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夷行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

陈夷行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92 更新时间:2023/12/19 5:03:39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属河南)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

陈夷行出身于颍川陈氏,进士及第,早年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司封员外郎、吏部郎中、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太常少卿等职。

开成年间,陈夷行以工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门下侍郞。他与郑覃同属李党,与牛党代表杨嗣复李珏相对抗,后罢为吏部侍郎,又出为华州刺史。

唐武宗继位后,陈夷行再次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以使相出镇,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曾参与唐平刘稹泽潞之战。会昌四年(844年),陈夷行病逝,追赠司徒。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夷行是元和七年(812年)进士,早年曾效力于藩镇幕府,后到东都洛阳为官,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

累职升迁

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将陈夷行召到长安,授为起居郎、史馆修撰,让他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后改任司封员外郎。太和五年(831年),陈夷行升任吏部郎中,并充任翰林学士。

太和八年(834年),陈夷行兼任皇太子侍读,每五日一到长生院为太子李永讲学,并获赐绯色官衣、象牙朝笏,后改任谏议大夫、知制诰。太和九年(835年),陈夷行又改任太常少卿。

担任宰相

开成二年(837年),陈夷行在工部侍郎任上被拜为宰相,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成三年(838年),杨嗣复、李珏拜相。陈夷行生性孤高,素来轻视杨嗣复,每逢御前议政,都会在言语上加以冒犯,以致发生冲突。他上表皇帝,称自己患有足疾,请求辞去相位。唐文宗不许,命宦官到他府中慰劳。不久,陈夷行进拜门下侍郎。

开成四年(839年),陈夷行又进言皇帝,认为不应使臣下握有威权,宰相郑覃也暗指杨嗣复、李珏乱政。杨嗣复数次上表,请辞宰相,借此向文宗施压。当时,陈夷行与郑覃交好,结为同党,在朝中与杨嗣复等人相抗衡,引起唐文宗的憎恶。唐文宗遂免去郑覃、陈夷行的宰相之职。陈夷行被罢为吏部侍郎,不久又出任华州刺史。

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继位,将陈夷行召回朝中,授为御史大夫。会昌元年(841年),陈夷行再次拜相,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时,回鹘嗢没斯部到天德军,寻求援助,欲内附唐朝。天德军使田牟上表朝廷,建议拒绝受降,并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攻击嗢没斯。首相李德裕则主张接受投降,并提供粮草。陈夷行表示反对,认为此举是在资敌。唐武宗最终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赏赐嗢没斯粮草二万斛。

出镇河中

会昌二年(842年),陈夷行被罢为尚书左仆射,后因足疾请辞,改任为太子太保。

会昌三年(843年),陈夷行出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担任检校司空、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同年五月,唐武宗命陈夷行与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河东节度使刘沔一同征讨昭义军。

会昌四年(844年),陈夷行病逝于河中节度使任上,追赠司徒。

轶事典故

陈夷行任相期间,多次在皇帝面前进言,暗指杨嗣复专权。

唐文宗曾采纳杨嗣复的建议,任命王彦威、史孝章为节度使,并询问陈夷行的意见。陈夷行答道:“只要是陛下的想法就恰当。”杨嗣复却道:“如果此事不当,臣下怎会没有意见?”唐文宗笑道:“我本来就没有偏私之心。”陈夷行又道:“近三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杨嗣复反驳道:“齐桓公任用雠虏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的顾虑吗?”

唐文宗曾问宰相道:“天宝年间施政不佳,这时姚崇、宋璟还在吗?”李珏道:“姚崇、宋璟都已去世。”又道:“君主英明圣哲,却很难始终如一。玄宗曾说:‘我自即位以来,从未错杀一个无罪之人。’可是他却任用李林甫,使其族灭人家,不也是昏惑迷乱吗?”陈夷行趁机道:“陛下不可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则道:“陈夷行的话说起来简单,太宗任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臣认为信用房玄龄、魏征多年不能叫不合道理,但是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就足以说是违背道义了。”

人物评价

李德裕:身为儒宗,位致宰相,言必体要,行归於周,得壶遂之深忠,持颜子之极乐,信能感物,桃李所以不言,思在无邪,藜藿由其不采。朕缵成鸿业,再授钧衡,陈群立朝,道无适莫,葛亮称物,心匪重轻。虽壮趾为灾,(阙)步为蹇,朕之毗倚,方固初终。任以建牙,暂去岩廊之上,射不穿札,遂居将帅之间。

刘昫:陈、郑诸公,章疏议论,绰有端士之风。天子待以贤能,付之以鼎职。延英献纳,罕闻康济之谟;文陛敷扬,莫副具瞻之望。加以互生倾夺,竞起爱憎。惟回奉使命而喻藩臣,救危邦而除宿憾。况昭献文章可以为世范,德行可以为人师,有、诵之上才,非桓、灵之失道,讵可不思己过,只务面欺。辅弼之宜,安可垂训?若俾韩非之言进矣,子辈安可逃乎?土运之衰,斯为魍魉,悲夫!

个人作品

陈夷行曾参与编撰《宪宗实录》。《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一篇:《条覆馆驿事宜疏》。《唐文拾遗》则补录一篇:《仆射上仪依三公奏》。

标签: 陈夷行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舒元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舒元舆,唐朝

    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八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

  • 李固言:唐朝时期宰相,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固言,唐朝

    李固言(782-860年),字仲枢,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李现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勤奋好学。元和七年(812年),状元及第。唐文宗即位,依附于宰相李宗闵,历任户部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迁尚书右丞。大和八年,出任华

  • 李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科举以明经科名登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珏,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珏,字待价

  • 杨嗣复:唐朝时期宰相,平步青云,后在宦海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嗣复,唐朝

    杨嗣复(783年-848年),字继之,又字庆门,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朝宰相,户部尚书杨于陵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嗣复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与“牛党”的牛僧孺、李宗闵“皆权德舆门

  • 杨嗣复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嗣复,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嗣复(78

  • 唐朝宰相郑朗,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朗,唐朝

    郑朗,唐朝宰相。字有融,郑珣瑜次子,郑覃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中国古代之时,尤其是隋唐以后,人们步入仕途的最主要途径便是科举考试。因此,多少儿郎们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前程而昼夜苦读,只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上一展雄风。然而,很多时候,天不遂人愿,有些人倾尽一生也没有获得一个好

  • 杜悰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迎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悰,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悰(794

  • 魏谟人物生平简介,魏谟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谟

    魏谟,或魏謩(793—858)字申之,生于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祖籍巨鹿郡曲阳(今晋州市),魏徵五世孙。太和七年进士,历官左拾遗、谏议大夫、判弘文馆事、汾州刺史、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礼部尚书,监修《文宗实录》四十卷,户部、吏部尚书,言论切直,无所畏避,官终守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 魏征后人魏谟,做的官比魏征更大但是没有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谟

    在澄城县城以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良周的村庄。这里前俯梁原,背依青山。长宁河从村后绕向西南,县西河在村东不远处缓缓地向南流淌。在这两条河流之间,是大片的沃野良田。据传,战国时期这里曾建置驻军,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又修建了皇帝行宫。想当年,这里或城墙高筑、战马啸啸,或画栋雕梁、殿宇巍峨,那是何等的繁盛

  • 【新唐书·魏谟传】原文及翻译,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谟传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