢、薛兼训等率众3万人穷追史朝义,迫至归义,经过激战,史朝义再次失败。这时,史朝义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也看到史朝义已经而临末日,所以,他也想另找出路,遂通过宦官骆奉仙向唐投降,并派其兵马使李抱忠率众3000人镇守范阳县。这些情况,史朝义一无所知,所以,他仍然进至范阳县镇守范阳的李抱忠当然拒绝他人城。史朝义害怕唐军很快到来,急于找个安身之处,遂遣人告诉李抱忠,他的大军留在莫州,他轻骑来范阳发兵,前往增援,并要求李抱忠要严守君臣之义。李抱忠义正辞严的答道:“天不柞燕,唐室复兴,今既归唐矣,岂可更为反覆,独不愧三军邪!大丈夫耻以诡计相图,愿早择去就以谋自全。”接着,他又提醒史朝义说:“且田承嗣必已叛矣,不然,官军何以得至此!”李抱忠的提醒,使史朝义恍然大悟,田承嗣已经背离他而降唐了;否则,唐军不会尾随而至。他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在无可奈何之际,史朝义提出了最低的一点要求,要求给一顿饭吃。李抱忠在不使史朝义进城的前提下,令人于城东设饭接待。在吃饭之际,迫随史朝义很久的范阳人,都看到史朝义必败无疑了。于是,这些人都向史朝义拜辞而去。眼看部下纷纷离去,史朝义感慨万端,他自知败局已定,只好继续逃命,以便苟延残喘了。史朝义从州莫州突围时有5000人,这时,身边只有数百胡人了。看来,原来迫随史朝义的汉人都感到难与为伍而纷纷离去了。史朝义向东北走广阳,广阳对他拒不接纳。史朝义又打算北人奚或契丹,走到温泉栅,李怀仙的迫兵已经逼近。李怀仙曾是史朝义的部属,在史朝义连吃败仗,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不仅不以兵相助,反而是拒其进人范阳,现在又对其穷追不舍,这自然使史朝义在心理上全面崩溃了。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迫使史朝义绝望了。于是,他自缢于林中。李怀仙取其首级,送往长安。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开始的安禄山叛乱,经过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的相继兴风作浪,历时7年2个月,到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自溢而死。终于结束了。唐朝虽然平定了这一场叛乱,但已经无能为力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了。

标签: 安史之乱唐朝

更多文章

  • 史朝义虽然夺得大位 为什么各地武将却不买他的帐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史朝义

    西进失利之后,史思明退归永宁,下令筑造存储军粮的三角城,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史朝义负责监造,士兵们建得挺快。这一天天色将晚,墙面还没有抹泥,史朝义看士兵们疲惫不堪,下令收工,明天再干。正好史思明来了,怒道:“你只顾爱惜将士,却不顾我的命令!”史思明下令继续干,全部完成之后才收工,然后史思明恨恨地说:“

  • 曾经风光无限的史朝义最后怎么样的 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史朝义

    洛阳城外,史朝义被唐军大败,这一败就再也改变不了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史朝义在前面一个劲的跑,仆固怀恩在后面一个劲的追。史朝义撤退的路线可分为两个阶段。一路败退的史朝义部第一个阶段,一路向东:洛阳—郑州—汴州;第二个阶段,一路向北:汴州—濮州—昌乐—贝州—莫州。撤退途中史朝义经历了四种状态:

  •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游记,袁守诚

    这个世界上,算命先生甚多,算得准的不在少数,但算到袁守诚这个程度的,实在是没有几个,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实在太准了,这才引起了我的怀疑:首先,他怎么知道下雨的时间和雨量的?按照道理,下雨若是天庭的计划之内,那么龙王应该有张"本月降雨计划表"来执行,要是这个情况,他可以洞悉天机,倒也说得过去。而此次降雨

  •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泄露天机惨遭砍头,而袁守诚为何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游记,袁守诚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与算卦的袁守诚之间那个赌约算是非常出名了,一个相师能够把玉帝的旨意算的清清楚楚,最后一位司雨大龙神被砍了头,这结果可谓是惨上加惨,为什么泄露天机的袁守诚一点事都没有,反而是泾河龙王被砍头?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这里面的秘密。常言道,天机不可泄漏。但西游中有个特例,算命先生袁守诚不仅

  • 《莺莺传》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莺莺传,张生,崔莺莺,红娘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荫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这首诗称作《春词》,出自唐朝大诗人元稹的《莺莺传》,是张生给崔莺莺写的。《莺莺传》其实是元稹年轻时的亲身经历,是元稹的自传,作品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崔莺莺聪明,但再聪明的女人在感情上还是一笔烂账

  •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悔婚是因为信守前诺?老夫人在张生退敌之后,安排了一场筵席,大家都以为她要践诺,把崔莺莺嫁给张生。但就在这场筵席上,老夫人在张生和崔莺莺刚刚见面后,就发令了:“小姐近前,拜了哥哥!”大家吃了一惊。老夫人还让崔莺莺给“哥哥”张生把盏,崔莺莺满心的不情愿。而张生更是气极,以“小生量窄”为由拒绝了。而夫人不

  •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是大家都熟知的,人们不仅记住了张生和莺莺这一对才子佳人,而且还记住了小丫头红娘,并从此把在别人恋爱婚姻中牵线搭桥的人叫做“红娘”。据说,近年开发旅游景点,普救寺内还专门立一标牌,上书“张生跳墙处”,完全把西厢故事当作真人真事了。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文人元稹的《莺莺传》,在《

  • 历史上唯一为权力毒杀亲父的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公主,古代公主

    史上最不孝的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看过历史长篇电视剧《大明宫词》,大多对武则天、太平公主这两个在权力斗争中的主角女人不能忘怀,然而,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细节往往被忽视,杀害他的凶手却是自己那骄奢淫逸的女儿安乐公主,更是鲜为人知。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也许是世上的最不幸。唐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

  • 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 历史上的安乐公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公主,安乐公主

    导读:公元685年,中宗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穷途末路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找不到。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

  • 她被封为千金公主两嫁可汗 最后被杀竟因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千金公主

    公元580年,北周宗室一女和亲突厥,封千金公主。千金公主为武帝宇文邕的侄女,是赵王宇文招与汉人所生。身为皇族贵女,千金公主的少年生活可谓是十分惬意。公主出生于北周建国后的第八年,当时北周的汉化程度就已经十分高了,再加上有一个汉人母亲,所以千金公主自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在宗室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