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03 更新时间:2023/12/7 0:48:08

《送魏大从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词全文如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译文】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鉴赏】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标签: 燕山楼兰陈子昂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则天为何要把诗人陈子昂送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陈子昂,大牢

    导语:陈子昂本来是和天子同在一条船上的,也多次在武则天面前直言相谏,痛贬时弊,呼吁改革,可专横自负的女皇哪能听取一个知识分子的忠告呢?北京自古至今产生的最好的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就少有佳作了。我想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乃至现实,都是很散文化的,很戏剧性的,却不一定适宜于诗歌的生长。然而一

  • 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反映了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长安秋夜》吧。长安秋夜李德裕 〔唐代〕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译文及注释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

  • 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描写了作者贬官途中所见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谪岭南道中作》吧。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唐代〕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

  • 李德裕所作的《登崖州城作》,在舒缓宁静的语气中蕴含无限的忧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德裕,唐代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德裕所作的《登崖州城作》吧。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唐代〕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

  • 唐代张旭的代表作品 解析张旭书法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

    自晋代以后,唐代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高峰。唐代建国以来,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空前强大,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更加广泛,使得书法艺术也更加受人欢迎,也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旭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艺术名家。张旭像张旭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此时正是唐代空前繁荣的盛唐时期

  • 唐代草圣张旭的简介 张旭书法字帖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旭

    要谈到书法和草书艺术,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唐代的“草圣”张旭,此人在草书上的成就最高,其书作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独树一帜。张旭像张旭,字伯高,也有说字季明。张旭生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乃是江苏苏州汉族人,年轻时做过县尉,后来还升官做到了长史。张旭个性鲜明,为人豁达,爱好喝酒。每次喝醉酒之后便开始

  •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 大唐“三绝”还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张旭,书法,

    但凡是中国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为唐时的繁荣、强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骄傲的。不同于宋时经济、文化发达却武力孱弱,唐朝却是文治、武功皆备。文宗皇帝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此“三绝”者,虽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质,亦有相通之处,皆具有大唐文化

  • 唐朝藩镇将领李希烈简介:囚禁并杀害了名臣颜真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希烈,唐朝

    李希烈(约750年—786年),燕州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区)人。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族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时参加平卢军,颇有战功,李忠臣以为光禄卿。李忠臣残暴专横,部将驱逐,逃往长安。唐代宗以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唐德宗即位后

  • 颜真卿前往淮西劝降李希烈,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颜真卿,唐朝

    对于即将卷入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中央政府分为两种意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种意见认为,李希烈已不可救药,应该武力围剿他。另一种意见认为,淮西毕竟不同于河朔、淄青,应该可以用政治攻势解决它。基于中央的角度,如果有机会用政治攻势解决相关问题,肯定不会直接用军事手段的。现在

  • 王维《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王维

    古诗《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年代:唐作者王维少年客淮泗。落魂居下邳。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诗。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公吏奉[纟熏]组。安车去茅茨。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野鹤终踉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