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菩提达摩: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菩提达摩: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3/12/8 0:11:18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化起了很大的影响。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兴。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葬身之处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标签: 菩提达摩佛教

更多文章

  • 揭秘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超诡异灵异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菩提达摩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后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椤伽经》传给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后就离开少林寺,开始他回归西天天竺的行程。一天,达摩走到千圣寺,夜宿禅堂,当夜身得重病卒然寂世。他的弟子们破例保留了尸体,将其葬在熊耳山,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达摩的死,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事。魏国有

  • 菩提达摩是谁?中国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菩提达摩,禅宗

    菩提达磨(?~535)梵名Bodhidharma 。意译作道法。又称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为我国禅宗初祖,西天(印度)第二十八祖。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国王之第三子,从般若多罗学道,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四十年之后受衣钵。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刘勰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失中原由于自身故有的体制问题,导致几千年来纷争不断,造成政权更替频繁。每次改朝换代都带来大量的流血与战争,加上农民起义不断,安宁之日不多。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都造成惨烈的死伤与破坏,后人合称为“乱七八糟”。汉武帝北

  • 南北朝著名学者刘勰的生平简介,刘勰的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宋

    人物生平刘勰南北朝宋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勰生于京口(今镇江),字彦和,原籍东莞(今山东省莒县境内)。[1]祖父灵真,宋司空秀的弟弟。父亲叫刘尚,曾担任越骑校尉。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发奋图强,热爱学习。因为家里太穷而没有娶妻结婚,和沙门的僧人住在一起,十多年后,他对那些经文都很精通。他分门别

  • 南北朝文学大家刘勰:开启了新文学的大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文学大家刘勰

    刘勰简介必然会涉及到他小时候的困苦。刘勰出生于465年,卒于520年,别名刘彦和。刘勰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出生在比较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刘勰画像因此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在学习上很用功,刘勰很小就是个孤儿,家里也很穷,所以一直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家庭他就经常和寺院的和尚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他对那些寺

  •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守寡不安分的冯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孝,冯太后

    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文成帝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浚死后,冯氏操纵政权。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生平大事记:北燕灭亡后,其伯父与父亲归附北魏,其父官至魏秦雍二州刺史,后因罪被杀,冯氏

  • 北魏冯太后:“千古第一后”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太后,北魏,北魏皇帝

    北魏冯太后的男宠有哪些?北魏冯太后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

  • 冯太后简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太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太后,南北朝,北魏皇后

    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濬死后,冯氏操纵政权。北魏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冯太后,魏文成帝皇后,谥文成文明太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南北朝,皇帝,殇帝,元姑娘

    元姑娘能够坐上龙椅,绝不是通过某种手段篡位得来的,也不是通过美色换来的,她的登基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是由其祖母胡太后一手导演和策划的。公元515年,年仅33岁的宣武帝去死后,由他年仅四岁的儿子元诩继位,这就是孝明帝。子贵母荣,孝明帝继位,其母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后,由于孝明帝年幼无知,胡太后得到妹夫宗

  • 中国历史四大女帝:殇帝元姑娘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殇帝元姑娘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绝对是另类的人物,因为她是一个女皇帝,更重要的是她的执政能力让人刮目相看,让男儿自叹不如。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不止一位,除却武则天之外,吕后,慈禧,等人都可以说是实际上的女皇。这些人由于没有正式的称帝,我们暂且不计。看看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皇帝都有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殇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