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舒元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唐朝宰相舒元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10 更新时间:2023/12/7 8:41:35

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八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两部侍郎,同平章事。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十一月,李训、舒元舆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势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元舆单骑出走,为仇士良神策军生擒,不日遭腰斩,史称“甘露之变”。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时。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诛。所著《牡丹赋有序》一篇,时称其工,一日,文宗绕栏微吟,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舆集》,以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16篇。其文《贻诸弟砥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

注:《新唐书·舒元舆传》记舒元舆,婺州东阳人。此处婺州东阳实际所指为现在大范围的金华地区,即婺州东阳郡。新唐书卷四十五有明确记载婺州东阳郡的范围所指,包括现在大范围的金华地区。古今地名虽同实则所指范围有异,容易引起今人误会。兰溪舒姓村落不下八个多有舒氏祠堂,为元舆公后裔。地方文献及族谱均有记载舒元舆为兰溪人。

《牡丹赋有序》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耳,与牡丹何异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而退,余遂赋以示之。

圆玄瑞精,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日披开,照耀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

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不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我研物情,次第而观。

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裹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薰,宿露宵裛。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风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辨!不窥天府,孰得而见。乍疑孙武,来此教战。

其战谓何?摇摇纤柯。玉栏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窠。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色酡。角炫红宫,争颦翠蛾。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

弄彩呈妍,压景骈肩。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晶莹睇来,金缸列钱。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

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恤终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如贮深闺,似隔绛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我来睹之,如乘仙槎。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冲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莫知其他!

我按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比栉。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逸,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

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之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赠李翱》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帏。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桥山怀古》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问此地为渠搜。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游。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箭何人收。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标签: 舒元舆,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固言:唐朝时期宰相,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固言,唐朝

    李固言(782-860年),字仲枢,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李现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勤奋好学。元和七年(812年),状元及第。唐文宗即位,依附于宰相李宗闵,历任户部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迁尚书右丞。大和八年,出任华

  • 李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科举以明经科名登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珏,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珏,字待价

  • 杨嗣复:唐朝时期宰相,平步青云,后在宦海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嗣复,唐朝

    杨嗣复(783年-848年),字继之,又字庆门,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朝宰相,户部尚书杨于陵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嗣复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与“牛党”的牛僧孺、李宗闵“皆权德舆门

  • 杨嗣复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嗣复,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嗣复(78

  • 唐朝宰相郑朗,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朗,唐朝

    郑朗,唐朝宰相。字有融,郑珣瑜次子,郑覃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中国古代之时,尤其是隋唐以后,人们步入仕途的最主要途径便是科举考试。因此,多少儿郎们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前程而昼夜苦读,只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上一展雄风。然而,很多时候,天不遂人愿,有些人倾尽一生也没有获得一个好

  • 杜悰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迎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悰,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悰(794

  • 魏谟人物生平简介,魏谟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谟

    魏谟,或魏謩(793—858)字申之,生于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祖籍巨鹿郡曲阳(今晋州市),魏徵五世孙。太和七年进士,历官左拾遗、谏议大夫、判弘文馆事、汾州刺史、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礼部尚书,监修《文宗实录》四十卷,户部、吏部尚书,言论切直,无所畏避,官终守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 魏征后人魏谟,做的官比魏征更大但是没有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谟

    在澄城县城以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良周的村庄。这里前俯梁原,背依青山。长宁河从村后绕向西南,县西河在村东不远处缓缓地向南流淌。在这两条河流之间,是大片的沃野良田。据传,战国时期这里曾建置驻军,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又修建了皇帝行宫。想当年,这里或城墙高筑、战马啸啸,或画栋雕梁、殿宇巍峨,那是何等的繁盛

  • 【新唐书·魏谟传】原文及翻译,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谟传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

  • 历史上的法海,唐朝宰相裴休送子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裴休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