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柏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李世民是怎么打败刘武周的?

柏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李世民是怎么打败刘武周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969 更新时间:2023/12/6 5:33:55

柏壁之战:李世民大败刘武周收服尉迟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柏壁之战的背景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2万南侵并州,四月,联合突厥,驻扎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兵锋甚盛。

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不敌。刘武周于是袭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占领介州。

唐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并州,被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击败于雀鼠谷(在今山西介休境)。唐高祖又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督军抗击刘武周。八月,裴寂至介休,宋金刚据城拒之,双方战于索原度,唐军全军溃败,裴寂只身逃回晋州。

刘武周势如破竹,进逼晋阳;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刘武周又攻占了李唐的发祥地晋阳。十月,刘武周又派遣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占据龙门,攻占浍州。与此同时,夏县吕崇茂自号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与宋金刚相联合。

至此,山西大部尽归刘武周统辖,唐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受到极大震动,甚至唐高祖都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到如此地步,很难与他们抗争,宜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

秦王李世民上表称:“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臣深感愤恨。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于是高祖征发关中所有兵力扩充李世民的部队,让他攻打刘武周。唐高祖驾临华阴,至长春宫为秦王送行。

柏壁之战的过程

坚壁不战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乘冰冻坚硬,带兵从龙门渡过黄河,驻扎在柏壁,与宋金刚对峙,,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

当时黄河以东的州县遭抢劫后,没有粮仓,人情惧怕侵扰,聚居在城堡中,征集不到东西,军队缺粮。李世民发布王教晓谕百姓,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前来归顺,由近及远,前来的人日益增加,然后唐军逐渐征收粮食,军粮因此充足。于是休兵喂马,只命非主力部队的将佐找空子抄掠,大军则坚壁不战,宋金刚的势力因此日益衰落。

李世民曾经亲自带轻骑兵去侦察敌情,李世民只和一名士卒登上山丘睡觉。不久,刘武周军包围了二人,开始二人毫不知觉,恰巧蛇追老鼠,碰到了甲士的脸,甲士惊醒后告诉了李世民,二人才走了百余步,就被刘武周军追上,李世民用箭射死了刘武周军的骁将,刘武周军的骑兵于是退去。

大破尉迟

十二月,唐高祖遣永安王李孝基攻打夏县的吕崇茂,吕崇茂不敌,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尉迟恭、寻相前往救援,结果大败唐军。尉迟敬德、寻相就要回浍州,秦王李世民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人在美良川截击,大败尉迟敬德,杀了二千多人。

不久,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带精骑往蒲反援救王行本,李世民自己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截击并大败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寻相二人只身逃脱,部下全部被俘,李世民又回到柏壁。

诸将都请求与宋金刚交战,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深入,麾下集中了精兵猛将,刘武周占据太原,依仗宋金刚为屏障。宋金刚的军队没有储备,靠掠夺补充军需,利于速战。我们关闭营门不出,养精蓄锐,可以挫败他的锐气;分兵攻汾州、隰州,骚扰他的要害之地,他们粮尽无计可施,自然会退军。我们应当等待这个机会,目前不宜速战。”

后发制人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唐将军秦武通击降王行本。二、三月,唐将王行敏、李仲文分别在潞州、浩州击退刘武周军的进攻。

唐将张德政袭斩护运粮饷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切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

李世民即率军跟踪追击,至吕州追及寻相,大败其军,并乘胜追击逃敌,一昼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几十仗。到高壁岭,总管刘弘基抓住马缰绳规劝道:“大王打败敌人,追击逃敌到了这里,功劳也足够了,不断深入,就不爱惜自己吗?况且士兵们饥饿疲惫,应当在此停留扎营,等到兵马粮草都齐备了,然后再进击也不晚。”

李世民说:“宋金刚无计可施才逃跑,军心涣散;功劳难立,失败却很容易,机会难得,失去却很容易,一定要趁此机会消灭他。如果我们滞留不前,让他有时间考虑对策加强防备,就不可能轻易打败他了。我尽心竭力效忠国家,怎么能只顾惜自己的身体呢?”

于是打马追击,将士们也不敢再提饥饿。唐军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都打了胜仗,杀死、俘虏了几万人。当夜,在雀鼠谷西原宿营,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三天没有脱下盔甲了,全军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与将士们分吃了这一只羊。

四月二十三日,唐陕州总管于筠从宋金刚手下脱身逃回唐军中。李世民带兵赴介休,宋金刚还有二万人,出西门,背对城墙排列战阵,南北长七里。李世民派总管李世出战,不利,稍稍退却,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率领精骑从宋金刚背后袭击,宋金刚大败,唐军杀了三千人。

宋金刚骑马逃走,李世民追出几十里,来到张难堡。唐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占据堡垒自卫,李世民摘下头盔示意堡内,堡中守军见后欢呼雀跃,高兴得流下泪来。随从告诉守军秦王还未进食,守军献上浊酒、粗米饭。

尉迟敬德收拾残部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晓谕,尉迟敬德于是和寻相以介休、永安二县降唐。李世民得到尉迟敬德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并让他仍然统领八千旧部,和各营相杂在一起。屈突通恐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屡次向李世民提起,但李世民不听。

柏壁之战的结果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失败,大为惊恐,放弃并州逃入突厥。宋金刚收拾残部,准备再战,但众人都不肯跟随他与唐作战,于是宋金刚也和一百多骑兵逃往突厥。

宋金刚打算跑回起兵初占的上谷,被突厥追上捉回,突厥腰斩了宋金刚。刘武周当初不听内史令苑君璋劝谏而招致失败,泣泪对君璋说:“不听您的计策,以至到了这个地步。”不久后,刘武周也被突厥人所杀。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且收服大将尉迟敬德。唐军夺回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柏壁之战李世民

更多文章

  • 为何薛举的势力成长为李氏天下的心头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举

    薛举,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东汾阴,后来跟随父亲薛汪搬迁至兰州金城,位于现今甘肃兰州。薛举此人相貌魁梧,骁勇善战,家族兴旺,钱财千万,因为培养其结交豪杰的性情,在北方地区极有名气。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时,赈济放粮,多少还有点民众观念,但当大批百姓追随起事后,私欲膨胀,只顾自已称王称帝,甚至变成杀人魔

  • 为何薛举的势力成为了李氏唐朝的心头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举

    薛举,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东汾阴,后来跟随父亲薛汪搬迁至兰州金城,位于现今甘肃兰州。薛举此人相貌魁梧,骁勇善战,家族兴旺,钱财千万,因为培养其结交豪杰的性情,在北方地区极有名气。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时,赈济放粮,多少还有点民众观念,但当大批百姓追随起事后,私欲膨胀,只顾自已称王称帝,甚至变成杀人魔

  • 英勇无敌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薛举和薛仁果的面前两次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薛举,薛仁果

    薛氏父子,即薛举和薛仁果,号称西秦。关于薛仁果的名字,新旧唐书是写作“仁杲”的,而陕西礼泉的昭陵石刻等处则写为仁果。这支父子兵和李氏父子的目标一样,也是要进兵长安。结果,他们晚了一步,只好加紧围攻扶风。有一句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关中一地不容二虎,所以薛氏父子是李氏父子最大的威胁,反过来,

  • 薛举英勇善战,善于用兵,连李世民都差点栽在他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举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李世民用人用兵的能力非常奇绝,也正凭借着他的出生入死,居安思危,唐朝实现大一统,并达到鼎盛水平。其实,还有一人比李世民的能力还要突出,曾击溃李世民被当世人称为项羽再世,可惜好命不长,要不然唐朝的地位还真的有些危险呢,这么神勇的人又是谁呢?他就是隋末唐初的薛举!那个年代,英雄倍

  • 薛举到底是何许人也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薛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薛举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我国历史上的皇上,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觉得什么类型的都有,有的皇上昏庸无能,不为老百姓办实事。有的皇上却胸怀大志,造福了天下人民。也有的是空有一身才华和高贵的品质,却没有一个好的机会。因为他们所处的时期不一样,而且在我国

  • 隋唐大将裴仁基的生平简介,裴仁基的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瓦岗

    越级提拔裴仁基,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祖父裴伯凤,是北周汾州刺史。父亲裴定,官至上仪同。裴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开皇初年(581年),裴仁基担任隋文帝杨坚的侍卫。开皇九年(589年),在隋朝消灭陈朝的战役中,裴仁基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为仪同,赐缣彩一千段。后来裴仁基以仪同的身份

  • 原隋将张须陀的部下 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裴行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张须陀

    裴行俨(?—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大业十三年(617年),裴行俨与父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首领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大败李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割据洛阳独立,将侄女嫁给裴行俨,对待裴仁基、裴行俨

  • 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裴仁基,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裴元绍和裴

  • 王晊改变历史的经过 助李世民称帝的最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晊,李世民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 秦王李世民一举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王晊改变历史的经过王晊,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率更丞。网络配图公元618年,

  • 王晊一个改变了历史的告密者,否则就没李世民的唐朝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晊

    一、兄弟明争暗斗公元618年,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齐心协力,共图大业,奋力拼搏,直到唐朝建立,实现了他们的共同心愿,一统天下的大业。然而唐高祖李渊即位后,他的儿子们兄弟之间争夺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