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大臣宇文融 救人活国其利博哉

唐朝大臣宇文融 救人活国其利博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76 更新时间:2023/12/26 7:34:40

宇文融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办法、也很能干的人。开元初年,他经过几次升迁,做到富平主簿的官,不久又当了监察御史,有了直接向皇帝提出建议的机会。

宇文融大胆地向玄宗建议,派人检查伪报的虚假户口,把藏匿不报的人口检查出来,予以登记。这正是玄宗关心的问题,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字文融的建议,并派他去从事这件事情。因为当时逃匿户口的人太多了,宇文融又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他干了不久,就搜查出不少漏报的户口,玄宗很高兴,任命他为特加朝散大夫,又迁为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主持检核户口的工作。

他奏请设立了十名劝农判官,分赴全国各地,主持检核户口的工作。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不报户口的农民,只要报上户口,不但不予惩罚,而且还给以六年免交赋调的优待。“调”是用来替代劳役的钱。只交少量的地租就可以了。这个办法对那些隐瞒户口的农民登记户口是有利的,所以他们纷纷离开原来所依附的大地主,登记了户口(等于自我解放出来了)。

不出所料,宇文融检核户口果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阳翟尉皇甫憬上书预言:实行这个办法以后,逃逸户口的会更多,并且断言:隐瞒户口的事,就是伊尹申不害管仲、晏婴这些人再世,也解决不了。但是,因为检核户口,符合玄宗的主张,所以皇甫憬的上书,惹恼了玄宗,皇甫憬被贬为盈川尉。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些赞成宇文融办法的人,也敢讲话了,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也站到宇文融一边,结果,反而是宇文融在朝中形成一股势力。有些人看着宇文融的眼色行事。在检核过程中,这些人希望向宇文融表功,往往虚报成绩,甚至有人把已经有户口的人,也当作没有户口的人报上去。不过,总起来说,宇文融的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当年就检查出漏报户口八十多万户,还检查出相应数量的瞒报的土地。尽管向新报户口的人征收的税不多,但全国还是多收了几百万钱的租税。

这个成绩,让玄宗非常高兴。宇文融为他初步解决了一个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擢升他为御史中丞。这一来,更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宇文融和检核户口了。有一次玄宗让尚书省讨论一下检核的情况,几乎是异口同声盛赞检核户口之举。只有户部侍郎杨某,站出来攻击检核户口是得不偿失,结果被派了外任,实际上是被赶出首都。

宇文融每到一处,首先召集当地的父老乡亲,宣扬皇帝的恩德。由于宇文融领导著一大批劝农使,他们还做了一些设立义仓、救济灾民之类的工作。乡亲父老们听了他们的宣讲,看了他们的行动,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把宇文融比做自己父母。

玄宗听说了这一情况,也很受感动,他下诏表彰宇文融,说他做的工作是:“救人活国,其利博哉!”并同意将他们搜查户口得来的钱,存入常平仓。常平仓是专门储备救济物资的仓库,宇文融他们所以能够拿出钱来赈济灾民,就是因为他们掌握著这些仓库,并在里面储备了资金。所以遇到灾荒,即可方便使用。

宇文融受到玄宗的器重,引起一些的人忌妒。中书令张说,对宇文融就很是反感,又怕他的权力太大。宇文融虽然有所防备,但张说与中书舍人张九龄,联合起来反对他,宇文融也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等人反对张说之辈。

这时,宇文融兼任户部侍郎,在张说等人的攻击之下,玄宗对他们拉党结派很不满意,便把宇文融调为魏州刺史,以后又调为汴州剌史。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上书建议对过去一些废弃的河道,加以改造,开发成为水田,造福国家。因为以后政治情况的变化,他的这一理想,未能实现。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宇文融也时有沉浮。他被调为外任不久,就又被调回京师,被任鸿胪卿兼户部侍郎。这是职位很高的官,属于宰相之列。宇文融志得意满,以天下为己任,任命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居于要职,并声称几个月之内,就要让国家太平无事。

他的这些言行,更加引起了那些忌恨他的人的不满,对他的诋毁就更厉害了。御史大夫裴光庭,揭发他“交游朋党”,还说他的儿子贪污公款。因此,宇文融被贬为昭州平乐尉,身处岭南。还有人揭发他在汴州造船的时候,隐藏了钜额公款。于是,又流放他到岩州,死在路上。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杜暹:唐玄宗时期宰相,人称“百纸参军”,以清廉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暹,唐朝

    杜暹,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杜暹出身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初授婺州参军,人称“百纸参军”,历任郑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后出任安西副大都护,深得西域民心,平定于阗王尉迟眺叛乱。开元十四年(726年)

  • 杜暹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濮阳杜氏大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暹,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暹(?-7

  • 开元儒将王晙:击破吐蕃的悍将后来成了大唐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晙,开元,儒将,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后徙洛阳,唐朝宰相、名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

  • 唐朝宰相张嘉贞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免官回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嘉贞

    685年(垂拱元年),张嘉贞考中明经科,被授为平乡县尉,不久因受案件牵连免官回乡。累职升迁702年(长安二年),侍御史张循宪出任河东采访使,上表举荐张嘉贞。武则天召见张嘉贞,面试其才,擢升他为监察御史。此后,张嘉贞历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深受官吏的敬畏。717年(开

  • 唐朝著名宰相张嘉贞几经沉浮的官场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著名宰相张嘉贞

    唐朝的张嘉贞是开元年间著名的宰相,他生于公元665年,卒于公元729年,享年64岁。司马光曾以“尚吏”两字评价唐朝的张嘉贞在政事方面的修为。早年间,张嘉贞曾担任平乡尉一职,后来身受牵连遭遇贬官回乡。公元702年,御史张循宪外出办事时,发掘了张嘉贞出色的才能,便将张嘉贞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见张嘉贞谈吐

  • 唐朝张嘉贞落魄而有大志:是金子总会发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张嘉贞

    唐朝的张嘉贞是开元年间著名的宰相,他生于公元665年,卒于公元729年,享年64岁。司马光曾以“尚吏”两字评价唐朝的张嘉贞在政事方面的修为。早年间,张嘉贞曾担任平乡尉一职,后来身受牵连遭遇贬官回乡。张嘉贞画像公元702年,御史张循宪外出办事时,发掘了张嘉贞出色的才能,便将张嘉贞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见

  • 唐朝著名宰相苏颋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著名宰相苏颋

    苏颋的唐朝著名宰相,关于苏颋的生平经历可通过苏颋简介而得知。通过苏颋简介得知,苏颋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27年,享年57岁。苏颋是陕西武功人,父亲是尚书左仆射苏瑰。苏颋自幼喜欢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苏颋对文学领域、政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记载说,苏颋从小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他看过的书

  • 为人直爽处事果断的苏颋是如何逐渐成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颋

    苏颋的唐朝著名宰相,关于苏颋的生平经历可通过苏颋简介而得知。通过苏颋简介得知,苏颋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27年,享年57岁。苏颋是陕西武功人,父亲是尚书左仆射苏瑰。苏颋自幼喜欢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苏颋对文学领域、政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记载说,苏颋从小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他看过的书

  • 唐朝宰相苏颋看过的书籍都能过目不忘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颋,宰相,唐朝

    苏颋的唐朝著名宰相,关于苏颋的生平经历可通过苏颋简介而得知。通过苏颋简介得知,苏颋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27年,享年57岁。苏颋是陕西武功人,父亲是尚书左仆射苏瑰。苏颋自幼喜欢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苏颋对文学领域、政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记载说,苏颋从小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他看过的书

  •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常衮,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衮(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