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初宰相张行成:唐高宗李治治理国家的原始骨干

唐初宰相张行成:唐高宗李治治理国家的原始骨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3/12/28 8:19:18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

张行成曾在隋朝担任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书左丞。

张行成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后又任尚书右仆射,加太子少傅。

永徽四年(653年),张行成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定。

早年经历

张行成年轻时师从河间名士刘炫,在隋朝末年被举为孝廉,授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效力于王世充,担任郑国度支尚书。

入唐为官

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降唐,张行成也被任命为谷熟县尉。他家境贫寒,代替县中计吏留在京城长安,并参加制举考试,考中乙科,改任陈仓县尉。不久,吏部侍郎张锐向唐高祖举荐张行成,张行成得以改授富平县主簿。

张行成在富平任职期满后,被调回朝中,担任殿中侍御史。他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唐太宗非常欣赏张行成的才干,曾在宰相房玄龄面前盛赞于他。后来,张行成累迁至给事中,并参与议论朝中大政方针。

辅佐太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并为他配备一众东宫属官。张行成以刑部侍郎之职兼任太子少詹事。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留皇太子李治在定州(张行成的家乡)监国,并命张行成与高士廉马周等人执掌机要政务,辅佐太子。李治对张行成道:“今日送您衣锦还乡。”命人祭扫其先人坟墓。张行成又举荐同乡魏唐卿、崔宝权等学行出众之人。李治大加赏赐,但因他们年事已高,并未任命官职。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返回长安。张行成出任河南巡察大使,后又检校尚书左丞。六月,唐太宗巡视灵州(今宁夏灵武),命李治随行。张行成进谏道:“皇太子应该留京监国,接待百官,决断政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又可向天下显示大德。”唐太宗大悦,加封张行成为银青光禄大夫。

担任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张行成与高季辅在太极殿拥戴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任命张行成为侍中,兼刑部尚书,并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同年八月,晋州发生地震,唐高宗向宰相询问地震的征兆。张行成道:“天,是阳,君主的象征;地,是阴,臣子的象征。君主应像天体一样运行,臣子应像大地一样静止。现在应当静止的反而运动,恐怕是有大臣密谋不轨。晋州原本是陛下封地,应不会平白发生变故。”唐高宗深以为然,便诏令五品以上官员评论朝政得失。

永徽二年(651年),张行成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命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

病逝任上

永徽四年(653年),天下大旱,三个月没有下雨,张行成便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唐高宗不许,并道:“这是朕德行浅薄所致,不是宰相的责任。”张行成再三请求,唐高宗哭着道:“你是朕的元从老臣,为何要弃朕而去。”张行成非常惶恐,只得仍旧署理政务。

同年九月,张行成在尚书省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唐高宗非常伤心,为他废朝三日,命九品以上官员登门致哀。张行成入殓时,唐高宗又赐东园秘器,命宫中女官到他府上督理丧事,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定,以少牢之礼祭祀。

标签: 张行成唐高宗唐太宗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时期的重臣高季辅:切成时弊受到太宗夸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季辅,宰相,唐高宗,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

  • 唐朝宰相杜淹:主动向唐太宗求高官却无亮点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淹,唐太宗,宰相,

    杜淹(?—628)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官宦之家,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隋时隐太山,文帝恶之,谪戍江表。秦王引为天策府曹参军,文学馆学士,侍宴,赋诗尤工,赐金钟。坐事流巂州。太宗召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卒。赠尚书右仆射。传世诗三首:《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

  • 贞观名臣的愤青之路:布衣宰相马周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周,唐朝,唐朝名臣

    贞观时期的名臣马周是苦孩子出身,史载他“少孤,家窭狭”,就是说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家中穷得一塌糊涂。不过从他“嗜学,善《诗》、《春秋》”来看,他父母健在时的家境大约还是不错的,否则的话他父母拿什么去供他“嗜学”?马周是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县马庄)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父母双亡

  • 揭秘唐太宗慧眼识马周:平民英才从打杂到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马周,平民,宰相

    导读:中国自古就有“求贤”的优良传统。春秋时代,齐桓公想富国强兵,请教管子怎样才能网罗天下英才。管子回答道:“对英才要礼敬褒奖,优待而不相欺。怎么个优待法呢?值五的给六,值九的给十,不可斤斤计较。”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倚仗手中的权力傲慢待人,对人才像对商品一样锱铢必较,值一块的非得讲成九毛九不可。真正

  • 马周简介 唐初时期大臣监察御史中书令马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周,唐朝,唐朝大臣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 唐初刘洎: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冤案主人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洎,唐初,冤案,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

  • 史书上记载的戴胄犯颜执法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戴胄犯颜执法的故事

    戴胄,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早年曾在隋为官,曾为王世充效力,归顺唐朝后担任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又被任命为大理寺卿。戴胄生性坚韧,熟知律法,通晓文案,德才兼备,但他生性耿直,宁愿得罪李世民也要秉公执法,史书上便有了戴胄犯言直谏的记录。戴胄画像贞观元年,戴胄因为忠诚清廉、公正执法被皇帝李世

  • 唐朝最牛法官戴胄,李世民定的案子他都敢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戴胄

    戴胄办案的启示于忠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避免党政领导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妨看看唐初大理司少卿戴胄是怎样办案的。一次,唐太宗召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入宫议事,因唐律规定任何人入宫都不允许带兵器,长孙无忌却带刀入宫,监守宫门的校尉并没有发现,因而,他俩都触犯了唐律,必须按法律问罪。网络配图这件事

  • 唐初宰相戴胄:大唐朝堂不止魏征一个敢于劝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胄,魏征,唐太宗,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3

  • 唐代诗人薛元超的简介 如何评价薛元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元超

    薛元超简介:623年,薛元超出生在唐朝的蒲州汾阴,也就是山西万荣。他是文学馆学士薛收的儿子,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的子孙。薛元超画像655年,薛元超受任黄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正五品官。那时的他才正值青年,在当时的官员职位来说,薛元超已经十分了不起了。更懂得懂得重视人才的他,还为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