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辽国才女皇后萧观音:皇后萧观音怎么死的?

揭秘辽国才女皇后萧观音:皇后萧观音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68 更新时间:2023/12/15 19:18:22

导读:公元1075年12月13日,辽国的宫殿中,一位贵妇人斜卧床头。此时,房门被粗暴地推开,为首的一个将一匹白绫扔到妇人的面前:“自己了断吧。”特里蹇(契丹语的皇后)坐起来,缓缓地捡起白绫……这位被赐死的辽国皇后萧观音博得后世不少才子的同情。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用一首词来悼念她: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才色俱佳美人博得皇帝恩宠

皇后名叫萧观音,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音乐和汉诗。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喜动不喜静,辽国的贵族少女很少有专心于读书认字的,尤其是难学的汉字。

萧观音显得格外特别,容貌冠绝一时,而且弹得一手好琵琶;难得的是,她还会用汉语写诗作文,书法也相当不错。在辽国的历史上,她是仅有的两个杰出的女诗人之一。16岁时她成为梁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为辽道宗,萧观音被册封为皇后。当时的辽国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孤稳压迫,女古华革,菩萨来做特里蹇。意思是:头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观音。年轻的辽道宗对萧观音恩宠有加。不仅在宫中夜夜相伴,出宫打猎时也要带着她。按照契丹族的风俗,皇帝每年要带领贵族们外出渔猎,称为“捺钵”。有一年捺钵时,道宗在黑山猎得一虎,一片欢腾之中,道宗命皇后即兴赋诗一首。辽国皇后萧观音脱口而出:“威风万里震难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独守空房吟词作曲打发时光

辽道宗越来越耽于玩乐,大半年的时间在宫外山林旷野中度过。朝政被凭告密而平步青云的耶律乙辛把持。萧观音此时已做了妈妈,儿子被封为太子,聪明孝顺,对耶律乙辛构成不小的威胁。

辽国皇后萧观音越来越不喜欢激烈的活动,容貌也有些衰老,看着耶律乙辛将自己的弟媳进献给皇上,并深得宠爱,只能独自嗟伤。萧观音在诗中倾泻自己的绝望和梦想:“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这支《回心院》作成后,萧观音命乐人赵惟一为它谱曲。曲子难度非常高,只有赵惟一能演奏。萧观音希望皇帝能听见,就经常召他入宫弹奏。萧观音身边有个宫女叫单登,同样精通音律,看见赵惟一如此受宠,心里很不平衡。

一天,单登大胆地对萧观音说,特里蹇这样宠爱赵惟一是偏心,宫里能演奏《回心院》的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萧观音看出单登的心意,于是叫赵惟一来同她当面比试。萧观音让两人各自弹了四旦二十八调,单登都败下阵来。单登虽败,名声却大了,竟然连皇帝也经常召她演奏乐曲。萧观音劝告皇帝说:“此女出身不好,皇帝总是亲近这种人,恐怕有所不便。”于是将单登贬斥到别处,不再让她演奏。

代抄艳曲惹来杀身之祸

单登经常对妹妹倾诉自己的冤屈。她的妹妹清子是教坊朱顶鹤的妻子,虽为人妻,却暗地里与耶律乙辛相好。单登对妹妹说,皇后与赵惟一肯定有私情,不然以赵惟一的实力,怎么能专宠于前?清子汇报到了耶律乙辛那里。耶律乙辛觉得这是陷害皇后的绝佳机会。

他的谋士张孝杰仔细研究了一番,张孝杰利用萧观音善诗词这一点,写了一支艳曲名为《十香词》。《十香词》写了女人身上的十种香气,用词比《回心院》更加露骨。耶律乙辛让清子把它拿给单登。单登以旧婢的身份匍匐在萧观音面前,呈上《十香词》,并声称这是宋国皇后的作品。

萧观音读后脸红心跳,对单登说:“真没想到,宋国的特里蹇也会写这样的东西。虽然浪荡了些,不过功力还是有的。”单登乞求萧观音为她抄写一遍,还说:“奴婢是一个粗人,收藏这样的东西也不为过。可惜这书法太差,要是有皇后的书法相配,那就妙绝了。”辽国皇后萧观音阅历不足,当场挥毫,并在“宋国皇后”的诗后题了自己的感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痴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能言善辩皇帝恼羞成怒

“艳诗”在手,单登和朱顶鹤奉命拿着《十香词》去状告皇后与赵惟一私通;耶律乙辛又在道宗耳边吹风说,听说皇后与一个叫高长命的乐师有奸情。

皇帝宣萧观音上殿。萧观音看见自己手抄的《十香词》,明白了怎么回事。她哭着辩解:“妾贵为皇后,天下再没有哪一个妇人比我更尊贵了。我已经生养了那么多儿女,最近还添了孙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去做这种伤风败俗的无耻勾当呢?”道宗将《十香词》摔到她面前:“这明明是你的字迹,你还有什么可抵赖的?”萧观音说:“这是宋国特里蹇写的,我不过应单登的请求为她抄写一遍罢了!况且诗中提到养蚕,我们辽国又没有蚕,这怎么会是我写的呢?”道宗听了更加生气,皇后的聪慧和善辩都是出了名的,自己就经常被她教训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此刻,自己依然不是皇后的对手。

道宗一气之下,拿起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由于猝不及防,萧观音几乎被这一下打死。看见她昏了过去,皇帝命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处理此案。两人将赵惟一和高长命抓起来,动用酷刑,屈打成招。皇帝不明就里,盛怒之下下令让辽国皇后萧观音自缢。

标签: 辽国皇后萧观音

更多文章

  • 萧后萧观音哪个朝代的?历史上萧观音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观音,历史上萧观音,皇后萧观音

    萧观音(1040~1075)辽代女作家,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也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重熙(1032年~1055年)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后因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而使辽道宗渐渐疏

  • 岳飞的儿子岳云:岳飞长子岳云是亲生还是养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岳飞,岳飞儿子,岳云

    岳云(1119─1142年),南宋抗金将领,岳云在民间传说中一直是白马银锤、英俊小生的形象。《说岳全传》里关于岳云出世、牛头山投军、结拜关铃、大战金弹子、结拜韩彦直、八锤大闹朱仙镇都有着详细的描写。《宋史》记载为岳飞养子,但是还有史料说他不是养子,而是岳飞的亲生儿子。一。岳云是“养子”1。《建炎以来

  •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王维

    古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年代:唐作者:王维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王维

    古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年代:唐作者:王维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 杨家将的真相:杨六郎非老六潘美曾立赫赫军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家将,杨六郎,宋朝

    阴风凄惨鬼声呼啸,地府中一派恐怖,阎罗夜审潘仁美,潘在刀山油锅前招供了为报打子仇恨,害死杨继业、射死杨七郎的种种罪行。突然灯光大亮,原来这一切都是八贤王和寇准设下的巧计。这是人们在戏曲中所见到的。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杨家四代都是优秀的将领。杨业(又名杨继业)出身在神木县北,当地至今仍有杨家城遗址。他

  • 杨业与潘美的真实关系:潘美与杨业究竟有无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业,潘美,杨家将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戏剧或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代州判官,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

  • 揭秘史上真实的潘美:杨业究竟是不是被潘美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美,杨业,宋朝

    1000多年前的宋朝,潘家出了个名将,叫潘美,因战功卓著,屡受皇封。死后的牌位,还跟皇帝的放在一起供后人祭祀。后来的《杨家将演义》小说中,却把潘美写成谋害杨家将的“大奸臣”,导致潘姓族人遭人追杀,还被杨家列为“永远仇人”,世代不通婚。1000多年来,潘姓后人一直对此不爽,希望为潘美“平反”,恢复名誉

  • 史上真实的雁门之战 被诬陷千年的名将潘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雁门之战,古代战争

    历史上真实的雁门之战:杨业被契丹称呼为杨无敌是因为雁门关战役,而此次的战役是潘美领导策划并指派杨业敌后奇袭的,但很多专家、网友甚至度娘都扭曲历史说成杨业自己策划奇袭而潘美拒不出兵,真不知道这帮人扭曲历史楞能扭曲成这样。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关于此次战役共有3处可信的历史记载:1、 《续资治通鉴

  • 荒唐皇帝朱厚照:竟摆酒劝和刘瑾与张永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厚照,刘瑾,张永,

    张永(1465—1529),御用监太监。字德延,别号守庵。洪武初年,其曾祖父迁居至保定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遂成了新城人。成化十一年(1475)选入宫,在乾清宫侍候宪宗,当时年仅十岁。后升为内官监右监丞。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去世,孝宗派他到茂陵司香。弘治九年(1496),调到东宫侍候太

  • 后周名将驸马张永德:因为一块木牌给赵匡胤背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永德,驸马,后周,

    张永德(928-1000),字抱一,五代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娶郭威的第四女为妻,早年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封女儿为寿安公主,张永德封驸马都尉。周世宗时,征北汉、南唐,擢殿前都点检。高平之战中,与赵匡胤打败北汉军,又从周世宗攻契丹。回军途中,周世宗发现一个韦编袋子,里面有一块三尺长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