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名将王德用的人物简介,王德用的生平事迹

宋朝名将王德用的人物简介,王德用的生平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93 更新时间:2024/1/6 13:56:39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军节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继母张氏,因孝顺而闻名。 其父王超为怀州防御使时,王德用补衙内都指挥使。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时年十七岁的王德用任西头供奉官,作为先锋,随王超出击。他率军一万与李继迁军在铁门关(今宁夏盐池县东北)交战,斩首十三级,俘获一万多头马羊。等到进军至乌、白池时,李继迁军锋甚锐,王超因害怕而不敢再前进,王德用亲率五千精兵,转战三日,迫使李继迁军退却。等到撤军时,王德用又请求率军殿后。到了一个关隘,王德用认为:“回师到关隘,士兵如果争先恐后,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领军前往距夏州五十里处的隘口,并摆好阵势。王德用下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到了阵前,士兵们安定顺从,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前进,连王超也扣紧马缰缓慢前行。李继迁军紧随其后,因宋军撤退井然有序,都不敢靠近。回师后,王超抚摸王德用的背感慨道:“我王家有个有出息的儿子!”

历职有绩此后,王德用经接连升任后任内殿崇班,以御前忠佐之职担任马军都军头,并出任邢、洺、磁、相四州的巡检。当时盗贼张洪霸等人聚集在各州边界上,官吏无力捕获。王德用到任后,用毡车装载勇士,装作是载着妇人的样子。途经邯郸时,盗贼果然拦路劫掠,车中勇士趁机冲出,将众盗贼一网打尽。又奉命督捕陕西东路盗贼,众盗贼闻讯后,互相告诫说:“这是擒获张洪霸的人。”都接连逃散离境。 后担任环、庆二路指挥使,不久后因奏事时违逆朝廷旨意,被降授为郓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历任内殿直都候、殿前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等职,调任捧日(骑军)左厢都指挥使、英州团练使等职。 天圣(1023年—1032年)初年,王德用以博州团练使之职知广信军。广信军治所的城墙损坏已久,仍未修缮。王德用到任后,亲率禁军增筑城墙,朝廷下诏褒奖。 其后转知冀州,历任龙神卫、捧日(骑军)天武(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康州防御使、侍卫亲军步军马军都虞候等职。后被召回朝廷,又出任并、代二州马步军副都总管,调任殿前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明道元年(1032年),王德用出任桂、福二州观察使。

初入枢密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章献明肃皇后)崩逝。宋仁宗在阅览太后阁中的奏疏时,看到了王德用之前劝阻太后补用军士的上疏,感到惊奇,认为他可以委以重任。遂于同年四月任命王德用为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是一介武夫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仁宗派使者催促他入枢密院任职,旋即拜枢密副使。 景祐元年(1034年),以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之职同知枢密院事,并调为知枢密院事。景祐二年(1035年),领安德军节度使。 景祐三年(1036年),加检校太尉、定国军节度使、宣徽南院使。 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王德用请求亲自率军讨伐,仁宗不允。

屡遭诬害王德用的威名天下皆知,他的相貌奇伟,有人认为这不是作为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便上奏请罢王德用枢密职,仁宗无奈,只得让王德用出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徐州上任之前,仁宗赐手诏来抚慰送别他。不久后又遭人诬陷,被降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今湖北随州)。许久后,徙知曹州(今山东菏泽)。曹州风俗喜欢斗殴,境内有许多盗贼,狱中从未空闲。等到王德用在曹州任职后,狱中多次出现没有一位囚犯的情况。

出镇定州庆历二年(1042年),王德用被起用为保静军留后、知青州。当时辽朝聚兵幽、蓟之地,准备趁宋夏战争宋朝元气大伤时入侵,派使者前来索求土地,宋朝黄河以北的疆域都进入警戒状态。王德用还未赴任,便被仁宗任命为检校司空、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他入朝觐见仁宗,流泪说:“臣之前犯了大罪,有幸得陛下赦免不杀,现在不值得被任用。”仁宗慰劳道:“河北正告急,要借你的威名镇抚那里。” 同年四月,改任真定府、定州等路都部署。又改为宣徽南院使、判成德军,还未赴任,转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仁宗又下密诏,向王德用询问用兵方略,王德用上书陈述近代以来用兵的得失以及现今料敌制胜的方法。适逢和议(庆历增币,又称重熙增币)达成,解除警戒,王德用遂改知陈州。

转徙诸地庆历三年(1044年),徙知河阳军,未赴任,以宣徽使任奉朝请,之后出判相州。 庆历六年(1047年),王德用获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澶州。 次年,改判郑州,封祁国公。庆历八年(1049年),王德用又任会灵观使,之后任校检太师,复判郑州,徙判澶州。皇祐二年(1050年),除集庆军节度使,改封冀国公。次年,王德用上疏乞骸骨,仁宗命其以太子太师致仕,朝会时班列中书门下之位。

再获起用王德用致仕后,每到乾元节(宋仁宗生辰)向仁宗祝寿时,仍位列朝班之中。辽朝前来祝寿的使者对翻译官:“黑王相公难道被再次起用了么?”仁宗听闻后,便于皇祐四年(1052年)起用王德用为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 至和元年(1054年)三月,王德用升任枢密使。 十月,仁宗因王德用年迈,每天都要入朝拜谒,于是特地下诏允许他不用下拜。 [34-35]

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拜相。适逢辽朝使者耶律防前来,王德用等随同耶律防在玉津园射箭。耶律防说:“天子(指宋仁宗)用您主管枢密院事务而用富公(富弼)为相,将相两方都用人得当矣。”仁宗听闻后颇为高兴,赐王德用一把弓、五十支箭(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耶律防在此年四月入见仁宗,同月便返回辽朝。而富弼于六月才被召入朝,李焘因而怀疑此事属于“溢美之词” )。其后,王德用被封为鲁国公,御史赵抃认为王德用“贪墨无厌,纵其子纳赂,差除多涉私徇,加之羸病,拜起艰难,失人臣礼”,因此请求将其贬黜,而王德用也多次请求卸职。仁宗于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十一月罢免王德用枢密使之职,任命他为忠武军节度使、景灵宫使。不久后,又担任同群牧制置使。仁宗下诏让他五日参加一次朝会,并允许王德用的子孙一人将其搀扶入朝。

寿近杖朝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二十七日(4月3日 ),王德用病逝,享年七十九岁。仁宗亲自前往吊祭,并在禁苑中为他发哀,为其辍朝两日。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武恭”。王德用临终时上疏说:“臣有俸禄,足以用来办理丧事,不敢又劳烦朝廷,希望不要派人主持丧事,不要赠给丰厚的财物。”仁宗览奏后,加赐王德用家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 五月,葬于管城。仁宗后赐其碑额为“清忠”。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东汉顺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戏:张纲拒绝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顺帝,反腐,

    自东汉中期起,外戚、宦官与清流官僚构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团。吕思勉指出:“汉朝时候的社会,本不及后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于(一)政治上阶级的不平,(二)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倘使政治清明,也还可以敷衍目前,为‘非根本的救济’;却是后汉时代,掌握权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我们不能将三大

  • 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纲,张纲毁车,东汉,

    说起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汉代名臣张良,人皆知晓。却不知数百年后,没落的张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张纲,与张良祖比,也至少算得上承继祖先遗风,颇有胆识的忠义之臣。张良身处乱世之间,系开国之臣,足智多谋,擅长的是军事谋略。而东汉顺帝时代,国家一统,不是乱世之时,但朝政已大不如前,官僚腐败,整个大汉王

  • 张镇孙: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保全百姓后自杀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镇孙,南宋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南宋时期状元、南宋末期重臣。他出生于当地望族,祖父张机为朝奉郎,父亲张南仲为朝散大夫。张镇孙早年有神童之誉。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举,翌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一,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镇孙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

  • 揭秘著名词人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柳三变柳永的妻子是谁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三变,柳永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

  • 孙洙《河满子·秋怨》: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洙,《河满子·秋怨》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时期官吏、词人,曾经进策50篇评论时政,被韩琦称赞为“今之贾谊”。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孙洙的《河满子·秋怨》

  • 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国,亡国,女真,

    耶律延禧生于道宗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是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道宗朝权臣耶律乙辛设计诛杀太子耶律浚,又企图杀害幼年的耶律延禧,好在有北院大王,宣抚使萧兀纳等人的提醒,道宗皇帝加强了对皇孙延禧的安防,才能免于死在朝权臣耶律乙辛屠刀之下。虽然六岁就被立为梁王,九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上官尚光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上官尚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于史记报以的最高评价。不过,在笔者看来,资治通鉴同样配得上这一美誉,翻开此书,其中隐藏的种种真知灼见,足以成为后人之师。而作者司马光也因此留名史册。不过,除了撰写资治通鉴的成就之外,后人记住司

  •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何会有“濂溪先生”这个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周敦颐世称什么,指的是世人对周敦颐的敬称。大家都知道周敦颐的世称是“濂溪先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呢?说起周敦颐我们更多的是想到他的爱莲说,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朝廷命官员。在为官方面他总都是清正廉洁,积极地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