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今天4月23日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4月23日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58 更新时间:2024/1/2 3:14:33

1200年04月23日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在814年前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初九),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主张道德修养以居敬为主,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知先后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发式,主张自己读书,探索道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

学术的正统。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距今已814年)逝世。

1564年04月23日 莎士比亚诞辰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距今已450年)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他7岁上学,16岁时因家境渐趋穷困而辍学。此后,他先在一个屠户家学徒,又在乡间教过书。后来因为他在当地富豪兼保安官的地里偷猎鹿兔而获罪,因此,他撇下家庭逃到伦敦,在剧场里看马、做杂役,并开始创作剧本。起初,一些专业编剧耻笑他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只懂得一点点拉丁文和很少的希腊文”,是“混迹于白鸽群中的乌鸦”。莎士比亚无视这些嘲讽,拼命进行艺术创作,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在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中,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出色的反映了英国社会五光十色的画面。《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期的《威尼斯商人》则尖锐地讽刺了高利贷商人极端利己的本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其中《哈姆雷特》堪称世界最佳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莎士比亚晚年转入神奇剧的创作,寄希望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作品有《辛白林》、《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作品思想通过情节人物自然地表现出来。莎士比亚还是语言的大师,他吸收人民的语言、以及古代和当代的文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剧中时用散文,时用诗体,毫不刻板。他的许多词句脍灸人口,已成为英语的一部分。莎士比亚被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之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也把莎士比亚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于1616年逝世,有趣的是他的生日和卒日同为4月23日,这么巧合的事,是极为罕见的。英国人民不但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而且每隔一年举行一次“莎士比亚戏剧节”。现在,“莎士比亚戏剧节”不仅盛行于英国,而且逐渐超越了国界,许多国家都举办类似的活动。

1910年04月23日 汪精卫等谋刺载沣未遂被捕

在104年前的今天,1910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十四),汪精卫等谋刺载沣未遂被捕。

1910年4月23日,汪精卫等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震动全国。

自镇南关、河口诸役失败后,同盟会情绪日渐消沉。汪精卫悲愤欲绝,想以一死来激励革命。于是邀黄树中、喻培伦、黎仲实等前往北京从事暗杀。他写信给胡汉民说:“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他们在琉璃厂开设守真影相馆以为掩护,并在东北园租赁一屋,作为集合同志的场地。最初拟炸庆王奕匡和从欧洲考察海陆军当日归国的贝勒载洵、载涛,均未得手。便决定炸摄政王载沣。为了加大炸力,在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铸造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

4月2日夜,黄树中、喻培伦在什刹海附近的银锭桥下埋设炸弹,被发觉。16日,警厅逮捕黄树中和汪精卫。审讯中,汪精卫写了长达数千言的供词,声称“立宪不可望”,“欲达民主之目的,舍与政府死战之外,实无他法”。

载沣本拟处死汪、黄,同盟会员程家柽正在肃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师,他对善耆说:“国家如杀汪、黄,则此后党祸日夕相寻,非朝廷之福。”善音便从中劝说。4月29日,清廷下令将汪、黄交法部永远监禁。

1949年0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在江苏泰州宣布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华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南京,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由原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袁也烈,副政治委员为赵启民,政治部主任为康志强,并以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644人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3个办公厅。紧接着,为接收起义的国民党海防舰艇,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成立了办事处。为接管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机构和设施,成立了以张爱萍兼任部长的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为接管和修理舰船装备,又成立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等等。

几个月来,国民党海军舰艇起义、投诚,以及中共俘获的舰船共计有183艘,4万多吨;海军在全国接收招商局等单位中小船只169艘,6万多吨;打捞早年沉船6艘,1715吨;在香港购买旧船48艘,2.5万吨。这些舰船大多性能落后,陈旧不堪。

2007年04月23日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1985年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乔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所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结束近30年的共党生涯。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利钦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更多文章

  •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朱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他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型人物,他在理学、哲学、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名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出自朱熹之口。朱熹,被后世目为“理学之集大成者”,那么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朱熹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 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贾昌朝:北宋宰相、训诂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昌朝,北宋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府获鹿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累官至左仆射

  • 北宋宰相贾昌朝简介:今存《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贾昌朝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昌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昌朝 (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

  • 陈执中的水平很差、文凭很低,为什么还能入仕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执中,北宋

    陈执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总共有23位宰相。在这23位宰相中,有一个水平最差、文凭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陈执中。陈执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顶尖官二代,他爹陈恕是宋太宗朝的参知政事,因为他爹的关系,他荫封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

  • 北宋名相文彦博雪夜巧化危机:对热事态做冷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明冯梦龙《智囊上智部》文潞公就是文彦博,也是北宋名相,有贤能名声,又长寿,活到了92岁,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

  • 北宋名臣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 威震异邦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彦博,北宋,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前期,名相辈出,赵普、李沆、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层出不穷,他们以过人才识担当朝廷柱石的重任,不仅赢得了个人荣宠,也使国家维持了安定兴盛的局面。文彦博是其中福禄寿三者俱全的典型,让我们透过他的一些事迹,来见识一下这位名臣的风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今属山西)

  • 北宋宰相宋庠的故事 宋庠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庠,宰相,北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徙居雍丘县双塔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

  • 北宋宰相宋庠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宋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庠,宰相,北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徙居雍丘县双塔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