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回顾陈玄礼的两次政变 陈玄礼最后的下场

回顾陈玄礼的两次政变 陈玄礼最后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26 更新时间:2023/12/28 6:41:25

陈玄礼这位唐朝名将,不仅见过战场厮杀,更是经历了两次宫廷政变。但是能在经历两次政变之后,还这样持续得到皇帝的信任,怕也只有这陈玄礼一人了。那么陈玄礼两次政变具体是哪两次呢?

陈玄礼剧照(网络图)

这第一次政变是唐隆政变,李显在成为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老婆韦后相当的纵容。随话说这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这韦后不但干预了还想自己做皇帝。可见当时的李显有多么的昏庸。但是群臣看不下去了,李隆基当时就联合陈玄礼发动政变,除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扶持自己的亲爹上位。最后当然是成功了,而陈玄礼也成了功臣。

这第二次政变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说直接点儿就是有杨贵妃的那时候。当时唐玄宗有难,在陈玄礼的保护之下跑到了这马嵬坡。陈玄礼和太子请旨杀了宰相杨国忠,在杨国忠死后,他们又将矛头对准了杨贵妃,最后唐玄宗迫于无奈只能处死杨贵妃,而执行的就是陈玄礼。

民间传说这陈玄礼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看着杨贵妃长得花容月貌没有忍心下手。所以在处死之前,与高力士商量了一下,用侍女代替。之后高力士用马车拉来杨贵妃的尸体,而检验尸体的就是陈玄礼。而另一边杨贵妃有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出海逃走,据说应该是逃到了日本。

这件事的可信度不高,因为当初赞成处死杨贵妃的人里就有陈玄礼,难道在马嵬坡陈玄礼是第一次见到杨贵妃?总之这件事情之后,唐玄宗依然很信任陈玄礼,给他各种封赏,最后陈玄礼也是善终的。以上就是陈玄礼两次政变。

陈玄礼 李享

陈玄礼李享就是简单的君臣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陈玄礼我们知道经历过两次政变的唐朝名将,第一次推翻了皇帝;第二次逼死了杨贵妃。如此看来,陈玄礼在当时朝廷中的位置也是举足轻重。

陈玄礼剧照(网络图)

在来看看这李享,他应该是史上最苦命的太子。首先这李享的母亲杨氏,是武则天生母家那一组,可以看到这个身份相当的尊贵啊。但是这祖辈上有错误,这下一点不得不防啊。在杨氏怀孕的时候,李隆基曾经想过悄悄把这孩子给弄没了,但是最后没下的去手。李享得以活下来。

而在这李享坐上太子之位之后,这陈玄礼和李享的关系就要产生了。这李享刚上位的时候,就受到了李林甫和后来的杨国忠的势力的威胁。更可悲的是,唐玄宗坐在皇帝位置上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似乎没有出手相助的意思。可能唐玄宗的教育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娃儿受尽折磨吧,所以李享的太子生涯很郁闷。但是他在这时候已经悄悄地拉拢了陈玄礼。

终于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李享的机会来了。当时唐玄宗只顾着西逃,而陈玄礼李享早就通气要除了这杨国忠,这也就是之后李林甫那么坚持的原因,毕竟有共同的敌人吗。但是没想到的是陈玄礼之后还逼死了杨贵妃,这可是李享的二奶啊。

当时逃跑的路上,唐玄宗和李享分两路,老子只顾自己安危。李享在安全之后就自己上位,成了唐肃宗,也没有怪罪陈玄礼逼死杨贵妃之事,依然是心腹。

陈玄礼下场

唐朝时期的武则天一度执掌朝政,武氏家族也在朝中势力盘结,李唐几乎易主。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肩负着恢复大唐李氏家族皇权的重任,集结朝中支持李氏的唐朝忠臣,起兵反抗,夺得了政权,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陈玄礼就是其中支持李隆基的朝中将领。那么后来一起兵变的陈玄礼下场如何呢?

陈玄礼剧照(网络图)

陈玄礼是一名武将,最早担任都尉一职,支持李隆基起兵的时候,杀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为李隆基夺权立下了大功。唐玄宗即位后,陈玄礼成为了亲信,屡受提拔,当上了大将军。唐玄宗时期的兵权一直掌握在陈玄礼手上。后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氏家族鸡犬升天,杨国忠等奸臣当道,使得唐玄宗疏于朝政沉迷女色。陈玄礼看到了这个情况,早就有了除掉杨国忠这样害国害民的奸臣,铲除杨家朝中势力的想法。公元765年朝廷发生变乱,陈玄礼护送唐玄宗以及杨贵妃等人逃离国都。在逃亡的途中,陈玄礼和太子一起商量谋划,请求唐玄宗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以求平息民愤。唐玄宗为了自保无奈答应。杀了杨国忠等人后陈玄礼下场是怎样呢?

在安全护送唐玄宗到蜀国避难的两年后,唐玄宗重新回到都城,并且封赏了一直护驾有功的陈玄礼。陈玄礼在唐玄宗当上皇帝的早期一直到经历叛乱,都忠诚护主,虽然杀了唐玄宗心爱的妃子,可这却是顺应民心的需要,因此陈玄礼下场比较好。陈玄礼一直都得到唐玄宗重用。

标签: 陈玄礼

更多文章

  • 解析唐朝名将陈玄礼为什么参与两次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玄礼

    陈玄礼这位唐朝名将,不仅见过战场厮杀,更是经历了两次宫廷政变。但是能在经历两次政变之后,还这样持续得到皇帝的信任,怕也只有这陈玄礼一人了。那么陈玄礼两次政变具体是哪两次呢?陈玄礼剧照这第一次政变是唐隆政变,李显在成为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老婆韦后相当的纵容。随话说这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这韦后不但干预了还想

  • 揭秘:陈玄礼经历了两次政变之后为何还深得皇帝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杨玉环,陈玄礼,高力士

    陈玄礼这位唐朝名将,不仅见过战场厮杀,更是经历了两次宫廷政变。但是能在经历两次政变之后,还这样持续得到皇帝的信任,怕也只有这陈玄礼一人了。那么陈玄礼两次政变具体是哪两次呢?这第一次政变是唐隆政变,李显在成为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老婆韦后相当的纵容。随话说这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这韦后不但干预了还想自己做皇帝

  • 唐朝宰相张行成人物生平简介,拥戴唐高宗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行成

    早年经历张行成早年曾师从河间名士刘炫,隋末时被举为孝廉。他在谒者台担任散从员外郎,隋亡后又效力于王世充所建立的郑国,授为度支尚书。历职升迁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灭亡郑国,逼降王世充。张行成也归顺唐朝,因曾是隋朝官员,被任命为谷熟县尉。他家境贫寒,代替县中计吏留在京城长安,并参加制举考试,结果考

  • 唐初宰相张行成:唐高宗李治治理国家的原始骨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行成,唐高宗,唐太宗,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张行成曾在隋朝担任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书左丞。张行成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

  • 唐高宗时期的重臣高季辅:切成时弊受到太宗夸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季辅,宰相,唐高宗,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

  • 唐朝宰相杜淹:主动向唐太宗求高官却无亮点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淹,唐太宗,宰相,

    杜淹(?—628)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官宦之家,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隋时隐太山,文帝恶之,谪戍江表。秦王引为天策府曹参军,文学馆学士,侍宴,赋诗尤工,赐金钟。坐事流巂州。太宗召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卒。赠尚书右仆射。传世诗三首:《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

  • 贞观名臣的愤青之路:布衣宰相马周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周,唐朝,唐朝名臣

    贞观时期的名臣马周是苦孩子出身,史载他“少孤,家窭狭”,就是说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家中穷得一塌糊涂。不过从他“嗜学,善《诗》、《春秋》”来看,他父母健在时的家境大约还是不错的,否则的话他父母拿什么去供他“嗜学”?马周是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县马庄)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父母双亡

  • 揭秘唐太宗慧眼识马周:平民英才从打杂到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马周,平民,宰相

    导读:中国自古就有“求贤”的优良传统。春秋时代,齐桓公想富国强兵,请教管子怎样才能网罗天下英才。管子回答道:“对英才要礼敬褒奖,优待而不相欺。怎么个优待法呢?值五的给六,值九的给十,不可斤斤计较。”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倚仗手中的权力傲慢待人,对人才像对商品一样锱铢必较,值一块的非得讲成九毛九不可。真正

  • 马周简介 唐初时期大臣监察御史中书令马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周,唐朝,唐朝大臣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 唐初刘洎: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冤案主人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洎,唐初,冤案,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