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1/3 22:27:52

李继迁是党项平夏部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假使没有他,党项人可能和许多许多族群一样,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正是他,在兄长李继捧坚决将平夏之地和党项人全部交给中原朝的时刻,揭开了李氏(拓跋氏)之党项族群的自立之路,且愈战愈勇,竟在无比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于中国西北成就霸业,与强大的两宋、辽朝、金朝分别呈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辽宋金元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之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夏州地方,起初民不过三二十万,控弦之士超不过一万,且周边强邻环伺,竟能崛起于困境,继迁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民族、种族、基因学说的角度讲,不断的融合,不断的引入新鲜血液,是族群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党项人的崛起,在民族融合角度讲,正是不断进行基因重组、汲取新的能量的过程,其兴发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南北朝末期,党项羌人游牧于今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巴颜喀拉山脉,在那里,他们与青藏高原上的氐羌部落和吐蕃部落进行了融合;隋唐时期,党项人开始内附和民族大迁徙,第一次是迁至河湟地区,在那里主要与吐谷浑人、诸羌部落和汉人进行了民族融合,第二次是迁往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河套南部等地,主要与汉人、回鹘人、蕃部、契丹、室韦等进行了民族融合。

经过这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党项人在人口规模上显著扩大了,化、经济和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族群整体的民族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政治需求和建立自我政权的欲望开始膨胀。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主线来看,党项人从李继迁开始的目标清晰的民族独立进程是不值得鼓励的,因为毕竟在政治上造成了国家疆域长期分裂的局面,内战频仍,百姓苦不堪言,中华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长期而严重的损耗。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继迁带领党项人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尽管夹杂着个人英雄主义和封建时代为满足自己和后代政治经济欲望的目的,但当中原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不足以令包括党项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由衷地心悦诚服的时候,且中原王朝派往民族地区的官员多为“无知无畏”型,而遭致强烈反对时,那么,继迁反对其兄李继捧的行动,自然就会得到广大当地人的支持。因此,继迁固然是一位党项人的民族领袖,但他更多应该感谢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政治氛围,他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与潮流,才得以顺势而为、就势而上,成就了家族和族群的一段霸业。

继迁“称霸”大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开始是不服从继捧北宋献地而举事阶段,这段时间在强大的宋军压迫和部分族人的反对下,继迁不得不东躲西藏,多次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来,继迁成功地“攀附”了辽朝,迎娶其公主,获得其册封,借机在党项和蕃部中树立威望、重建威权;接着,继迁利用辽宋矛盾而浑水摸鱼,攻下银州以为据点,向四周侵扰;接下来,利用接受羁縻为条件,在辽宋之间“挑拨离间”,获得北宋允许互市等重大利好,党项人经济社会获得迅速发展。

继迁最初的想法与其军事行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和所有崛起的少数民族一样,都艳羡中原的物华天宝,欲先恢复故定难军和夏州之地,然后以图中原,因此战略攻击方向一直朝向中原,使得北宋将军事资源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经过长期大小规模的战争,继迁认识到:以辽朝比党项人强大得多的军事能力,尚难以将中原占据(如辽太宗、辽世宗几度南下中原,皆因无法实现长期立足而返),党项人则几乎没有可能在中原获得胜利,且若长期相持相战,对党项人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于是,继迁将发展战略转向唐末以来中原汉人王朝力所难及的河西走廊,先后攻取至关重要的灵州、凉州,为党项人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无比重要的基础。

党项人占领凉州后,原先顺服北宋的吐蕃六谷部与北宋的联系被切断了,但他们并不是真心服从继迁,党项人的统治一度被仅仅局限于凉州城,城外则是六谷部人的“天下”,时常侵扰党项人。继迁从缴获的六谷部人身上发现北宋赐予的牌印以及潘罗支已获北宋“朔方节度使”的任命等信息后,深以为患。毕竟当时党项人在凉州是“外来户”,且人数不多,因此继迁虽以获取凉州为喜,但也对吐蕃人的动向高度关注,面对不断的袭扰,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就在这时,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派人给继迁送来书信,言明全族欲降之,并盛情恳请继迁亲自前往受降。继迁大喜过望,张浦却忧心忡忡:“兵务慎重,贵审敌情,(潘)罗支倔强有年,未搓兵锋,遽尔降顺,诈也。不若乘其诡谋未集,一战擒之,诸蕃自伏”。但继迁不以为然:“我得凉州,彼势已促,力屈而降,何诈之有?况杀降不祥,尔勿疑,以阻向化之心”。继迁显然被连取灵州、凉州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对六谷部的投诚深信不疑,并且未加任何戒备,欣然前往六谷部的住牧地受降。

果然不出张浦所料,六谷部等族人在继迁必经之地精心布下重兵埋伏,待继迁经过时突然发动攻击。虽然继迁的侍卫部队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但“好汉不敌三手”,人多势众的六谷部伏兵几乎将继迁身边杀尽,继迁在几个贴身卫士拼死护卫下,狼狈逃脱,但也身中五箭,血流如注,在逃至灵州的“三十井”地方时箭伤发作,不治身亡,享年42岁。西夏王朝建立后,继迁被追谥为“太祖”,其墓号为“裕陵”。

统一河西走廊,实现的党项人独立建国,进而图谋中原,是继迁毕生的愿望,但一次小小的失误,竟让正值壮年的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临终前,继迁放心不下,还对赶到身边的诸子嗣和老臣们念叨“西略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的未尽理想。

同时,继迁也很担心自己死后党项人群龙无首,北宋会大举进攻,因此他嘱咐长子李德明:“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显然继迁甚至多年与北宋作战,已经累积恶感,所以要求德明以恭顺态度对宋。继迁最放心不下的莫过于权力的传承了。为此,他特意将张浦唤到面前单独交流,反复叮嘱张浦尽心辅佐德明,一定要保住历史(拓跋氏)数百年开创并坚守下来的基业。在得到张浦等人坚定的承诺后,继迁才慢慢闭上了眼睛。而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06-1645年),就是出生于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标签: 明朝闯王李自成

更多文章

  • 奠定西夏基础的李继迁:元昊的西夏国由此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继迁,元昊,西夏,

    李继迁,生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银州防御使李克俨之子,很小就以智勇双全闻名于氏族中,12岁便被授予管内都知蕃落使,主管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事务,这也为他后来煽动诸部反叛打下基础。李继捧献土入朝,氏族内多有不服,其中尤以19岁的李继迁最为激动。宋使来宣他们入朝时,他与弟弟李继冲、汉族谋士张浦商议,

  • 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的张小娘子,她的医术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张小娘子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思想,历史上的女性医生非常少,关于她们的史料记录更是寥寥无几,较为出名的就是两晋时期的鲍姑、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她们也被誉为古代四大女名医。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宋代的张小娘子。宋朝在军事力量上较为薄弱,但是百姓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富足,文人才子们除了吟诗作对

  • 不为人知的金国抗蒙将领郭虾蟆:城破时焚城殉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蒙古,郭虾蟆

    青山无语埋忠骨,祖厉有泪伴英魂。随着金国的灭亡,一代猛将郭虾蟆和其家眷、兵士的遗骨随着熊熊战火自此就埋在了会州古城,任由岁月的风雨侵蚀、湮灭,至今已有七百七十多年。然而,不灭的却是郭虾蟆奋勇抗敌、顽守孤城的英雄气概和其宁死不屈、忠君爱国的古代大丈夫英雄气节。1、会州古城几多变迁据《会宁县志》和相关史

  • 揭秘金国抗蒙将领郭虾蟆:城破时竟焚城殉节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国,古代,古代战争

    随着金国的灭亡,一代猛将郭虾蟆和其家眷、兵士的遗骨随着熊熊战火自此就埋在了会州古城,任由岁月的风雨侵蚀、湮灭,至今已有七百七十多年。然而,不灭的却是郭虾蟆奋勇抗敌、顽守孤城的英雄气概和其宁死不屈、忠君爱国的古代大丈夫英雄气节。1、会州古城几多变迁据《会宁县志》和相关史料记载:“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

  • 林灵素与宋徽宗有着哪些轶闻趣事?详细经过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林灵素,宋朝,宋徽宗

    说起林灵素皇帝与宋徽宗的缘分,还得从政和五年,徽宗皇帝的一个梦说起,当时徽宗皇帝梦见东华帝君召他到神霄宫做客。徽宗走进天宫,碰到一个骑青牛的道士,身边跟着两个随从,为他持幡仗剑开道。那道士到徽宗面前山呼万岁,说:“今天有机会见到天子圣颜,真是臣之万幸。”说完,道士骑着青牛走了。醒来之后,徽宗皇帝觉得

  • 林灵素与蔡京、童贯等奸臣有什么关系?是对手还是同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林灵素,宋朝,宋徽宗

    在徽宗朝,无可避免的要和当时朝中的大臣蔡京、童贯等发生联系。而林灵素真人究竟与这些奸诈之徒关系如何,却有不同的说法。依据元代所编撰之《宋史》中《林灵素传》所记载,林灵素真人当时将蔡京吹捧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盛章、王革为园苑宝华吏。郑居中、童贯这些奸臣,都是天上的神仙。后代历来也都根据此,认为林

  • 林灵素是谁?林灵素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林灵素,宋朝,宋徽宗

    林灵素,生卒年不详,原名灵噩,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北宋末著名道士,少时为沙弥,偷喝酒,被长老鞭打,愤而做道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加封金门羽客。著有《释经诋诬道教议》一卷,《归正议》九卷。是道教神霄派领袖级人物,承接王文卿使神霄派从奠基到兴盛,打败佛教密宗高僧,修改佛祖称号

  • “换头术”在中国古籍多次出现:陆判换美人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换头术,陆判

    导读:近日,中国医生和意大利医生将联手实施全球首例“换头手术”的消息,成为舆论焦点: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今年4月份宣布实施的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有了新的进展。他表示,准备与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携手合作,乐观估计,该项具争议性的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

  • 聊斋志异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真有陆判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聊斋志异,陆判,

    古装神话剧《聊斋新编》根据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改编,剧中帮助朱景兰和朱绮婷交换灵魂是阴曹地府里的陆判。那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真的有陆判吗?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并没有陆判此人,只有崔判官,陆判官是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只是他将人给改了姓。阎罗王殿里文武四

  •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李白,水,秋风,梦

    古诗《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年代:唐作者:李白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作品赏析【韵译】:在南国水乡的夜里,此时真是不堪离别的时候。长安夜夜入梦,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