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杞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奸相卢杞

卢杞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奸相卢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3/12/23 2:29:55

卢杞(?―约785),字子良,唐朝大臣。侍中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滑州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除陌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遂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

历史如何评价卢杞

【卢杞弄权、祸国的实例】

1、排挤贤臣

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

卢杞除掉了其他宰相之后,知道依照惯例,天子不会不提拔其他朝臣为相,于是就向德宗主动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但是他给关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木偶——纯粹坐在那里摆摆样子的木偶。不但不让关播插手政务,连话也不让他随便说。

有一次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畅所欲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会后卢杞立刻向他提出严重警告,说: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

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2、迫害忠良

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计于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央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德宗频频点头,觉得卢杞讲得很有道理。

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觉得,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

没错。卢杞就是要让他去送死。

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一个一个搞掉,好让自己永远待在宰相的位子上。

很不幸,四朝元老颜真卿就是这么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

此人不除,卢杞寝食难安。

所以卢杞一直在盼望着这一天,所以卢杞发自内心地感谢李希烈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

颜真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拖延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到了许州[

许州:今河南许昌市],果然被李希烈拘留,从此再没回到长安。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亦即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

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3、胡乱指挥

这是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 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刺史戴休颜、夏州[ 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刺史时常春与渭北[

渭北: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节度使李建徽集合起来的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虽然兵力不多,但却是一支生力军。这对鏖战已久、伤亡惨重的奉天守军来讲,无异于灭顶之前的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此刻奉天城的外围全是朱泚的军队,援军入城只剩下两条必经之路:一是距离奉天北面十二里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四里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寝)。援军到底该走哪条路?

德宗的临时朝廷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浑瑊和关播都认为,绝对不能让援军走漠谷,此地既险又窄,一旦遭到敌军伏击,后果不堪设想。唯一的选择就是走乾陵,利用茂密的柏树林隐蔽行军,在树林东北面的鸡子堆扎营,与奉天守军里应外合,分散敌军兵力,减轻奉天的正面压力。

可此议却遭到卢杞的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走漠谷的行军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击,奉天也可立刻出兵接应,而走乾陵无疑会惊动先帝陵寝。

生死存亡之际,大唐的第一宰相提出了一个愚蠢的理由。然而,这却是一个充满神圣感的理由。如此充满神圣感的理由实在是让天子李适很难漠视。

浑瑊不服,力争说:“自从朱泚攻城以来,日夜不停地砍伐乾陵松柏,先帝陵寝早被惊动得够厉害了。眼下奉天万分危急,各道救兵皆未抵达,只有杜希全等人先行到来,这支援兵关系重大,如果据守要地,便可击破朱泚!”

卢杞寸步不让:“陛下用兵,岂能与逆贼相提并论!倘若让杜希全走乾陵,那是我们自己惊动了陵寝!”

看到卢杞的一脸忠贞之状,德宗皇帝内心的天平终于从现实的安危存亡倾向了神圣的忠孝节义,下令杜希全经由漠谷入援奉天。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一月初三,杜希全等部在穿越漠谷时果然遭遇伏击。朱泚军占据两侧山头,居高临下发射强驽、投掷巨石。漠谷顷刻间变成了死亡之谷。唐军死伤惨重、一举崩溃。奉天紧急出兵接应,却被早有准备的朱泚分兵击退。杜希全等人率领残部连夜退守邠州(今陕西彬县)。

更多文章

  • 卢杞简介 古代奸相卢杞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卢杞,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奸相

    卢杞(?―约785),字子良,唐朝大臣。侍中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滑州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

  • 唐朝最玻璃心的宰相:卢杞报复每个得罪他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卢杞,唐朝,宰相,

    这世上有一些人,长了一颗特别容易受伤的心,跟他相处要特别注意,因为说不准你哪句话哪个动作,就把他给伤害了,这无心之语无心之举的后果,往往还特别严重。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卢杞,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人——尽管他长得和“脆弱”二字毫不沾边。这人天生貌丑,脸色像一张蓝纸,身材还很矮小。估计就是因为这点缺陷,让他

  • 唐朝名将李愬的父亲是谁 李愬的父亲李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愬,唐朝名将,名将

    唐朝名将李愬的父亲是谁 李愬的父亲李晟简介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

  • 唐末名将李愬:藩镇割据期间大唐最后的救火队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愬,蔡州,吴元济,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

  •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藩镇割据局面在中唐稍稍缓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愬,藩镇,李希烈,

    【“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

  • 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玄策,外交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玄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代明将,王玄策出生日期不详细,只知道是唐朝时期汉族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任职骁卫长史,曾推翻摩揭陀国新王,生擒阿罗那顺,曾三次

  • 后唐大将史建瑭:李克用麾下每战当先的“史先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建瑭,后唐,李克用,

    史建瑭生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卒于梁龙德元年(921年),字国宝,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沙陀人,五代时后唐将领,其父为白袍将史敬思。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由于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人称之为“史先锋”。本

  • 五代十国的干爹时代:从李克用到石敬瑭非常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从珂,李克用,石敬瑭

    现代似乎流行“干爹”文化,认爹的,多为妙龄女子,做爹的,多为事业有成的多金男。利益双方,往往在借助各宗媒介,在诸多场合多有互动,其中演绎最为精妙的,恐怕非前些时日锒铛入狱的郭美美莫属了。但中华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这“干”字,白天在公共场合,念的是“平声”,晚上关起房门,屁股一沉,恐怕就成了“仄声”。

  • 李克用简介 唐末将领独眼龙晋王李克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克用,唐朝,唐朝将领

    李克用(856年—908年),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先后镇压庞勋起义

  • 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瑁,唐代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