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褚遂良为什么会被贬?武则天又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褚遂良为什么会被贬?武则天又为什么要给他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94 更新时间:2024/2/15 21:44:04

大家好,说起褚遂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没想儿子李治与她好上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把她纳入了后宫,且想让她当自己的皇后,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一致的反对。

特别是有个人直接站出来,指出李治的行为不符合礼法,会让天下人耻笑,这让李治恼羞成怒,把他贬嫡出京,执意立了武则天为后,这个人就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政治家褚遂良。按现在的说法,褚遂良对李治的做法那就是打脸,那么,褚遂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不怕李治翻脸吗?

说道褚遂良的问题,肯定要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事情了。李世民酷爱书法,酷爱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也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从古至今都是公认的了不起,那他要是能把真迹传下来,自然就是宝贝了。

据说王羲之最著名的《兰亭序》一直在他后人手中,到了隋朝时期,已经是他的七世孙,他的这个后人出家当了和尚,临终只能交给自己的徒弟辩才,让他好生保管,徒弟听从师傅的话,谨慎把《兰亭序》藏了起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被李世民知道了,得此消息他是欣喜若狂,一心想把它搞到手。

但李世民肯定不能强取豪夺,那多坏名声啊,这时丞相房玄龄给李世民出主意,说是监察御史萧翼足智多谋,交给他一定没问题。萧翼知道这是皇上的意思,那必须的完成呀,于是就和辩才套近乎,把《兰亭序》骗了出来。

所以说,唐太宗是太喜欢书法作品了,在他当政期间,网罗书法人才,也培养书法人才,像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就在他身边,李世民随时都可以学习请教,他对书法那是真爱啊!虞世南辞世后,唐太宗就寂寞了很多。

有天,他对身边的近臣叹息,说是虞世南走了,再也没有人能和他谈论书法了,魏征看到皇上这样,就上前安慰他,告诉他不要忧虑,自己给唐太宗推荐一个人,说是此人技艺高超,初学就是虞世南,后取王羲之,深得他们笔法精髓。后又说了很多溢美之词,唐太宗听了非常高兴,赶快让魏征把人找来。魏征说的这个人就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就这样,褚遂良来到了唐太宗的身边,成为他的大红人。

一晃多年又过去了,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重,自觉该交代后事了,就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了过来,对他们说:“当年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我以后的事,都托付给你们了。”接着,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这样,褚遂良就成了托孤大臣,因为是他力荐李治为太子的,所以,唐太宗很放心。

提到这个,还要再说一下,当初立太子的一些事情。前太子李承乾获罪被废黜,大臣们普遍认为仁厚九皇子李治更合适,可唐太宗更属意他喜欢的四子魏王李泰,通过褚遂良就和长孙无忌极力说服,唐太宗便立了李治为太子。

李治即位后,也比较依赖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对褚遂良也感恩之心,初封其为河南县公,次年升为河南郡公,到后来,褚遂良被拜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这个位置那可就是大权在握了。这么看来二人配合的还是相得益彰,照此下去,褚遂良应该是能一生富贵荣华的,可他却偏偏迂腐不懂的变通,执着于对太宗的承诺,好好帮他管理好社稷大事。

那么,立后是不是社稷大事呢?当然是,这在皇权制社会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皇上私事,而是事关朝政安稳的大事情,因为前朝后宫是分不开的。皇帝后宫里的女人,大都是权贵出身的家庭,与前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撕扯不清的。因此,在立后的问题上,褚遂良和李治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他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做过唐太宗的女人,儿子娶父亲的女人,那成何体统了,天下人不笑话吗?

这严重影响皇上的形象,还有损朝廷的声誉,而褚遂良是托孤大臣,怎能坐视不管呢?可管又管不了,只得愤而辞去职务。其实,你不辞皇上也不会在容忍你的,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怎么还会在听你的呢,何况他背后还站着个有勇有谋,有野心,还会千娇百媚讨李治欢心的武媚娘呢!

因此,褚遂良辞官的话刚说完,就被李治让人赶了出去,在这两年不到,褚遂良就悲愤而亡,一代名家,就这么委屈消失了。唉,褚遂良你怎么那么迂腐呢,李治可不是喜欢书法之人,他怎么会像李世民那么爱你呢!

再说说褚遂良身后之事。武则天如愿当上皇后就满足了吗,没有!她利用李治的宠爱参与朝政,尝到了拥有大权的甜头,慢慢就渗透朝中势力,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再后来,李治生病就把朝政之事交给了武则天,这下,武则天俨然就是个皇帝。就这样她还是不满足,要不古人怎么会有“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么一说呢!

再后来,武则天的野心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明确提出她要当皇帝,不等李家人反对,她就大开杀戒,最终李唐的子孙都被他屠杀殆尽。然后改国号武周,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到了后期还打算把皇权留给武氏族人。幸好,与她私交甚好的狄仁杰劝说,才打消这个念头,立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武则天一生聪明,就在立太子上犯了糊涂,就像狄仁杰说的那样,只有儿子会让你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岂会有侄子让你享此殊荣?

晚年的武则天,因身体原因逐渐荒废朝政,她身边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二兄弟不让所有人靠近武则天,借以把持朝政。为此太平公主、李显、张柬之密谋,在705年正月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推李显上位,是为唐中宗。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在她去世前的这段日子里,想必也是回忆往事,对自己的功过是非难免会想,她不想给后世留下不好的名声,自觉的自己不是个忠奸不辨,昏庸无能的人。所以,她在遗诏中,提到了受冤的褚遂良等人极其族人。诏曰“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终于,在褚遂良去世四十六年后,武则天承认了褚遂良的是个正直、忠诚的良臣。武则天终于在盖棺定论之前,让后世看到了她的博大胸襟,以至于现在我们还为此称颂她的贤明。

标签: 褚遂良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什么杀了功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放过了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媚娘杀了长孙无忌等功臣,为什么不杀程咬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笔者觉得这个话题挺有趣,也写一篇贴文来讨论一下。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武媚娘杀了哪些功臣,以及她为什么要杀那些功臣。武媚娘杀的功臣,有点多,我举四个代表人物出来,这四个人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

  • 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褚遂良,唐朝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较为鼎盛的一个时代,它的鼎盛呈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唐朝的开放性、多元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条件,唐朝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快速发展的。下面介绍着重介绍一下与欧阳询、虞世南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的褚遂良。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氏,名门贵

  • 解密:隋朝李静训的墓开者即死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静训

    隋朝李静训李静训,字小孩,是隋朝开国功臣李崇的孙女,她是隋朝周皇太后的外孙女,自幼养在周皇太后的身边,在宫庭之中长大,很受太后的溺爱。于大业四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李静训陪葬品她的家世十分的显赫,世代在朝中为官,屡建军功,是当朝的中流砥柱。他的曾祖父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李贤;祖父李崇也是一代名将,李贤

  • 隋朝9岁公主墓为何能如此豪华?隋代小公主李静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李静训

    李静训,九岁的女童,字小孩,陇西成纪人。曾祖父李贤,祖父李崇,父亲李敏。外祖母为周皇太后杨丽华。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乐平公主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

  • 李静训的墓陵为什么会是石制宫殿?3000妃子为其守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静训,隋朝

    此鲜卑女孩9岁,住石制宫殿,1400年无人能碰,3000妃子为其守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是个传说:在她的墓地总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盗墓者因此闻风丧胆,1400年竟无人敢碰。这不是传说:她只有9岁,鲜卑族,今甘肃天水人,住在地下一座石制宫殿里,3000妃子曾为

  • 一代功臣虞庆则遭人陷害被杀 虞庆则的评价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代功臣虞庆则

    虞庆则是北周、隋朝的大官。其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强,虞庆则本姓鱼,在南北朝年间,因为他的父亲,虞庆则举家迁入内地。那么,关于虞庆则简介是怎样的呢?虞庆则画像在东汉末年时,在农民大起义的打击之下,汉室朝廷开始衰败,全国局面一片混乱,而边缘之地的少数民族开始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政权。就是在这一

  • 虞庆则:皇帝面前别抢功 不然你会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虞庆则

    隋文帝杨坚做了皇帝之后,内忧外患都很严重。内忧自不必说,废掉一个七岁的孩子自立为帝,搁谁都不会服气。外患呢,北有突厥,南有陈国,突厥屡屡寇边,陈国皇帝虽然没什么野心,但也时不时地有伺机偷袭搞一把的心思,所以,内乱逐渐平定之后,杨坚最想解决的就是突厥和陈国这两个外患的问题。解决陈国,实现自汉以来的第一

  • 杨素平定并州杨谅叛乱:隋炀帝登基后面对的麻烦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谅,杨素,隋炀帝,

    宣华夫人懒睡起床,重施粉泽,再画眉山,打扮得娇娇滴滴,宫人报称驾到。她含羞扑在门前:“陛下万岁,臣妾陈氏朝贺!”新皇帝搀扶到寝宫,排上宴来。这杀父奸母的杨广,史称隋炀帝。炀帝与宣华把酒欢畅,她浅挑微逗,旖旎可人。炀帝壮年,风流倜傥。他俩我瞧你看,风情全露,携手蹦床,再演高唐故事。杨约汇报,炀帝嘉奖。

  • 隋文帝死后汉王杨谅起兵为何失败?杨广是如何迅速拿下杨谅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杨谅,杨广,杨素,杨坚

    我们接着说隋炀帝这个系列。隋文帝死后,杨广先是将他的大哥杨勇弄死,同时派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去召汉王杨谅回朝,企图将汉王骗回京都。这位汉王我们在前面也介绍过,是文帝与独孤皇后五子中最小的一位,也就是杨广的小弟。隋文帝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封其为汉王,任并州总管。这个并州下辖52州,地域辽阔。杨谅身

  • 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杨坚,杨谅,杨广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享年三十岁。人物生平受父宠爱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