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裴仁基,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裴仁基,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3/12/31 11:34:24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裴元绍和裴元福的弟弟,裴元庆的姐姐嫁给书中的另一个英雄程咬金。裴元庆因为是隋唐英雄里唯一一个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人,所以扬名江湖。在《说唐》这本书中,裴元庆被烧死在庆坠山,在《兴唐传》中被孽世雄杀死。

裴仁基少年时期就英勇非凡,善于骑射,曾担任隋文帝的侍卫。裴仁基和儿子裴元庆曾经都是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部下,因为张须陀在大海寺战役中了埋伏战死了,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带着儿子投靠了瓦岗军。

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王世充和李密决战。裴仁基建议用洛阳来牵制王世充,使其的军队奔波疲劳,我军便可打败王世充,还可减少我军的伤亡。但是李密觉得裴仁基的建议太过片面,结果同意单雄信等人的请求让其出战,最终被王世充打败,裴仁基父子都被俘虏。

王世充对裴仁基父子很好,将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裴行俨,裴行俨在王世充那里为其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人称“万人敌”,在三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王世充对其越来越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和一伙人约定谋反,谁知消息走漏,被王世充先下手为强,还灭了裴仁基的三族。

唐武德年间,裴行俨因功绩卓越,被追赠为原州都督,赏赐谥号忠。

裴仁基的儿子

裴仁基是隋朝末期的将领,他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裴行俨和裴行俭。裴行俭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后来被隋朝的监军陷害,他便跟随他的父亲裴仁基投靠瓦岗军了。裴行俭是裴仁基的次子,裴行俭为人仗义,常常赏赐部下东西,且他本人多才多艺,擅长草书和隶书,是一位书法家。

裴行俨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投靠瓦岗军后李密败给王世充,裴行俨在王世充的部下任职,作战威武,战功无数,被三军将士称为“万人敌”,被王世充所忌惮,后其父谋反失败,裴行俨和他父亲都被杀死。后人根据裴行俨的英勇将其更加神化,以他为原型刻画一个隋唐英雄裴元庆,在《说唐》和《兴唐传》中都有他的身影,后被赏赐谥号忠。

裴行俭少年时期凭借其祖上的功勋被封为弘文生,后参加科举考试中,被任命为参军,后裴行俭因议论唐高宗废王立武而被贬为都督府长史。公元677年,突厥来犯,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使,护送波斯王,后在路上率领有限的军队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回朝后唐高宗对他大为赞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右大将军,后又在与突厥的战事中立功。

永淳元年,突厥又发生叛乱,裴行俭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可是还没等到他出发,裴行俭便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六十四岁,被追封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因为其子孙还很小,唐高宗亲自命令太子,让太子找官员来帮助裴行俭的家人,直到他们能自立,唐中宗继位的时候又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后又被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

裴仁基怎么死的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人(今天在陕西永济),具体出生于哪一年不详。裴仁基年轻的时候就很擅长骑射,隋文帝时期被任命为青卫。在隋朝灭陈的战役中,裴仁基冲锋陷阵,立下战功,被封为仪同。后投靠瓦岗军李密,败于王世充,又企图劫持王世充,后消息走漏,被王世充杀死。

裴仁基本是出身官宦世家,灭陈战役后,裴仁基又参加征战高丽的战争,被封为光禄大夫。隋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炀帝到江都避难,瓦岗军首领李密占领洛阳,气候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又在荥阳大战中获胜,瓦岗军名声大震,这时候裴仁基被任命为河南道讨捕大使,在虎牢搭档李密的大军,因为和裴仁基共同守卫洛阳的将领刘长恭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不敢和李密交战,采取守城的战略,但是裴仁基又担心自己的手下肖怀静会跟朝廷弹劾自己,碰巧那时候李密派人来劝降,裴仁基便带着他的儿子裴行俨(就是各大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人物)投靠了瓦岗军。

李密很是敬重裴仁基父子的勇猛,封他们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父子在李密那里也是建立了不少功勋。后王世充来和李密决战,裴仁基推荐的建议没有被李密采纳,瓦岗军过分轻敌,导致全军覆没。裴仁基父子也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劝降裴仁基父子,裴仁基父子又在王世充军中效力,其子裴行俨在三军中威望极高,被称为“万人敌”,父子二人的势头被王世充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想挟持王世充而改立越王为皇帝,不料消息走漏,公元619年,王世充便将父子二人全部杀死了。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王晊改变历史的经过 助李世民称帝的最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晊,李世民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 秦王李世民一举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王晊改变历史的经过王晊,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率更丞。网络配图公元618年,

  • 王晊一个改变了历史的告密者,否则就没李世民的唐朝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晊

    一、兄弟明争暗斗公元618年,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齐心协力,共图大业,奋力拼搏,直到唐朝建立,实现了他们的共同心愿,一统天下的大业。然而唐高祖李渊即位后,他的儿子们兄弟之间争夺权利

  • 褚遂良书法欣赏:褚遂良的书法受了谁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褚遂良书法

    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对文史经典也了然于心,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了通事舍人,唐朝建立之后在朝为官,官至中书令。褚遂良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隋朝的散骑常侍,还和虞世南、欧阳询等人都是好友,所以褚遂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熟读各类经典。褚亮在薛举称帝之侯在薛举麾下做

  • 褚亮和褚遂良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褚亮和褚遂良父子

    《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编撰的,记录的是与离后晋不远的唐朝的人物事迹,与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虽然旧唐书有一些缺陷,但因为时代间隔短,资源比较丰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旧唐书》褚亮的事迹也收藏在其中。褚亮画像《旧唐书》褚亮的大致意思是,褚亮,是杭州人,他自小就十分聪慧,因为过目不忘,所

  • 武则天弥留之际下遗诏 为褚遂良等人“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当初褚遂良是武则天最为愤恨的人,为什么此时还惦念着他,甚至要为他平反呢?褚遂

  • 褚遂良为什么会被贬?武则天又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褚遂良,唐朝

    大家好,说起褚遂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没想儿子李治与她好上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把她纳入了后宫,且想让她当自己的皇后,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一致的反对。特别是有个人直接站出来,指出李治的行为不符合礼法,会让天下人耻笑,这让李治恼羞成怒,把他贬嫡出京,

  • 武则天为什么杀了功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放过了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媚娘杀了长孙无忌等功臣,为什么不杀程咬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笔者觉得这个话题挺有趣,也写一篇贴文来讨论一下。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武媚娘杀了哪些功臣,以及她为什么要杀那些功臣。武媚娘杀的功臣,有点多,我举四个代表人物出来,这四个人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

  • 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褚遂良,唐朝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较为鼎盛的一个时代,它的鼎盛呈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唐朝的开放性、多元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条件,唐朝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快速发展的。下面介绍着重介绍一下与欧阳询、虞世南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的褚遂良。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氏,名门贵

  • 解密:隋朝李静训的墓开者即死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静训

    隋朝李静训李静训,字小孩,是隋朝开国功臣李崇的孙女,她是隋朝周皇太后的外孙女,自幼养在周皇太后的身边,在宫庭之中长大,很受太后的溺爱。于大业四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李静训陪葬品她的家世十分的显赫,世代在朝中为官,屡建军功,是当朝的中流砥柱。他的曾祖父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李贤;祖父李崇也是一代名将,李贤

  • 隋朝9岁公主墓为何能如此豪华?隋代小公主李静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李静训

    李静训,九岁的女童,字小孩,陇西成纪人。曾祖父李贤,祖父李崇,父亲李敏。外祖母为周皇太后杨丽华。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乐平公主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