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富弼的故事 北宋富弼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北宋名相富弼的故事 北宋富弼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4/1/5 12:27:24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以地为食,募数万饥民为兵。

至和二年(1055年)与文彦博同为宰相,后因母丧罢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又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赵顼问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认识到辽国“委实强盛”,西夏“日渐壮大”,与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劲敌。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再度复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又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拒不执行新政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临终前上书神宗割地于西夏,已达到修兵息民。谥号“文忠”。

北宋富弼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洛阳才子

富弼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认识富弼后,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是奇才,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他一眼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范仲淹:“这位洛阳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回答:“尚未婚配。”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时晏殊尚有一女待字闺中,正托知贡举陈祥帮忙选婿。陈祥对晏殊说:我观富弼之文章气度,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见晏殊喜欢富弼,就和陈祥从中撮合,富弼终成为晏殊的东床快婿。

自有主见

富弼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当时他已经27岁了,属于茂才异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阳(今孟州)任节度判官厅公事,接着到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为官。几年后山东一带多有兵变,有些州县长官见乱匪势强,软弱无能,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追究,派出工作组下来严查。

范仲淹坐镇处理这些事。富弼对范仲淹说:“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形同通匪,都应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没人再去剿匪了。”

范仲淹则说:“你不知道啊,土匪势强,远在山林,难以围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老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大概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啊。”

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脸红脖子粗地与自己的恩师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你也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原来,富弼考中进士后,正值皇帝下诏求贤,要亲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人把富弼叫来,给他备了书房和书籍,让他集中精力写出对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得以被皇帝赏识。

可是,富弼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

范仲淹事后说:“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呀。”

富弼遇事有主见,不盲从,不随便附和别人,即便对天子也是这样。

富弼拒赏

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宋英宗登基后,将其父宋仁宗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宋英宗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宋英宗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标签: 富弼宰相北宋

更多文章

  • 北宋名相富弼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名相富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北宋名相富弼生平简介 北宋名相富弼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富弼,宰相,北宋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

  • 一代名相富弼如何巧解危局:拆散辽夏同盟观虎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富弼,元昊,辽国,

    因西夏国的消亡,西夏文没能“活”下来,出土的西夏文著作《德行集》等成为天书。前两年,有人研究发现,《德行集》的一段文字,实际上节译自苏轼的《富郑公(即富弼)神道碑》,是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苏轼作品。这个发现表明西夏人对富弼其人其事的重视,也表明东坡诗文在西夏如同在辽国一样有过广泛的影响。辽

  • 北宋宰相韩绛简介:参知政事韩亿第三子、太子太保韩缜之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韩绛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绛(1012年—1088年),字子华,原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 北宋大臣吴充生平简介 北宋大臣吴充的后裔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充,宰相,北宋

    吴充(1021年-1080年)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大臣,礼部侍郎吴侍问次子,参知政事吴育之弟。景祐五年进士,调谷熟县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除集贤校理,吴充之子吴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但不支援王安石变法,认为新法不便于民。熙宁八年,为枢密使。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罢相,

  • 王珪怎么读 王珪生平简介 王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珪,宰相,北宋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征召回朝,

  • 唐初四相王珪:和魏征一样从李建成旧部成为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宰相,唐初,王珪,

    王珪(570年-639年),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宰相,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王珪早年曾任太常治礼郎,因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王珪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王珪被征召回朝,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

  • 王涛简介 唐朝医学家名医王珪的孙子王涛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涛,唐朝,医学家

    王涛,(生卒年不详)唐朝医学家。是名医王珪的孙子。曾任给事中、邺郡太守等职。勤奋好学,博览古医书多方求教名医,尤以治疗妇科和儿科病见长。著有《外台秘要》一书,记载很多古医方和各种传染病,并特立妇科和儿科专章。

  • 北宋大臣韩缜的故事 韩缜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缜,宰相,北宋

    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

  • 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 韩缜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缜,宰相,北宋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