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陈政权灭亡,智顗转而成为隋王朝的支持拥护者

南陈政权灭亡,智顗转而成为隋王朝的支持拥护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47 更新时间:2023/12/30 9:28:45

传说正当陈朝君臣大肆兴佛,祈求佛法神灵保佑之际,北方隋朝决定用兵南下,以武力统一中国。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南下,势如破竹,举攻克金陵,尽俘陈后主及陈朝公卿百官,由此,佛教并没有给陈朝带来命运的转机,南陈政权灭亡。

金陵换代易主之际,智顗带领门徒出走荆湘,云游于江西、湖南一带。他力图借此机会摆脱世俗,远离政治,全心致力于弘法传教。但智顗此时的处境却显得比较尴尬,作为效力陈朝的护法国师,他的行踪有人注意,说经有人干预。一次,他在荆州故乡集众讲经,竟遭地方官吏干涉而不得不中止讲论,草率结束这场集众说法活动。这在智顗以前的佛事生涯中是从未发生过的,对他的刺激很大,以至于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此事,并把它作为生平六大遗恨中的第五恨写入遗书。

但智顗毕竟是一代弋佛学大师,于当时社会影响极大,在各阶层人士中享有崇高声望。让这位昔日为陈朝布道护法的高僧转支持隋朝,以其杰出的佛事活动效力于新政权,这对刚刚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隋统治者巩固其统治来说,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政治作用。基于这一考虑,隋坚在灭陈后不久,专门为智顗发出一道内容如下的敕书“皇帝敬问光宅寺智顗禅师:朕于佛教,敬信情重。往者周武之时,毁坏佛法,发心立愿,必许护持,及受命于天,乃即兴复,仰凭神力,法轮转,十方众生,俱获利益……师既已离世网,修己化人,必希奖进僧侣,固守禁戒,使见者钦服,闻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为出家之业。若身从道服,心染俗尘,非直含生之类无所归依,抑恐妙法之门更来谤言。宜相劝励,以同朕心”。

这道敕书反映出隋统治者对智顗的态度是既猜疑防范,又劝导笼络。朝代更替,时世变迁,智顗积多年来弘法传教的经验,深知佛法的弘扬必须依赖于现世政权,如果得不到当世统治者的合作与支持,要使佛法兴盛,弘扬四方,根本不可能。以佛门利益为重,智顗深明大义,在隋朝统治者的劝诫勉励之下,改变态度,转而成为隋朝的支持拥护者,并积极寻找机会,谋求与隋朝统治者进行合作。

标签: 智顗

更多文章

  • 智顗是什么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智顗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

  • 【梁书·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僧孺传

    原文: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

  • 南朝梁诗人王僧孺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知名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僧孺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魏卫将军王肃八世孙。祖父王准是南朝宋司徒左长史。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僧孺五岁时就能读《孝经》,六岁能属文,因家贫,常帮人抄书,所写既毕,内容都背诵无误。南朝齐时担任太学博士,因善辞藻入幕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编撰《四部要略》,与任昉有往来,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

  • 北魏杨侃巧用妙计制造假象,取得平叛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杨侃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个朝代的更替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假情报可以给敌人制造假象,从而扰乱敌人的战斗思维从中取利。今天,我们聊一聊南北朝时期的杨侃是怎么样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的?公元521年七月,梁军在裴邃的率领下夺回了被魏军攻克不久的义州。梁以裴邃为豫州刺史,坐镇合肥。裴邃

  • 北魏大臣杨侃生平简介,杨侃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大臣杨侃

    杨侃,杨播之子,字士业,从小热衷弹琴、写字,对儒家经典进行深钻细研,对仕途则一派漠然。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见他到三十岁了还不开窍,亲友们开始着急起来,纷纷劝其出山为官,杨侃呢,仍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说:"良田从来不用担心误了农时,人也一样,我现在的问题不是争取时间,而是要修炼自

  • 高湝杨津文言文译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湝杨津文言文

    原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行人换其新靴,驰而去。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湝乃召居城诸妪,以靴示之。(边批:如妪多安得尽召?悬靴为招可也。)绐云:“有乘马人于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族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着此靴向妻家也。”捕而获之,时称明察。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

  • 【北史·杨津传】文翻译,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津传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

  • 北魏大臣杨津生平简介,杨津为什么不愿当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大臣杨津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

  • 【王罴性俭率】原文翻译,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性俭率】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

  • 王罴怎么读?北魏、西魏名将王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

    王罴[pí]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里敬畏。北魏太和年间,王罴担任殿中将军,后改任雍州别驾。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后来,崔亮改任定州刺史,举荐王罴为长史,但是未获批准。515年(延昌四年),南梁攻打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崔亮担任征讨都督,再次举荐王罴为长史。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