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晊一个改变了历史的告密者,否则就没李世民的唐朝了

王晊一个改变了历史的告密者,否则就没李世民的唐朝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3/12/31 11:53:24

一、兄弟明争暗斗

公元618年,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齐心协力,共图大业,奋力拼搏,直到唐朝建立,实现了他们的共同心愿,一统天下的大业。然而唐高祖李渊即位后,他的儿子们兄弟之间争夺权利的明争暗斗的斗争就开始了。

大哥李建成自然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政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成为武将集团的代言人。

由于李世民为建立唐朝所立下的功劳远远大于太子,所以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都赶不上李世民,心有忌惮,自愧不如,心里就不平衡,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常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猜忌,甚至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多次预谋杀害李世民。当然,由此同时李世民集团也不服输太子那一派,李世民自以为奠定大唐基业,不甘屈于人下,因此两派集团互相倾轧,双方明争暗斗,甚至剑拔弩张。

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还常常向父皇李渊进献谗言,说李世民的坏话,离间老爹与李世民的关系,并暗中打压拥立李世民的将领和官员,秦王府上下,人心惶惶,忧心忡忡。

二、卧底告密

公元626年,突厥窥视大唐边境,想突袭大唐。

太子李建成就向父皇李渊推荐齐王李元吉,请求父皇同意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父皇李渊答应了太子李建成的建议,同意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

李元吉还奏请以秦王府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将领随行,亦获父皇李渊恩准。

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要不是傻子谁都能看清楚,李建成此举的目的意在削弱秦王势力,同时借刀杀人,杀害秦王府将领。

但是让齐王和太子没有料想到的是,在他们得眼皮底下居然有李世民的卧底,他就是那个在太子李建成东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这个王晊早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

这个王晊就是那个改变了唐朝历史命运的告密者。

王晊,初闻其名,乃不知其是何人也。但是,倘若没有这个人,李世民恐怕早已经死在其兄弟手中,别说登上皇位了,“玄武门之变”根本无法发生。此人曾是唐朝初年东宫太子(李建成)的率更丞,他当时早已被李世民收买。

那么率更丞是什么官职?他的具体工作是干什么的?

这样给你说吧,率更丞就是太子东宫一名从七品的官吏,就是掌管太子东宫杂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成为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改变了李世民的命运,也改写了唐朝的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元吉带兵北征之前,王晊偷偷地跑到秦王面前,告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计划。他悄悄告诉李世民说:“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你将他们全部坑杀,谁敢不服!’”

李世民听到王晊的告密内容后,肺都气炸了,他就将此事告知秦王府的人,秦王府的人都很生气,纷纷要求秦王李世民起义。

三、血溅玄武门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

也许是天意,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居然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向唐高祖李渊上奏,说这是秦王李世民拥兵自立为王的征兆。唐高祖听信了傅奕的谗言,就宣李世民进殿对质。

李世民趁机向父皇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的淫乱事情,并将他们欲杀害自己的事情也告知父皇李渊。父皇李渊听后,不知谁对谁错,一时没有表决,打算隔日再议。

此事却被张婕妤暗中偷听,张婕妤立马把这消息告诉了李建成,于是李建成决定逼宫,不曾想到的是,宫中侍卫已经有人被李世民策反。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部下,在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趁李建成、李元吉进宫上朝之际将其杀害,并进宫逼迫李渊退位。

四、胜利登基

三日后,唐高祖李渊册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十天后,唐高祖宣布退位,李世民继承皇位,李渊退居太上皇。自此,李世民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从此,李世民开劈了自己的大唐盛世之路。

事实上,李世民手足相残,兵变篡位,名不正言不顺,对历史多有修纂。

太子东宫一名从七品的官吏王晊,竟然能获悉太子重大机密。这些事情是真是假,耐人寻味,更值得推敲。

标签: 王晊

更多文章

  • 褚遂良书法欣赏:褚遂良的书法受了谁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褚遂良书法

    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对文史经典也了然于心,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了通事舍人,唐朝建立之后在朝为官,官至中书令。褚遂良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隋朝的散骑常侍,还和虞世南、欧阳询等人都是好友,所以褚遂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熟读各类经典。褚亮在薛举称帝之侯在薛举麾下做

  • 褚亮和褚遂良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褚亮和褚遂良父子

    《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编撰的,记录的是与离后晋不远的唐朝的人物事迹,与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虽然旧唐书有一些缺陷,但因为时代间隔短,资源比较丰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旧唐书》褚亮的事迹也收藏在其中。褚亮画像《旧唐书》褚亮的大致意思是,褚亮,是杭州人,他自小就十分聪慧,因为过目不忘,所

  • 武则天弥留之际下遗诏 为褚遂良等人“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当初褚遂良是武则天最为愤恨的人,为什么此时还惦念着他,甚至要为他平反呢?褚遂

  • 褚遂良为什么会被贬?武则天又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褚遂良,唐朝

    大家好,说起褚遂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没想儿子李治与她好上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把她纳入了后宫,且想让她当自己的皇后,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一致的反对。特别是有个人直接站出来,指出李治的行为不符合礼法,会让天下人耻笑,这让李治恼羞成怒,把他贬嫡出京,

  • 武则天为什么杀了功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放过了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媚娘杀了长孙无忌等功臣,为什么不杀程咬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笔者觉得这个话题挺有趣,也写一篇贴文来讨论一下。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武媚娘杀了哪些功臣,以及她为什么要杀那些功臣。武媚娘杀的功臣,有点多,我举四个代表人物出来,这四个人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

  • 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褚遂良,唐朝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较为鼎盛的一个时代,它的鼎盛呈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唐朝的开放性、多元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条件,唐朝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快速发展的。下面介绍着重介绍一下与欧阳询、虞世南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的褚遂良。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氏,名门贵

  • 解密:隋朝李静训的墓开者即死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静训

    隋朝李静训李静训,字小孩,是隋朝开国功臣李崇的孙女,她是隋朝周皇太后的外孙女,自幼养在周皇太后的身边,在宫庭之中长大,很受太后的溺爱。于大业四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李静训陪葬品她的家世十分的显赫,世代在朝中为官,屡建军功,是当朝的中流砥柱。他的曾祖父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李贤;祖父李崇也是一代名将,李贤

  • 隋朝9岁公主墓为何能如此豪华?隋代小公主李静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李静训

    李静训,九岁的女童,字小孩,陇西成纪人。曾祖父李贤,祖父李崇,父亲李敏。外祖母为周皇太后杨丽华。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乐平公主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

  • 李静训的墓陵为什么会是石制宫殿?3000妃子为其守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静训,隋朝

    此鲜卑女孩9岁,住石制宫殿,1400年无人能碰,3000妃子为其守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是个传说:在她的墓地总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盗墓者因此闻风丧胆,1400年竟无人敢碰。这不是传说:她只有9岁,鲜卑族,今甘肃天水人,住在地下一座石制宫殿里,3000妃子曾为

  • 一代功臣虞庆则遭人陷害被杀 虞庆则的评价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代功臣虞庆则

    虞庆则是北周、隋朝的大官。其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强,虞庆则本姓鱼,在南北朝年间,因为他的父亲,虞庆则举家迁入内地。那么,关于虞庆则简介是怎样的呢?虞庆则画像在东汉末年时,在农民大起义的打击之下,汉室朝廷开始衰败,全国局面一片混乱,而边缘之地的少数民族开始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政权。就是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