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亲手干掉李世民弟弟?

揭秘: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亲手干掉李世民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3/12/27 15:10:19

尉迟敬德:迟敬德出身贫素,年轻时以锻铁维持生活。隋朝末年,兵车屡动,土木不息,征税百端,官吏侵渔,人不堪命。尉迟敬德以打铁更维持不了正常的生括,于是在高阳应募入伍,跟从隋炀帝伐高丽,官至朝散大夫。之后,海内骚然,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如猬毛并起,地主武装似春笋而出,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举起反隋大旗,建元天兴,尉迟敬德投奔刘武周部下,被授为偏将。唐武德二年(619年),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与宋金刚率兵2万攻河东。至黄蛇镇,又联合突厥,锋不可挡,破榆次,拔介休,克太原。太常少卿李仲文被擒,举军覆没。尉迟敬德率军继续南下,破平遥,取石州,略浩州。唐高祖诏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与齐王李元吉阻击尉迟敬德,又被战败。唐军步步溃退,尉迟敬德攻晋州,破浍州,节节取胜。同时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自号魏王,与尉迟敬德南北呼应。之后隋问东守将王行本投归,使关中大震,

武德二年(620年),唐高祖诏秦王李世民亲自督军进讨,屯兵柏壁,同时派永安王李孝基与于筠、独孤怀恩、唐俭等人攻击夏县吕崇茂。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与宋金刚至介休抗拒唐军。尉迟敬德又与李世民大战于美良川,李世民攻战不胜,便采取疲劳战术,在帕壁守城不战,又釜底抽薪,截断尉迟敬德的粮草。因此,尉返敬德与宋金刚败退介休,李世民率军穷追不舍,围逼介休,背城而阵。李世民令李世积、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翟长怒、秦武通为南军,亘互7里。宋金刚战败遁走,尉迟敬德收余众坚守介休不降。李世民遣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劝谕,尉迟敬德遂与部将寻相,张万岁等人归唐。

尉迟敬德归唐后,忠心耿耿,南征北战,为唐初的统一稳固做出了眼大贡献。李世民也能大胆用人,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率领刘武周旧部8千余人,与诸营相参,东进讨伐王世充。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唯恐尉迟敬德叛变,多次密言李世民,但李世民不听。一日,李世民领500骑巡察战地,刚登北邙山,突然被王世充万余骑包围。王世充勇将单雄信飞马横槊,直向李世民扑来,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把单雄信打下战马,迫使王世充军队退却,使李世民突出重围。在邙山之战中,尉迟敬德紧随李世民帅兵迎战,横冲王世充军阵,往返无能阻拦,因此大败王世充军,擒其将陈智略,斩首千余级,获排稍兵6000名。邙山之战后,李世民深为尉迟敬德的忠义精诚所感动,亲对尉迟敬德说:众人都说公必叛,我独相保,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报达,并赐金一箧,“此后恩眄日隆”。

在交战中避稍和夺稍,是尉迟敬德超群出众的绝技。他与敌战,扎常单骑入阵,丛捎相刺非但伤不了他,而且能夺去敌人的稍反刺之,将帅兵士无不敬佩。齐王李元吉以善马稍自负,看不起尉迟敬德,想与其比试,张自己的威风。遂自请与尉迟敬德去掉锋刃决一胜负。尉迟敬德说;“纵使如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矟谨当却刃”李元吉左右刺杀,终不能中。李世民问尉迟敬德夺矟难还是避矟难,回答夺矟难,乃命夺元吉马矟。李元吉操矟跃马,专心投刺,尉迟敬德很快就把李元吉的矟夺到手中,博得众人喝采李元吉表面对笑,内心耻恨。

武德四年(621年)和武德五年(622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分别镇压了窦建德刘黑闼农民起义,之后,又从李世民破徐圆郎,屡立战功。

武德末年,随着李世民声望的提高,太子李建成感到威胁越来越大,为了对付李世民,保住太子地位,便与齐王李元吉结成私党,于是兄弟三人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表面化。尉迟敬德勇猛忠义,为人所知,李建成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对他用重金收买,“赠金皿一车”。尉迟敬德婉言拒绝,李世民知后,更加敬佩尉迟敬德的品质和为人,十分感激地讲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李建成的收买之计失败后,对尉迟敬德怀恨在心。不久,齐王李元吉遣刺客来杀害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里,开门安睡,所遣刺客畏其勇猛力大,不敢入内。这一手落空后,李建成与李元吉又对他加以诬陷,促使李渊下令斩杀,在李世民的固争下方才得免。

由此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日夜加紧对付李世民。而李世民为了争取主动,占据充分的理由,迟迟不动。尉迟敬德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极力主张先下手为强。由于李世民一直犹豫不决,尉迟敬德又与侯君集等人多次恳请劝说,促使早定大计,改变李世民方面的被动局势,从此转为主动。当时,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怕吉凶难测,对双方斗争持观望态度,李世民派人召请他们,反被谢绝。李世民气愤他们背叛了自己,解佩刀授尉迟敬德,再去召请。不从秆斩首相见。尉迟敬德为了壮大李世民的力量,劝谕房玄龄等人归心李世民,共行大计。

玄武门喋血,太子李建成被斩,李世民战马受伤,坠落林中,李元吉张弓射杀李世民,正在此时,尉迟敬德率70余骑奔驰而来,李元吉想跃马遁逃,被尉迟敬德射中。当时,两军相峙于玄武门,战杀不止,尉迟敬德手持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示众,平息了混乱和骚动,然后,奉李世民之命前去禀报唐高祖。唐高祖正在池中泛舟,见尉迟敬德裹甲而来,大为惊慌,问乱者是谁,来此何意?尉迟敬德回答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秦王举兵讨平,恐陛下不安,派我来宿卫。唐高祖听后,方才平静,尉迟敬德请唐高祖赐手诏,请让李世民指挥诸军。于是“内外始定”。李世民即皇位后,尉迟敬德授左卫率。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随从亲信百余家因此得罪,李世民欲尽诛灭。尉迟敬德认为不可,指出:“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其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免罪,全部放还。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论功第一”,赐绢万匹,官至右武侯大将军。

唐太宗贞观初年,尉迟敬德在阻止突厥的寇掠中又着有新功。当时,突厥日益强盛,侵扰中原,成为唐政权严重的威胁。尉迟敬德被授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击败突厥于泾阳。所获珍宝财物,必散送士卒,于是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唐太宗要亲征高丽,尉迟敬德提出不可,认为陛下远至辽东,太子守定州,两京空虚,恐有杨玄感之变。他想以此阻止唐太宗亲伐高丽,而唐太宗不听,并授尉迟敬德以本官兼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

尉迟敬德一生戎马倥偬,屡立战功,因此以功自负,不把大臣看在眼里,又与宰相不和,被贬为襄州总管,他曾侍宴庆善宫,有坐在其上者,尉迟敬德便愤然不平,任城王李道宗劝解,被尉迟敬德拳击双目。唐太宗对他的行为很不高兴,宴罢之后,亲自召见劝慰他,尉迟敬德从此醒悟,顿首相谢,以老辞官。

尉迟敬德晚年谢绝宾客,不与外通,唯饬观沼,奏清商乐,奉养甚厚。又饵云母粉,求延年之术。尉迟敬德卒后,唐高宗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标签: 尉迟敬德李世民弟弟

更多文章

  • 孟郊连出两上联被小乞丐答出,一身冷汗把小乞丐赶出城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郊

    相信很多人都会背《游子吟》这首千古名诗,诗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人听了想落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之手。孟郊出生于唐代湖州武康,尽管父亲在官府当差,由于官职低微,俸禄也不高,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寒。孟郊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纵然有满身的才华,却一直默默无

  • 唐诗《游子吟》作者孟郊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郊

    在1203年前的今天,0814年9月12日 (农历八月廿五),唐诗《游子吟》作者孟郊逝世。 孟郊(751年-814年9月12日(距今已1203多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网络配图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

  • 孟浩然《示孟郊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示孟郊,孟浩然

    古诗《示孟郊》年代:唐作者:孟浩然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 娄师德是怎样的人 娄师德唾面自干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娄师德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娄师德纪念馆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

  • 郑仁泰是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为何李治却不愿重用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郑仁泰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每个成功的武将都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而来,而每次战役即便大获全胜,己方也免不了大量士兵的伤亡。但是对很多士兵来说马革裹尸就是他们的宿命,为了保家卫国死在战场上也算死得其所。李世民有一心腹爱将,在一次出征征战的时候带领了一万多人去追击敌人,结果敌人没找到,一万多士兵

  • 张公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公瑾,唐朝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后世所熟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中排在第十八位的是郯国公张公瑾,今天就来说说他的故事。张公瑾出身敦煌张氏,原为王世充部下,武德元年(618年),他与崔枢一同献城投降唐朝,因此被任命

  • 张公瑾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公瑾,唐朝

    张公谨是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张公瑾,不是北京顺义人,而是河南濮阳人。张家也不是什么北京地区的豪强家族,而是世代为官。张公瑾的曾祖,在北魏的时候还做过侍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宰相。但是后来,因为时代变迁,中间经过了好几次改朝换代,所以张

  • 历史上真实的张公瑾是怎样的?与演义小说中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公瑾,唐朝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隋唐演义当中,张公瑾是单雄信的结义兄弟,祖上是北京顺义那边的一个豪强。后来到了张公瑾这一代,张公瑾去了幽州王罗艺手底下做将军,后来跟着罗成一起投降了唐

  • 唐朝将领张公瑾和李世民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公瑾,唐朝

    大家好,说起唐朝将领张公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领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在谷水打败王世充,然后挥兵围困洛阳。王世充坚守城池,李世民围城十日,没有丝毫突破。这时,李勣和尉迟恭向李世民推荐一人,此人名叫张公瑾,早年曾在王世充麾下效力,四年前投奔李渊。张公瑾力大无穷,和王世

  • 张公瑾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张公瑾

    张公瑾的名字我们听来可能会比较陌生,他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被称为大唐第一奇才,这是为什么呢?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