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梦溪笔谈》简介 沈括《梦溪笔谈》内容是什么

《梦溪笔谈》简介 沈括《梦溪笔谈》内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98 更新时间:2023/12/6 0:37:38

《梦溪笔谈》简介:《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分为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因为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

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内容简介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宋史·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简而言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天文学

《梦溪笔谈》阐释了沈括自己对浑仪、漏刻、圭表等天文仪器研制方面的许多创见,记述了他的“日有盈缩”这一重要发现以及他关于实行阳历“十二气历”的建议。书中还准确描述了五星运行轨迹,计算出月道与黄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数更为精确的数值,正确说明月亮的盈亏生光现象,发明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存在,等等。这些均系天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沈括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

物理学

《梦溪笔谈》记述了算家所谓的“格术”,沈括以之解释小孔和凹面镜成像,开辟了“格术光学”这一光学新领域。沈括对透光镜的研究,思考缜密,多有可采之处。另外,沈括还讨论了指南针的不同安装方法,记录了“以磁石磨针锋”的指南针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卷二十四),从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声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贴小纸人,以验证声音共振现象的发明,比欧洲类似的发明要早约七百年。

声学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个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

光学

《梦溪笔谈》中记载有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沈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性质。他在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使窗外的飞鸟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他生动的指出了物、孔、像三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此外,沈括还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日月蚀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数学

《梦溪笔谈》讨论了垛积问题,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建立了隙积术,其实质是解决了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书中还探讨了会圆术,沈括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新的弓形面积的近似公式。隙积术和会圆术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为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

地质地理

《梦溪笔谈》记述了沈括对浙江雁荡山、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地质的考察,明确提出了流水侵蚀作用说。该书还通过对化石的讨论来论证古今气候变化,对矿石资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铅山山涧水中有胆矾,可以炼铜;发现陕北的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卷二十四)。在地图制作方面,记述了沈括以熔蜡和木屑制作立体地图的发明,这一发明早于欧洲约七百余年。书中对地图制做中州县相对方位的描述,由传统8个方位增至24个方位,同时特别重视对两地间直线距离——“鸟飞之数”的测量,使州县相对位置更为可靠。

生物医学

《梦溪笔谈》对生物医学知识也多有记述,且大都观察准确,记录详实,能够从实际出发,辨别真伪,补正古书之不足。

标签: 梦溪笔谈古代书籍

更多文章

  • 北宋哲学家杨时简介: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杨时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将乐人。北宋哲

  • 北宋杨时的简介: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门立雪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杨时画像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

  • 理学大师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时,文学家,北宋

    一代理学大师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要说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还得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追求理学之道的杨时,另一个是任百姓父母官的杨时。这样能更加方便我们了解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杨时在追求理学的最高境界,先是考取了进士后拒绝上任,从家乡福建北上去洛阳,投入理学大师程颢的门下,专心

  • 北宋杨时尊师重道: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教育,程门立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您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

  • 揭秘杨家将中杨文广与穆桂英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穆桂英,杨文广

    杨文广与穆桂英有何关系熟悉杨家将作品的人对杨文广与穆桂英这两个人物都十分熟悉,但关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流传着很多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母子,也有人说是夫妻,更有人说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种说法呢?穆桂英剧照首先,关于杨文广与穆桂英母子关系的说法与文学和影视剧作品分不开。在这些作品中,认

  • 杨文广到底是谁的儿子 杨宗保的还是杨延昭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文广,儿子

    杨文广是谁的儿子?在电视剧《杨家将演义》、《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或者戏曲中,杨文广是穆桂英与杨宗保的儿子,杨延昭的孙子。那么历史上的杨文广到底是谁的儿子呢?杨宗保的还是杨延昭的?杨文广简介根据《宋史》的记载,杨家三代抗辽, 只录有杨业之子杨延昭 (本名延朗)、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

  • 杨文广是谁的儿子? 杨宗保的还是杨延昭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文广,杨家将

    在电视剧《杨家将演义》、《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或者戏曲中,杨文广是穆桂英与杨宗保的儿子,杨延昭的孙子。那么历史上的杨文广到底是谁的儿子呢?杨宗保的还是杨延昭的?杨文广简介根据《宋史》的记载,杨家三代抗辽, 只录有杨业之子杨延昭 (本名延朗)、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而杨延昭有子名宗保

  • 北宋文学家、画家张舜民生平及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

  • 张舜民简介 北宋文学家画家浮休居士张舜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舜民,宋朝,宋朝文学家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

  • 以天理为本的程颢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程颢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