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换头术”在中国古籍多次出现:陆判换美人头

“换头术”在中国古籍多次出现:陆判换美人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1 21:47:03

导读:近日,中国医生和意大利医生将联手实施全球首例“换头手术”的消息,成为舆论焦点: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今年4月份宣布实施的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有了新的进展。他表示,准备与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携手合作,乐观估计,该项具争议性的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

其实,对于“换头术”,中国人并不陌生,在中国古籍里,就曾多次提到过换头术。

孝子换胡人头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换头的故事:河南陈留(今开封)有一个叫李信的男子,他是个孝子。38岁那年,忽然梦见自己被无常捉到阎罗殿。李信向阎王求情,希望阎王放他回阳间奉养老母亲,等到老母亲逝世后,他再来报到。阎王听了很同情他,想延长他的寿命,便招来判官检查,得知李母的寿命是90岁,还有29年,阎王便想让李信再活29年。但无常认为李信越级上访,冒犯了自己的权威,表示反对,认为这个头不能开,否则后患无穷。阎王只好让无常处理李信。

无常命令小鬼倒提李信手脚,放头入热锅里煮,李信的头脸很快便被煮得皮开肉绽。但阎王依然惦记李信,想放他回阳间尽孝,不久又命令手下去叫李信回来。无常为了交差,拿来一个胡人的头给李信换了,叫他见阎王时低头回话,若阎王放他回阳间,他将再给他找一个端正的头给他换上。李信听说放他一条生路,十分高兴,作揖致敬接受了换头。

李信低头到了阎王殿,阎王直接让他回到阳间。李信就这样活过来了。

梦醒之后,李信摸头,发现变成了胡人。他悲哀哭泣,烦恼不已,妻子和母亲也惊异、悲伤,抱头痛哭。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十分赞叹其孝心,大大地褒奖了他,并送给他一大笔钱养母。

贾弼之换丑头

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幽明录》也说到一个换头的故事:河东(今山西省)人贾弼之,在东晋义熙年间,官至琅王牙府参军。有天晚上,他回到府中,很快就做起梦来:看见一个粗汉,脸上长满了肉疙瘩,大胡子,大鼻子,翻着白眼,丑陋极了。那粗汉与贾弼之素不相识,这时却走近来对贾弼之说:“我请求你一件事,我很仰慕你潇洒风流,面目姣好,因此,想跟你换个头颅,不知行不行?”

贾弼之一听,简直惊呆了。好一会儿,才回答:“岂有此理!各人有各人的头面,是天生的,怎么能换呢?”

可是,第二天,在外办公的贾弼之居然连白天也做起梦来,而那个粗汉在梦中又来纠缠不清。到了晚上,贾弼之连睡觉都怕了。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又进入了梦乡,那丑陋的粗汉又来要求换头了,贾弼之实在厌恶至极,但无法摆脱,在梦中被迫答应。

翌日起来,自己并没有什么别的感觉,但别人一看见他就吓得逃走。他拿镜子一照,才知道自己的头真的被那梦中人换去了。

回到家时,家中的仆人也都大惊;进到屋里,妇女们都吓得躲起来,她们说:“哪儿来了这么个又丑又怪的男人?”

贾弼之解释了许久,家中的人又派仆人到他供职的府衙里查问,才相信他是真的贾弼之。

后来,这贾弼之竟成了一个怪人,他的脸,能够半边哭,另半边却在笑。他能够用两只手、两只脚和一个嘴巴,各自握住或咬住一支笔,同时写字,而且能各自写出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不同文章。

孙斯文半夜被换头变成丑八怪

孙鬼脑

南宋洪迈的《夷坚丙志》卷四《孙鬼脑》载,四川眉山人孙斯文,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参知政事,门第显赫。孙斯文貌如其名,是个翩翩美少年。

有一天,孙斯文去拜谒成都的灵显王庙。这灵显王就是唐代名将李靖,后人很崇拜他,为他立庙祭祀。孙斯文进庙门,匆匆来到殿堂,抬头一看,见那灵显王夫人的塑像十分端庄秀丽,心中不禁怦然一动,低下头来,自言自语道:“如能娶得这样的美貌女子作妻子,真是人生一大快乐事啊!”孙斯文在庙内流连忘返,天黑才回家。

晚上,孙斯文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有人拿了一把锯子在自己颈上架着,来回没几下,就把孙斯文的头颅给锯了下来。很快那人又将身边早已准备好的另一个头颅给装在其颈上。孙斯文吓得大叫,惊醒了。醒后,他下意识地伸出双手往自己脸上摸,不禁大吃一惊,凭感觉知道,自己的脸已变了样。于是就大呼妻子,赶快来看他。妻子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手持蜡烛,点亮了向丈夫走来。在暗淡的烛光中,妻子不经意地向丈夫看了一眼,谁知就这一看,竟把她吓得魂魄出窍。只听得她大叫一声,身体向后一仰,猛地跌倒在地。等到孙斯文赶上两步,扶起他妻子时,她已经被吓死了。

孙斯文就这样由一个英俊少年变成了其丑无比的丑八怪。见过孙斯文丑相的人都议论纷纷,说从未见过如此丑的面孔。他的一张脸很大,双目深陷,鼻子是弯曲的,嘴唇厚厚的,舌头从口中伸出来,大得吓人;头发乱糟糟,永远也梳不顺,像头卷毛狮子。每次孙斯文吃东西时,先伸出硕大无比的舌头去卷取食物,再放进口中咀嚼,这时,发出的声音如暴风骤雨来临,好不骇人。整个模样,看上去就像阎王殿上那个掌生死的泥塑判官。

孙斯文自己当然十分苦恼,他从不讲以前的事。每当有人委婉地问起他的那个吓人的脑袋时,他总是无奈地苦笑着说:“我从娘胎里出来就是如此,老天爷给我这张丑脸,我有什么办法呢?”但是,熟悉孙斯文的人,都觉得有问题,因为孙斯文以前的脸俊美无比,哪里是现在的这个模样呢?简直是个鬼脑袋!但没有人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此后,四川人都管孙斯文叫“孙鬼脑”。

换头得富贵

元代出现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有《易头显贵》的故事:四川遂宁府书生岳某,阆州府书生李某,他们素不相识,却不约而同地来到七曲山梓潼帝君庙,祈求神灵托梦给自己,看看将来的功名前程怎么样。这天晚上,岳某梦见自己来到一座宫殿里,殿上坐着一位头戴王冠的君王,两旁站着七八个侍卫,下面有个人拿着簿子。他上前询问自己前程怎么样,不久,李某也上前询问。

拿簿子的那人查看了他们的姓名,又上去跟君王说了一阵,忽然有个侍卫走下殿来,传达君王的旨意说:“你们两人都可以富贵,只是身子与脑袋不相称,你们必须互换脑袋才行。”

岳某听了,又惊讶又害怕。那人说:“你怕换头,就不能显贵了!”

他刚说完,忽然就来了个人,手持斧头,把岳某带到走廊上;一会儿又把李某带来,叫他们两个闭上眼睛站着,瞬间便把他们两个的头换好了。岳某、李某醒后,觉得脖子上还有一点点痛。

早上起来,仆人看到他们的面孔,不像他们了,感到奇怪,但是他们的声音还没有改变。他们说出了晚上祈梦的情况。等他们回到家里,各自的妻子儿女都大吃一惊,但问起家里平日的事情,两人的回答都没有差错。他们详细地说明了梦里换头的缘由,妻儿心里才稍稍安定了。

后两人均考取进士,成为显贵。

陆判换美人头

在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陵阳(今河南林州市)书生朱尔旦与人打赌,深夜入十王殿,将廊下一木雕判官背出,以示大胆。次日,此判官来访,自称姓陆,二人遂成好友。陆判官以为朱生不够聪明,遂为朱剖腹,洗肠胃,换心。从此,朱生文思大进,过目不忘,秋闱中魁。

朱又求陆判为其妻换头,陆判答应了。过了几天,陆判忽然在半夜前来敲门,朱尔旦急忙起床请他进来。只见陆判衣襟中兜着一个东西,一问,陆判说:“你原先嘱咐为你夫人换头,我好不容易物色到一颗美人头,来完成你的嘱托。”朱尔旦掀开衣服一看,只见血淋淋的。他们快速来到夫人的卧室,只见夫人正侧身而卧,陆判把人头交给朱尔旦抱着,从靴中取出一把雪亮的匕首,按住夫人的颈项,用力一刀切下去,就如同切豆腐一样,脑袋便掉到了枕头边上,又急忙从朱尔旦怀中取过那颗人头,对着夫人的颈部,仔细对准后,按了下去,又在接口处按压一遍,手术便成功了。接着将枕头塞进夫人的肩头旁,又叫朱尔旦把夫人的头埋在僻静处,便离去了。

朱尔旦的妻子醒来后,觉得颈部有点发麻,用手一搓,发现了血片,大吃一惊,叫婢女端水来洗涤,婢女见她脸上血迹狼藉,也十分诧异。她把脸盆里的水都洗得变成了红色,洗后抬头,面目全非,大家又极为惊骇。她自己用镜子一照,也惊奇得不知是怎么回事。朱尔旦这才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妻子。大家仔细察看,只见她眉毛细长,脸上有两个酒涡,美丽得就跟画中人一样。

与此同时,吴侍御的美貌女儿被人奸杀,停尸在厅堂里,半夜时候,她的头不见了。朱妻半夜换得的美女头,和吴小姐一模一样,只是颈间留一红线。

吴侍御听说后告官,地方官审问朱尔旦,朱把陆判给妻子换头的事情告诉地方官,地方官无法判决。当夜,吴小姐托梦其父母,说明缘由,于是,吴侍御夫妻认朱妻为干女儿,朱尔旦被释放。

以上故事,都是古人的幻想,然而其奇特的想象,却给科学家以发。但换头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外科手术,不可能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容易、简单。今年53岁的任晓平教授及其团队虽已进行了约1000例小白鼠换头手术,且目前正准备进行灵长类头部移植探索,最终挑战人类换头手术,但他表示,这项手术进行临床试验前,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克。“目前,我还没有信心说我能够进行人类头颅移植手术。”

而对“换头术”在技术上及伦理上的争议,也从未间断。

标签: 换头术陆判

更多文章

  • 聊斋志异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真有陆判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聊斋志异,陆判,

    古装神话剧《聊斋新编》根据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改编,剧中帮助朱景兰和朱绮婷交换灵魂是阴曹地府里的陆判。那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真的有陆判吗?陆判是谁?阴曹地府里并没有陆判此人,只有崔判官,陆判官是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只是他将人给改了姓。阎罗王殿里文武四

  •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李白,水,秋风,梦

    古诗《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年代:唐作者:李白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作品赏析【韵译】:在南国水乡的夜里,此时真是不堪离别的时候。长安夜夜入梦,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故乡?

  • 演义趣闻:宋太祖竟问陈抟老祖大宋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祖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北宋道家第一高人,素有“神仙”之誉。其实陈抟并非一开始就想做隐士,他最早也是抱负远大,有经世之才,想建立一番事业。只是看到五代乱世心生厌倦,就到武当山学习神仙导养之术,能辟谷,半个月不吃饭一点事没有;还能睡觉,一睡一个月,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被很多

  • 陈抟是最能睡的人 皇帝竟赐给他3个美女号称睡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十国,陈抟

    五代宋初时期著名道教学者陈抟应该是历史上最能睡的人,他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他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据说活到118岁。陈抟生于唐末,四五岁时,就能在涡河里游来游去,任意逍遥,这时有个穿青衣的妇女,来给他喂了喂奶,此后他

  • 射雕英雄传中马钰为什么要教郭靖武功?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钰,丘处机,王重阳,郭靖

    看过了射雕之后,很奇怪为什么金庸要安排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来当主角。甚至在这开始的时候我们看着郭靖就气不打一处来,而且更没有想到他就是后面的主角人物。在射雕的开始,大漠中的郭靖在成长的时期一路是得到了许多贵人的相助,比如全真教的马钰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马钰要跑到大漠中去全身心的教郭靖二年心法呢?而且是将

  • 马钰是谁?全真教掌教马钰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钰,丘处机,王重阳

    马钰本名从义,系出京兆扶风(今陕西省),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后因五代兵乱,族迁宁海(今山东省)。他出身豪门大族,天赋异秉,母唐氏受孕时,曾梦见麻姑赐丹一粒。童年时期即常吟诵尘外之语,成人之后更擅长于文字。昆嵛山道士李无梦见了马钰的长相,誉其为“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的大仙之材,又作《赞》称赞他说

  • 马钰:全真教第二任掌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钰,丘处机,王重阳

    马钰(1123年-1183年),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道教全真道道士。在出家前,马钰与孙不二是夫妇。马钰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王重阳逝世后,马钰成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

  • 陈师道的《绝句》表达了什么?一首诗道出无数人的心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陈师道

    陈师道的《绝句》表达了什么?一首诗道出无数人的心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对于唐诗而言,重在“情韵”。而宋诗,则由“理趣”代替了“情韵”。这是因为宋人在思想上,倡导儒、释、道三家的合流,从而造就了理学的昌盛。所以宋代诗人往往会以冷静的态度来观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

  • 陈师道的生平轶事,后人是如何评价陈师道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陈师道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家 诗学黄庭坚 以拙朴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炼 质朴无华 外表浑朴意味深长。人物轶事师道述贫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

  •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